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禪不必在佛堂,禪椅無需繁複狂
"禪椅"最初來源於禪宗的修行所需。
僧人房中打坐,堂間說法,常結痂跌坐,巍峨莊嚴。
禪椅來源於禪宗文化。它坐面寬大,可盤腿坐於其上,靜靜思考;它線條簡潔通透,給人一種肅穆寧靜之感。尤其是其扶手和椅背的設計,既為坐者營造出了一個獨立的空間,可以安心沉靜,又在設計上空洞無著,使坐者不會想依賴扶手椅背(因為靠上去確實不舒服)。
禪宗在封建社會的知識界很有影響,靜坐參禪,修身養性,因此在書房、禪房之中便有可供跏趺坐的禪椅。禪椅使我們更清楚的看到了傳統傢俱由宋到明的演變過程,具有極高研究價值。
禪椅造型簡潔儒雅,樸素大方,相對官帽椅、圈椅等傢俱較矮、較寬的坐面,更適合今天坐具類傢俱低矮及寬大的發展趨勢,在現代傢俱陳設中能發揮其獨特的魅力。
“禪椅”雖然曾是有特定用途的坐具,蘊含著古典的情思,佛家的理念,但在今天,它並不只是限於信佛的人才能使用,所以愛好中式風格的設計師和使用者會在家居的客廳也或是書房中放上那麼兩把,以寄託對傳統文化喜愛,體現主人的精神修養文化品味。
因為禪椅本身樸素高雅的氣質,因而在明代時,受到了知識份子們的熱烈歡迎,在自家書房放置一張禪椅,靜靜休息,思考,用於修身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