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熟是個什麼鬼?如何識別自然熟。
社會在發展,人類在進步,生活條件在提高,可無論人類進步到哪個階段“民以食為天”的食品安全健康始終都是一個首當其衝不容忽視的問題。
相關研究證明,人類每天攝入的食物中,果蔬應該占到大半才是合理健康的。由此可見,瓜果蔬菜的食品安全問題也顯得尤為重要。
瓜果蔬菜是採摘下來稍作處理就吃掉的,所以不存在加工方面的問題。那麼蔬果上面的問題只有種植生長過程和成熟採摘以及運輸保存這些了。
如果總結成一句話,就是農藥殘留和是否催熟以及的保存方式三個。
今天我要講的就是關於水果成熟的問題。我是賣葡萄的,就以葡萄為例吧。
一般水果不成熟的時候都是青、澀、硬和不甜。青是因為果實裡面的葉綠素,澀是因為裡面的單寧,而硬是果膠功能,不甜是因為澱粉還沒有轉化成糖。
等到水果快成熟時,植物中就會產生一種叫做乙烯的物質。乙烯的到來,讓水果中的各個部分開始忙碌起來。好比乙烯就是吹響了成熟的號角,然後果實裡面的各個分子一呼百應,開始了奪取成熟的戰鬥。這時候“乙烯不是一個人”,有酶來分解葉綠素,甚至產生新的色素,綠色開始消失,代表成熟的顏色出現。一些酶分解了酸,使水果趨向中性。(就是我們所說的已經不酸,但是還沒有甜的程度。)澱粉酶把澱粉水分解成糖,從而產生了甜味;果膠酶的到來則分解掉果膠,從而使果實變軟化漿;還有一些酶分解水果中的特定化合物進而釋放一些氣味來,於是不同的水果就有了不同的香味。
水果一旦成熟,即使採摘下來,水果本身的生化反應在適合的條件下依然在繼續。比如糖轉化成酒精,水果進一步變軟,我們肉眼看到的是“水果爛掉了。”(大家可以參考下自製葡萄酒的過程。)
好了,到這裡,大家都明白水果是怎麼成熟的了,那麼剩下要瞭解的就是成熟的方式和時間。
曾經有個爆炸西瓜的新聞引起了大家對催熟劑使用的關注。人們開始對果蔬使用催熟劑對人體有多大危害開始擔心起來。
有的果蔬從外表就可以區分有沒有使用催熟劑。比如黃瓜,正常的會自動掉花,使用的會一直帶著;再比如桃子,使用的會沒有太大香氣,正常成熟的桃分子會水果香氣比較大。可有的果蔬只能切開後,或者品嘗後才能區別。
前面講了,水果本身快成熟的時候會產生一種叫乙烯的物質,但是植物本身所產生的乙烯是很少的,所以自然成熟會慢一些。有一些農場為了讓果子提前上市賣個好價格,會使用人工的乙烯粉劑,促使果實能提前成熟和採摘。
有一點是毋庸質疑的就是所有使用人工乙烯催熟的果實都沒有自然成熟的口感好。因為果子裡面的各種酶不是自願去戰鬥的,而是外來的高仿乙烯強迫去轉化的。(水果尚且,甚關人乎?論團隊的主觀能動性,此處省略一萬字。)紅迷會說,這是鳳姐的“偷樑換柱”法,讓寶哥哥娶了薛寶釵;文藝派會說,縱使千軍萬馬,難抵一人心;通俗派會說,這是小三占位強領全家呀;古典派會說,這是西漢進展到東漢吧。
說了這麼多版本,下面講一講如何來辨別自然成熟和催熟的方法。我是賣葡萄的,就說說葡萄吧。
一、 首先從保存方面。自然成熟的葡萄會比催熟的更耐存放一些。因為催熟的葡萄會有超出葡萄自身成熟時多倍的乙烯在水果上,採摘後的生化反應會比自然成熟的要快得多。所以,即使您沒有吃,放那裡看它自己反應就能看出有沒有使用催熟劑。
二、 還有就是口感。自然成熟的水果本身的乙烯生化反應是個緩慢的過程,而原配隊伍裡面的各種酶的積極配合會讓水果裡面的糖份分解的更多。也就是自然成熟的會更甜一些。
所以不要相信給果實聽音樂就可以讓水果更好吃的鬼話,水果需要的是在它自己快要成熟的時候不要強加給它人工的乙烯,它自己生產的就夠了。
所以也不要相信葡萄酸是品種、天氣N種鬼問題,我們不是狐狸,沒有必要給可愛的葡萄抹黑。
葡萄,我們只要甜的;水果我們只要自然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