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丹麥為何能成為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

【一】

世界上最幸福的地方:斯堪的納維亞

2014年聯合國發佈的《全球幸福指數報告》顯示,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可能生活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包括挪威、瑞典和丹麥這些國家。對比各國幸福指數後發現,丹麥人最幸福。

幸福指數得分和排名:

1、丹麥(得分7.693)

2、挪威(7.655)

3、瑞士(7.650)

4、荷蘭(7.512)

5、瑞典(7.480)

6、加拿大(7.477)

中國排名93,得分4.978。

為什麼丹麥能榮居榜首?有人總結出了丹麥的三個幸福寶典。

一是高度信任和自覺。丹麥人是世界上最信任他人,也最值得被人信任的人群。在丹麥,你的自行車可以不上鎖,就算把嬰兒車裡的孩子放在咖啡館外,也無須擔心。

二是個人價值的實現。30%以上的丹麥人利用閒置時間做義工,20個人裡就有19個加入了由政府資助的俱樂部。

三是優越的福利和保障。丹麥68%的高稅率換來了良好的醫保、免費教育、失業保護,使得丹麥人生活自由,也敢於跳槽去找一份更適合自己的工作。

【二】

什麼是幸福?

百度詞條中對幸福的定義是這樣的:

幸福,是指一個人的需求得到滿足而產生的快樂與穩定的心理狀態。幸福感約等於滿足感。幸福劃分為四個維度,滿足、快樂、投入、意義。

從幸福的四個維度來看,幸福分兩種:基於感官體驗的幸福和基於價值體驗的幸福。前一種指的是愉悅的感官體驗和享受。當人們玩得開心、吃了頓美食或是享受按摩的時候,所感受到的便是基於感官體驗的幸福。這種感官刺激會讓人們感覺良好,但可能無法滿足人們內心對意義的渴求。

後一種幸福感指的是,當生活充滿意義的時候,人們感到愉悅滿足的心理體驗。比如,當人們為需要的人獻血時,儘管抽血的實際感受並不愉快,也依然會感覺良好。

【三】

什麼樣的幸福才能更持久?

一般來說,基於感官體驗的幸福感最多持續不過幾個小時。比如人們觀看電影或參加聚會時的快樂感就不會持續很久。正因如此,那些喜歡這種感受的人不得不頻繁地尋求刺激和驚喜,甚至為了一時的快活而沉迷酒精或藥物。而往往越是這樣,最後收穫的幸福感越少。因此,癡迷於尋求快感的人生最終往往會迷失在虛無和絕望之中。

反之,基於價值體驗的幸福感可以持續數年。部分原因是它可以通過回憶和沉思來反復體驗。比如對於世界冠軍林丹來說,只要他願意,就可以回憶起自己在2008北京奧運會、2012倫敦奧運會上奪冠的情景。只要重新想到這件事,就會重新感受到當時的成就所帶來的那種深深的滿足感。

雖然丹麥人的部分幸福感來自于國家優越的福利和保障,我們也無須因為生在中國而望洋興嘆。因為真正讓丹麥人一直感覺幸福的,是他們做義工後,個人價值得到實現的滿足感。

【四】

為什麼你會覺得童年更幸福?

在上海忙於生計的楊女士每每不快樂的時候,就會想起自己的兒子,兒子在老家由老人帶著,楊女士已經十幾天沒見到他了。

她的兒子真是一個開心果,不僅每天都很開心,而且還能讓周圍的人都一起開心。比如他會把爸爸的鞋子拿起來聞,還會用自己的小腳丫穿著它在地上拖;他會把媽媽的真絲圍巾披在頭上遮住臉,然後連著原地轉圈,並不住地咯咯笑;有一次他在玩“會說話的湯姆貓”的時候,一時興起竟脫下自己的鞋子往手機螢幕上棒棒棒地砸。真是幸福。

可為什麼長大以後我們就沒了童年的幸福感?因為兒時的思維簡單,容易滿足,平凡的生活就已經具備了幸福所需的條件。在孩子的眼裡,任何東西都可以變成玩具,所以他總能沉浸在“玩遊戲”的樂趣裡。

長大後,我們便喪失了一個天賦的能力:從看似尋常的事物中發現它的“遊戲性”並加以把玩,從而獲得快樂。我們的要求越來越多,也越來越不容易滿足,我們要讀名校、要進大公司、要買大房子、要好車、要穿得光鮮、要升叫得響的職位、要有很多遊歷、要有闊氣的朋友……

最後,我們越來越缺少興奮和激情,情感逐漸變得冷漠和麻木,幸福感也自然越變越少。

【五】

忘不掉、捨不得,就是幸福的開始

禪宗裡面有一個小沙彌和老和尚:

小沙彌:“師父,什麼是佛法大義?”

老和尚:“你今天吃飯了沒有?吃了,就去洗碗啊。這就是禪宗。”

小沙彌的提問,其實就像我們一直在問:“什麼是幸福?”而老和尚的回答,其實就是在告訴你,把此時此刻該做的事情做好,就是幸福。

臺灣作家蔣勳說,生命裡忘不掉、捨不得,都是幸福的開始,不是一直要有新的東西,然後把舊的丟掉,這樣不會有記憶。幸福,就是從這些事情慢慢建立的。

他小的時候家中有六個小孩,衣服都是媽媽親手做的。衣服大哥穿過換他穿,再換弟弟穿,破了就做抹布。扣子都會剪下來,媽媽就放在一個瓶子裡面,因為她認為什麼東西都不能丟掉。因為這裡面有幸福感。

電影《逍遙法外》描述了騙子弗蘭克阿巴奈爾的傳奇生涯:少年時的他因為不堪父母離異的精神打擊,走上了偽造支票騙取現金的道路。他一共偽造了超過250萬的空頭支票,成功地假冒了各種各樣複雜職業的人,比如飛行員和物理學家。但即便如此,弗蘭克也並沒有覺得幸福。

有一個場景令人印象深刻:誕節前夜,弗蘭克和長年追捕他的探員卡爾掛電話,當被看穿心事——因為沒人可以說話,才給卡爾通電話時,弗蘭克竟憤怒地掛斷了電話。因為就算有了錢,他還是失了父母的愛,失了家庭,而這些都是弗蘭克記憶中幸福的味道,他忘不掉。卡爾是唯一關心他的人,給他掛電話,就是想找回記憶中“家”的味道。

【六】

幸福去哪兒了?

2015年,央視財經頻道發佈《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其中對幸福感的調查發現:

全國有40%的受訪家庭感到幸福。

其中10.6%的人感到很幸福,

29.4%的人感到比較幸福。

剩下60%的人都感覺不幸福。

那麼,幸福都去哪兒了?

聽一聽老百姓的心聲:

新疆奎屯拾花工:最幸福就是多掙錢,多給小孩攢點錢。

環衛工人:沒有工作、沒有錢,何談幸福?

生菜種植戶:你幸福嗎?這個問題問得好,生菜都賣不出去,現在就是想有人來買生菜。

小商販:現在過得還行吧,有事幹、有收入、能養家,負起責任,我就覺得很幸福。

四川成都高中生:我覺得我現在挺幸福,有固定的朋友圈,爸媽不強迫我幹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我每天也過得比較充實、快樂。對於我這個年齡來說,每天過得快樂,不用去擔憂不該擔憂的事情就是幸福。

有的人覺得幸福來自富有,而有的人覺得,幸福來自家庭和睦,生活充實。

【七】

每個人都會有痛苦、憂愁、哀傷的情緒

從央視的調查中可以看出,大多數的人認為,富裕和生活充實、家庭美滿的人才會有幸福感。那麼,窮人或者家庭不和睦的人,就永遠不會幸福嗎?

其實,沒有人能夠永遠幸福,只要是一個正常的人,就會有痛苦,哀傷,憂愁等情緒。

哈佛一位教授第一次開設積極心理學課程時,有個學生在課程開始的第一天和他共進午餐,其並非教授班上的學生,但他的一個舍友選修了他的這門課程。一坐下來,這個學生就跟教授說:“既然你現在開始教這門課程了,就要格外當心。”教授問為什麼,他說:“如果我發現你有一點不開心、不幸福的話,我就會跟室友告密”。

但是,教授在第二天上課的時候,跟學生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我認為這個世界上最不可能的一件事就是,我會一直感到幸福,而你們在學習結束後也會一直都情緒高漲。”

痛苦的情緒是一種很本源的情感,經歷這種情緒的時候雖然會感到不舒服,但我們要接受它。然後坦誠地把這些情緒跟家人、朋友、治療師說出來,才有可能獲得幸福。

想要獲得幸福,首先就是要接受不幸福。

【八】

“我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麼快樂過”

20世紀70年代,美國早期演員蘇珊娜·薩默斯出演的電視劇《三人行》在美國大受歡迎後,她並未就此收手,而是選擇挑戰極限,一方面繼續著自己的電視劇工作,一方面又開始了電影業和夜店的嘗試。儘管她滿足了自己野心勃勃的追求欲望,但高速運轉的生活並未讓她感到幸福。之後由於合約解除,她失去了自己的電視劇角色,事業就此跌入穀底,足足有6年的時間都處於低潮。

正是在這段時間裡,她終於認識到,應該放慢生活步調,騰出更多時間陪伴家人,寫一本關於酒精成癮的書,這些才是對她來說有意義的事。不久,她的演藝事業重歸輝煌,薩默斯也學會了為家庭、戀愛和假期騰出時間,還有了自己的社會目標:向大眾傳播酒精成癮的知識。在《跌倒後》(After the Fall)這本書中,薩默斯寫道:“我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麼快樂過。”

像蘇珊娜·薩默斯一樣,找到基於價值體驗的幸福,才能讓幸福感更持久。

【九】

兩分鐘高能量姿勢,就能提升幸福感

哈佛教授泰勒在幸福課上談到這樣一個研究:研究人員讓受試者從兩種方式中任選一種,一種是很放鬆的、充滿能量的姿態;一種是緊張的、低能量的姿態,每個姿態保持兩分鐘。

結果發現,保持低能量姿態的人在兩分鐘後,皮質醇水準上升了25%。而保持高能量姿態的人皮質醇水準則下降15%。人們在情緒低落或抑鬱的時候,皮質醇水準就會升高。但僅僅是兩分鐘內的高能量姿態,就能達到緩解抑鬱的效果。

上圖中的兩個人,左邊女士所保持的就是一種高能量姿態,而右邊的男士則是低能量姿態。

同時,加拿大的一項研究發現,走路的姿勢也會影響心情,正確的姿勢能夠提升幸福感。那些走姿比較憂鬱的人,即手臂很少擺動,肩膀前傾,情緒會變得更糟。而高能量姿態中,雄赳赳氣昂昂的走路姿態就能提升動機水準,讓人振奮。

【拓展閱讀】

如何提升幸福力,你可以參閱以下書目:

①《認識電影》

我們看電影看什麼?很多人覺得看故事,其實更多的在於思考,在於能給我們的啟發和影響。

②《溝通的藝術》

一個普通人想要實現幸福,學會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技巧不可或缺。

③《幸福的方法》

在本書中,作者不僅把人生分為四種類型:忙碌奔波型、享樂主義型、虛無主義型、感悟幸福型,更深刻地解讀了大多數人不幸福的深層原因。

④《遇見未知的自己》

《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雖然沒有華麗的文字,但是充滿智慧。

⑤《中國古代文化常識》

本書包羅萬象、精彩紛呈,啟發新的思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