淘新聞

這個導演,一直在用記錄動物的方式表現政治

沒想到這個導演,一直在用記錄動物的方式表現政治

[看電影]大師嘉年華

昨天已經進行兩場

相信現場的小夥伴們

也都受益匪淺

今天,我們終於等到

期待已久的電影大師

雅克·貝漢

見到他真人

小編好像湊上去跟他說

我是看您電影長大的

相信有了之前小編的普及,大家已經對這位大師不再陌生。

他曾經憑藉[半個男人]成為威尼斯電影節影帝。

以[焦點新聞]的製片人身份,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和坎城電影節評審團獎。

之後又導演[遷徙的鳥]等優質紀錄片。

諸多光環集於一身的雅克·貝漢,每做一行都是一行的精英

▲雅克·貝漢紀錄片[遷徙的鳥]

在今天的分享會上,雅克·貝漢先是回憶起做演員的經歷。那時候因為自己父親是劇院的製片人,母親也在劇院工作,算是耳濡目染吧。

後來又被父母送去學了歌劇,對於表演來說,雅克·貝漢把它當作了一場遊戲。

他也曾像許多演員那樣,思考如何才能演得真實,這令他想起一個法國詩人的詩句:我筆下的一切都是真實的,因為他們早已清晰地在我想像中存在。

▲就是這麼任性且直率的老爺爺

談到做製片人的想法,雅克·貝漢說:

“當時有很多朋友有想拍的片子,但很難找到製片和投資,然後他就想,如果是自己喜歡的東西,為什麼不肯冒險,自己去做製片人呢!”

那時候,雅克·貝漢最感興趣的題材是政治,也提到了[焦點新聞]。

他說:

“開始籌備本片時,沒有人看好這個故事,倒是當時的演員給了他鼓勵,但電影上映後得到了觀眾強烈反響。事實證明,觀眾需要政治,政治需要在藝術作品中獲得呈現。”

▲[焦點新聞]劇照

聊起政治,雅克·貝漢補充說,

“政治很有力量,但人們常常能想到的那些政客會議、發言卻顯得很幹,觀眾需要情感,電影便是最合適的表演手法。”

隨著年歲增長,雅克·貝漢開始意識到自然與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他認為關於自然的表達,同樣是他的一種政治語言。

他認為現在的人們都把自己保護的太好,卻不懂得感受自然的恩賜。比如他們不喜歡淋雨,一旦天氣不好便開始抱怨,不懂得享受雨中漫步的情調。

他認為我們雖然把土地分成許多塊,給人們私有化,但並不代表土地是某個人的,我們現在有員警去管超速、搶劫,卻沒人管土地破壞,海洋捕殺,人們正在以毀滅性的方式破壞自然。

他認為人們應該接受有時會在自然、野蠻、甚至危險的狀態下或者,否則每天只活在人類自己的耕田中,這還是完整的世界麼?

▲[海洋]劇照

他感慨季節變化中遷徙的燕子越來越少,所以拍了[鳥的遷徙]。

他感慨海洋裡生物被過度捕殺,所以拍了[海洋]。

新片[地球四季]中,他又表達了對狼群數量減少,生活條件越來越艱難的同情。

這個已經75歲的老人,是真的熱愛著這些動物,所以他拍出來的海豹是這樣的

水母是這樣的:

狐狸是這樣的:

還有無比生活化,無比真實的野熊嘶吼:

雅克·貝漢說,他14歲離開學校,沒什麼學歷,很多東西都不懂,所以每次拍攝他都要同許多科學家一起工作,聽他們講動物的習性,該如何準備拍攝,去哪裡拍攝。

但是令他意外的是,這些科學家懂得很多,親眼看過的卻少之又少。反倒是他的團隊通過近距離拍攝的技術,可以看到這動物世界的點點滴滴。這是他們的驕傲,也是他們的幸福。

當然,這樣的幸福其實得來不易,動物們不是演員,拍攝的日程無法由自己決定,而他的追求很高,拍攝的成本也隨之增高,新片[地球四季]耗時三年,成本4000萬歐元,在他的片子中卻都算少的。

而即使在製片環境很好,無比尊重藝術,又浪漫的法蘭西,人們聽到紀錄片都以為是給電視臺放的那種低成本作品。每年真正能完成的紀錄電影只有一到兩部。

所以雅克·貝漢說,如果不是他對這個題材有強烈的熱情與堅持,這些是根本無法完成的。

但他同樣也說

“我會繼續拍攝這些表現自然美好的紀錄片,知道那些政治家的法令、法案,能夠真的改變這個世界。”

這也許就是大師身上的那顆“赤子之心”。

來自看電影全媒體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