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弄懂孩子這些為人處世的道理,你才算當好了父母

孩子 教育 成人

共2318字,建議閱讀時長6分鐘

昨天看到一朋友圈,孩子剛上幼稚園,回來告訴媽媽:媽媽今天有個小朋友,撞了我一下。

“哦,是嗎?撞的疼不疼?你告訴老師了嗎?”媽媽問。

“都是小孩子嘛,能有多疼!他應該不是故意的,不能告訴老師,我們都是好朋友”,孩子煞有介事的說著。

這孩子太可愛了,瞬間引來了好多的點贊評論。

很多時候,爸爸媽媽會覺得孩子小,要教會他很多道理,其實並不然。這個世界上,恰恰也有“孩子的道理”,如果你聽懂了,就會發現,其實是我們大人很多時候真的應該向孩子學習。下面這些孩子才能教會大人的道理,看看哪一句你最有同感?

◆ ◆ ◆

孩子更懂得看淡輸贏

上個月睿媽參加一個演講比賽,當時就想,一定要拿個名次,給睿睿做個好榜樣。

緊張的準備了幾天,第二天就要比賽了。晚上睡覺的時候和睿睿聊天,“媽媽明天就要參加比賽了,好緊張啊!”

“加油媽媽,我相信你是最棒的”,睿睿給我鼓勁。

“萬一媽媽拿不到獎怎麼辦啊?”

“拿不到獎沒關係啊,媽媽已經盡力了啊, 在我眼裡媽媽就是最棒的”,睿睿靈動的小眼睛閃著天真的光芒,瞬間讓我覺得很欣慰。

家長經常教孩子這句話:不要太在乎輸贏,要微笑面對輸贏,要豁達一點,心胸開闊一點。

其實有的時候我們想想自己,作為父母,我們做到了嗎?

當孩子期末考試時,當孩子跑步比賽時,當孩子參加詩歌朗誦時...你告訴孩子的第一句是什麼?其實有的時候我們比孩子更在乎輸贏。

但有的父母會說:我不是在乎輸贏, 我是父母,我有責任、有義務要教育孩子,要讓孩子明白一些人生的道理,等等。

但是,孩子不會知道父母的心裡還有這麼多的思想活動,他們只能看到父母的表面的言行。

即使將來孩子長大了,他們知道了你的用意。但是,人的本性,人的本能感受是不變的。你贏了,我輸了,心裡就會不舒服。

有時候不是孩子輸不起,是我們更在乎輸贏。所以大人更應當向孩子學習,學習他們那種,樂觀,看淡輸贏的美好品質。

◆ ◆ ◆

孩子更懂得寬容和諒解

一次帶睿睿去朋友家玩,我們在外面聊天,突然聽見了睿睿的哭聲。跑過去一看,孩子的臉上有一道抓痕,滲著血。

原來是兩個人爭搶一個玩具的時候,一言不合就打起來了。說和了幾句,我就帶著睿睿離開了。

過了幾天,睿睿又想去。“別去了吧,”上次的場面還歷歷在目。

“媽媽,我原諒他了,再給他一次機會,我們還能成為好朋友的”。

好吧,我相信孩子,並且聽了他的話,我感到十分欣慰。

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孩子前一分鐘還在不停地沖你大叫“壞媽媽”,下一分鐘他已經甜蜜無比地抱著你的腿喊“你是全世界最好的媽媽”了。

孩子不會扭扭捏捏,他們總是直截了當地表達自己的好惡和愛憎——他們不喜歡你了,馬上就喊出來;又喜歡你了,好吧,他們也馬上讓你知道。他們不會長時間地心懷怨恨或者刻意放大別人的缺點。他們會迅速地、毫無阻礙地放下不愉快的情緒,重新去愛身邊的人。

其實這是孩子給父母上的很重要的一課。希望所有的大人們也能像孩子一樣,永遠保有這樣率真善良的天性,像孩子一樣愛恨分明,及時解決情緒問題,不拖泥帶水。學會寬容原諒別人,毫不糾結、真心真意的。

◆ ◆ ◆

孩子教會我們主動道歉

父母會經常教育孩子,如果做錯了事或者傷害到別人,一定要說“對不起”,要主動道歉。雖然有時候他們也不是太懂,道歉到底意味著什麼,但是孩子們有時候會堅定的去做。

記得睿睿小時候經常會說,媽媽,我以後不這樣了,原諒我吧,看到孩子這樣,就會感覺他們那麼的天真可愛。 孩子真的比大人更容易說出道歉的話,而且態度那麼的真誠。

但是反觀自己,我們是怎麼做的呢?當我們傷害了自己親愛的家人和朋友時,常常為了要不要開口道歉請求對方原諒而在內心掙扎不已。

很多時候,我們出於所謂的尊嚴面子,堅持拒絕做先道歉的那個人。但是孩子們呢?他們會毫不猶豫地道歉,然後剛剛還在猛烈交戰的雙方馬上又玩到一塊兒去了。所以關於這一點,我們真得向孩子好好學習:學會主動道歉,這樣你會發現對方會很快的體諒寬容你,你們就能更快地跨過那些不愉快的障礙誤解,找回曾經有過的快樂。

◆ ◆ ◆

孩子更真實,不虛偽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畫師為人畫像,他希望把這個人畫得好看一些,因此,把鼻子“矯正”,把眼睛畫得炯炯有神,把嘴巴畫得笑意,臉上皺紋也少畫幾筆。

那個人看了,非常不滿意,認為畫師才藝不精,要他重畫。這樣,又畫了好幾遍,那個人仍有怨言,說畫師把他畫醜了。畫師憤憤地說:“其實就是因為你長得醜,我希望把你美化一些”。這是醜人無自知之明,或是畫師幫了倒忙呢?

孩子聽了這個故事後指責說,是畫師的錯,不應擅作主張,改變那個人的摸樣。孩子想法最單純,有話直說,應該看到什麼畫什麼;反而是大人,總要求完美,即使改變真實存在的東西,依然認為理所應當。

大人看見的事物,隨著自己的人生歷練豐富而有所不同,尤其對灌輸給孩子的東西,總想辦法圓以滿,賦於美。經過矯飾的價值觀,往往不再單純,是大人想要傳達的事物的“再生”,卻失去了孩子眼中的真實。

基於保護心理,或是美化心理,孩子如果只看到美麗,遠離醜惡,心就純真了嗎?

其實正面教育應實事求是,說真話,不必太美化現實中醜惡的東西,重要的是明辨是非,愛恨分明,做個正直的人。

在人生道路上,學習是個無止境的過程,我們既要向成人學習,還要向孩子學習,而向孩子學習,往往比向成人學習更重要,因為孩子的心是一片未被污染的淨土,他比我們更容易發現善與美,他們的想像翅膀沒有被剪掉。

放棄我們成人的偏見,敞開封閉的心扉,好好向孩子們學習。不論繈褓中熟睡的嬰兒,還是路邊踢球的頑童,都能帶給我們無限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