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了嚕 奶粉可導致寶寶性☆禁☆早☆禁☆熟?
從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開始,嬰幼兒奶粉可謂“三千寵愛於一身”,在全國億萬雙眼皮底下,心驚膽戰地過活,生怕出現一丁點兒問題。縱然如此,也會被媒體時不時地請去,上個頭條,風光風光。
無論是當年的“三聚氰胺”,還是今朝的“性☆禁☆早☆禁☆熟”、“黃麴黴毒素”、“肉毒梭菌”、“重金屬超標”,各種名詞惡補了公眾在學校沒學到的知識,但沒有誰會感謝這樣的學習機會,更多的是指責和謾駡。
尤其是中國年輕的奶爸辣媽們,那敏感而又脆弱的神經不得不又緊繃起來,直到發現被媒體追殺的品牌不是自家寶貝吃的那種,這才長籲一口氣,各回各家,各抱各娃。
“奶粉或導致嬰幼兒性☆禁☆早☆禁☆熟”問題或許是近年來奶爸辣媽們最頭疼的問題之一,今天乳☆禁☆房發育,明天姨媽駕到,搞得公眾好不煩惱。而類似《嬰幼兒性☆禁☆早☆禁☆熟疑因某某奶粉導致》這樣的報導也進一步加劇了公眾的“奶粉焦慮症”(注:這是病,得治),這讓幾乎所有品牌的嬰幼兒奶粉都挨了槍子兒。
那麼,奶粉真的會導致性☆禁☆早☆禁☆熟嗎?
▼什麼是性☆禁☆早☆禁☆熟?
性☆禁☆早☆禁☆熟是指第二性征出現的年齡相對早,一般來說,女孩在8歲前,男孩在9歲前出現第二性征發育異常的疾病。性☆禁☆早☆禁☆熟根據其發病機制不同分為:中樞性(真性)性☆禁☆早☆禁☆熟和周圍性(假性)性☆禁☆早☆禁☆熟。
中樞性性☆禁☆早☆禁☆熟,又稱真性性☆禁☆早☆禁☆熟,顧名思義,這與真正的青春發育過程完全相同;而周圍性性☆禁☆早☆禁☆熟,則僅有性激素作用導致的第二性征發育,沒有下丘腦—垂體—性腺軸系的參與,不能產生精子或卵子,所以,並不具備生育能力。
周圍性性☆禁☆早☆禁☆熟導致第二性征發育的性激素可來自體內(來源分泌性激素的各種腫瘤)或體外(來源食物或藥物)。這裡有必要碼幾個字:除疾病等原因外,性☆禁☆早☆禁☆熟與飲食不科學(包括營養過剩等)、濫食保健品(包括牛初乳及其產品等)、藥物等有關,奶爸辣媽們要引起警惕。
▼單純乳☆禁☆房早發育不會影響兒童生長發育
從很多新聞報導中,摸出一個套路:嬰幼兒長期喝某品牌奶粉,家長某天發現其乳☆禁☆房發育,懷疑某品牌奶粉導致,然後去醫院複查,給嬰幼兒換食,N個月後,乳☆禁☆房發育消退,徹底坐實自己的猜測——都是奶粉惹的禍。
事實果真如此嗎?未必!或許,這只是單純乳☆禁☆房早發育。一般來說,單純乳☆禁☆房早發育會自然消退,不會對兒童的生長發育造成影響,也不需要治療。
但這不是說,家長可以不重視——因為單純乳☆禁☆房早發育患兒可能同時有潛在病因,乳☆禁☆房持續不消退,或者繼續增大,可能會繼發真性性☆禁☆早☆禁☆熟。因此,應及時進行必要的醫學檢查,以消除體內存在的影響健康的疾病。
▼牛奶(奶粉)中的雌激素會引發性☆禁☆早☆禁☆熟嗎?
從互聯網上大大小小的“奶粉導致性☆禁☆早☆禁☆熟”的新聞報導中,最有影響力的莫過於2010年的聖元事件。雖然已過去多年,但每想起當年媒體報導的盛況,依舊惶惶不可終日也。聖元事件後,原衛生部組織專家對聖元樣品(42份聖元優博乳粉)進行研究,其檢測結果表明,未檢出外源性的己烯雌酚和醋酸甲孕酮,僅檢出低含量的內源性雌激素和孕激素。
檢出的雌激素總量為0.2-2.3μg/kg,孕激素總量為13-72μg/kg。其中患兒家中存留樣品中檢出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分別為0.5μg/kg和33μg/kg。而文獻資料顯示,美國、韓國、荷蘭等原料奶和市售牛乳中雌激素含量在0.16- 4.4μg/kg,孕酮最高數值是98.0μg/kg(將液態奶按8:1換算為奶粉的含量)。而母乳中雌激素範圍為7.9-18.5ug/L,孕酮為10-40 ug/L。
對比此資料,不難發現,聖元奶粉裡的雌激素遠遠沒有母乳的多,與國外原料奶和市售牛奶相當,而孕酮與母乳孕酮水準也相當。所以,如果懷疑奶粉裡的雌激素和孕酮多得可以引起性☆禁☆早☆禁☆熟,完全是荒謬的。
原衛生部專家組評估認為,湖北3例嬰幼兒單純性乳☆禁☆房早發育與食用聖元優博嬰幼兒乳粉沒有關聯,也算為聖元洗了冤。其實,正常來說,如果某種品牌奶粉真的會導致性☆禁☆早☆禁☆熟,肯定不會是零星個案的偏態分佈,而是在一定時間內,各地呈爆炸式狀態的分佈圖。
所以,對於媒體報導的“某某奶粉或導致性☆禁☆早☆禁☆熟”,公眾也大可不必擔心。但如果發現嬰幼兒出現了性☆禁☆早☆禁☆熟現象,也不要盲目懷疑由奶粉引起,自行換食,要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以免耽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