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睡覺、孩子學習來點“小噪音”更好?
大家是否有這樣的經歷:越是擔憂寶寶被吵醒,寶寶越容易醒?為什麼有些正在學習或上課的孩子聽到輕微的聲響就要東張西望、注意力不能集中?
芬蘭科學家曾在《自然》雜誌發表過一項研究,他們研究發現,睡眠中的嬰兒不會被打攪,相反,嬰兒還能在睡眠中通過傾聽外界的聲音進行學習。他們給兩組新生兒做這樣的實驗:
A組:在1個小時的睡眠中重複播放兩個不同的母音;
B組:在5個小時的睡夢中重複播放跟A組相同的兩個母音。
嬰兒醒來後,B組會對兩個不同母音的聲音做出不同的反應,而A組沒有這樣的反應。
科學家表示,更長時間反復聽母音的嬰兒在睡夢中學會了區分不同的聲音。他們推測出,經常在寶寶睡眠中說話或播放說話的聲音,能讓他們更早地掌握語言。
想想寶寶還在肚子裡時,作為孕育寶寶的母體,從早到晚身處在各種外界聲音中,但肚子裡寶寶的睡眠不會少,他們每天進行著正常的作息,腦部發育迅速。
↓↓↓↓兒童彩棉肚兜,防止著涼
【為什麼還是會有些出生後的寶寶似乎很容易被吵醒呢?】
沒有被安靜環境慣壞的、睡眠中舒適的寶寶,除非是剛好睡完一覺,否則是不容易被吵醒的。幼兒說認為,容易被吵醒的是那些身體不舒服或腸胃不適的寶寶,比如腸絞痛、消化不良、肚子餓了、尿濕了、拉屎了,這些寶寶本身已經處於半睡半醒中隨時會醒來,所以爸媽不用因為恰好製造出什麼聲響導致寶寶醒來而心懷內疚。
【白天寶寶睡覺時,故意製造點“小噪音”更好】
就像芬蘭科學家所得的研究結果那樣,外界聲音能刺激寶寶大腦的發育和語言能力的發展,所以我們可以在寶寶白天睡眠時,播放音量適宜的音樂,比如民謠、兒歌、純音樂等,或者給寶寶讀故事、古詩詞,讓寶寶的小腦袋接受聲音的洗禮,如同小樹苗吸收養分一樣,寶寶不僅由於聲音的陪伴而睡得更踏實有安全感,還有利於大腦的快速成長。
【到孩子稍大後,學習時不用故意提供零噪音的環境】
習慣了安靜環境的孩子會挑剔環境,家庭提供零噪音,會影響孩子的正常學習和成長。因為外界時刻充斥著各種不為家庭成員所左右的聲音,即使教室、圖書館也不例外。在家裡習慣安靜環境,稍微有聲音就能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甚至影響孩子的心情,導致心情煩躁,長期下去,必定會影響孩子的成長。
所以,為人父母最好在孩子上小學前,讓他們養成對噪音的免疫,不僅有利於孩子的抗干擾能力,還能讓孩子養成把專注力集中在眼前的好習慣。
【在喧鬧環境培養專注力】
毛澤東年輕時為了鍛煉專注讀書的能力到鬧市去讀書,爸媽們也可以從這方面特意培養孩子這種能力。比如在週末出外遊玩的車上、公園裡、商場歇息處,跟孩子一起拿出書本閱讀。當孩子練就了不為外界聲音所動的“金剛不壞之身”後,是一件非常值得高興的事兒。因為專注力是獲得成就的基本素質。
波蘭有個小女孩看書非常專注,她的姐姐和小夥伴們在她面前跳舞、打鬧、玩遊戲都絲毫影響不了她。姐姐和小夥伴為了捉弄她,在她身後疊起了幾張凳子,只要她稍微動身就會砸到她身上。沒想到小女孩看完了一本書,她身後的“凳子塔”紋絲不動。後來這個小女孩成了聞名世界的科學家,她就是居里夫人。
因此,吵雜的環境影響不了孩子的主動專注,如同永遠叫不醒一個故意裝睡的人一樣,當一個孩子養成了雷撼不動的專注力後,他們在學習上的主動性也非常強。
↓↓↓↓寶寶洗衣液 進口純淨配方
有個音樂家收養了一個先天性失明的女寶寶,音樂家經常在寶寶睡覺時演奏和創作。因為寶寶失明,她從未教過寶寶彈鋼琴。但在寶寶1歲那年,某天當音樂家在廚房做飯時,寶寶獨自爬上了鋼琴前的凳子,先是摸索著胡亂按了一遍琴鍵,十多分鐘後竟然彈奏出了舒曼的《夢幻曲》,音樂家為之震驚。這個故事未有出處,但跟韓國5歲的天才盲女棄兒劉藝恩很相似。
所以,爸媽們,從今天起,再也不要小心翼翼的了,趕緊給家裡的孩子製造點小“噪音”吧!
幼兒說:每個孩子都有獨特個性,適用於他人的不一定適用於你,但一定能讓你在育兒路上更從容淡定!
來源:幼兒說,本文已獲得授權
凡本號注明“來源:XXX(非本號),本文已獲得授權”的所有作品,版權為原作者所有,我方已獲原作者授權,有權轉載使用的其作品,請勿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違反上述聲明者,原作者方有權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有關版權及相關問題請聯繫旺旺:媽咪優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