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秋冬保暖,4個誤區不要碰!
近日秋季之後,氣溫就一天比一天低,尤其是北方,已經慢慢進入冬季狀態了,新生兒抵抗力差,此時就要注意保暖了。但是很多新媽媽在新生兒保暖方面需要注意什麼並不知道,並且還會陷入一些誤區。例如這些誤區,你是否也犯過?
誤區一:靠摸寶寶手判斷冷暖
摸寶寶的小手冷暖來判斷寶寶穿衣是否合適,是很多家長慣用的做法,其實這在冬天並不適合。因為手是長期暴露在外的,自然容易冷,即使你給孩子裡三層外三層地加衣服,孩子身上都出汗了,小手也可能是冰涼的。家長判斷錯誤,就可能導致孩子外感風寒,更容易感冒。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摸寶寶的背部,如果背部冰冷說明寶寶穿的太少,如果背部暖暖的甚至都有冒汗的跡象,說明寶寶不需要再添加衣服了。
誤區二:過早的給寶寶添加許多衣物
秋季氣溫處於下降階段,室內氣溫因房屋熱惰性而落後於室外大自然,從而產生相反的溫差。也就是室內溫度比室外高一些。
夏去秋來,是從熱到冷的過渡階段,天氣雖然冷起來,但有個轉變的過程。有的人一到秋天就趕緊穿上許多衣服,甚至過早地穿上棉衣,這種做法不好,因為過早地穿上棉衣,就會使身體得不到對冷空氣的鍛煉,使防寒能力降低,不利於人體功能的調節,結果,到了三九嚴寒,真正大冷季節,鼻子和氣管一旦受到冷空氣侵襲,裡面的血管抵抗不住而收縮,使血流量減少,引起抗菌能力減弱,躲在鼻子或氣管裡的病菌乘機活動,引起咳嗽、打噴嚏、流鼻涕、發燒、使人傷風感冒。所以,秋季又應該凍著點,衣服要慢慢地增加。
誤區三:“蠟燭包”裹嬰兒
在傳統的育兒習俗中,有這樣一個習慣:把剛生下來的寶寶兩腿拉直,再把兩臂拉直緊貼在身體兩側,然後用包單把寶寶包緊,甚至有的還用帶子在外面紮緊。他們認為,只有這樣小寶寶才不會長成羅圈腿,而且還能保暖、會睡得安穩、不會受驚嚇。
其實,寶寶在母親的子宮內中生活時,自由自在地伸伸手、踢踢腳,不受任何約束。在出生之後,媽媽反而把寶寶捆裹在“蠟燭包”內,讓他的四肢活動受到了限制失去了自由。這種做法會影響寶寶運動功能的正常發育,對寶貝的發育不利。
誤區四:冬季室內空調溫度過高
有些家長用空調將室溫調到30℃左右,而室外溫度往往只有幾度。如此巨大溫差下,孩子進出室內外,很容易生病。在寶寶穿得很暖和的情況下,建議家長將空調溫度控制在20℃左右,同時注意定時通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