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這家咖啡館想盡辦法讓顧客放棄Wifi?


樺樹咖啡館坐落在靠近麥迪森大道附近的27號街上,它看起來就是一間典型的新式咖啡館:裸磚牆、暗色的原木裝飾、愛迪生時代的復古燈泡、書籍整整齊齊地堆放在書架上。不同的是,你只能在這間咖啡館裡看到零星幾台筆記型電腦——在工作日,Wi-Fi只有在下午5點之後才能使用,咖啡店也沒有那麼多的插座。

所以如果不能一邊喝拿鐵一邊上網,那你能在這裡做什麼呢?咖啡館的收銀台旁邊放著一個黑白書寫板,客人可以從那拿一個小牌子,並以此為話題同陌生人展開對話:


那上面寫的話題包括有:

告訴我……如果你的生活是一部電影,你想讓誰來為你製作原聲音樂?

快問我……假如我是一名專業摔跤手,我入場的時候該放什麼音樂。

告訴我……一本我應該閱讀的、能改變人生的書籍。

當然,這種搭訕的方式並不是所有人都喜歡的(特別大早上來喝第一杯咖啡,心情還很糟糕的人)。人們在Yelp和Foursquare等點評網站上給出的評價也是一半一半。有人認為這種令人膩歪的友好有些詭異。“咖啡桌上的聊天小牌子讓整間咖啡館的氣氛都很古怪,”一名用戶寫道。“但是他們家咖啡真的很好喝!”



隨著網路化時代的到來,人們越來越不願意進行面對面交流。如今在咖啡館裡,你很少能夠看到人們在閱讀報紙或者書籍,相反的則是一片螢幕的海洋,幽幽的藍光投射在顧客的臉上。

“我們打心底認為,咖啡館之所以誕生是為了給人們提供與陌生人相遇、相識的機會,咖啡館就應該成為社區交流中心,”樺樹咖啡館聯合創立人傑拉米·利曼說,“當所有人都把目光聚焦在他們的筆記型電腦上,咖啡館就發揮不了任何作用了。我們嘗試以這樣的方式,讓人們能夠變得更易於向他人敞開心扉。”

這些破冰話題也確實很有效——利曼表示,他已經聽說有一些顧客在搭訕聊天後開始約會了。

與此同時,這些小牌子也反映出,對咖啡館店主來說,Wi-Fi某程度上也是個殺千刀的東西。“一直以來,我們收到的所有負面評價都是在抱怨店裡沒有Wi-Fi,”利曼說。人們抱怨網路連接不穩定,以及店內沒有足夠多的插座。

所以當一年半以前樺樹咖啡館在上西區開出一家分店後(那時候他們還沒有規定Wi-Fi只在下午5點後使用),小卡片成為了一種讓人們挪位置同陌生人進行拼桌的方式。“只要顧客進行消費就可以獲得1小時免費的Wi-Fi上網間,”利曼解釋道,“但我們當時其實想的是,如果有客人願意和他人拼桌,我們會給他們多1小時的上網時間。那時卡片上面寫的是:‘讓我們一起流覽萬維網吧’或者‘讓我們一起在飆網吧’。”這一嘗試並不十分成功,利曼補充說,自那之後,他們就開始限制Wi-Fi的使用。



如何讓人們少上網多喝咖啡?想這個問題的並不止樺樹咖啡館一家。

從洛杉磯到布魯克林,很多咖啡館都設置了Wi-Fi上網時間限制,讓電腦使用者坐到上網專座中去,或者甚至將插座遮蓋起來以阻止消費者在咖啡館裡長時間上網,或者將咖啡館當成辦公場所(人稱“咖室”,coffice)。 

美國佛蒙特州伯靈頓市“八月一日咖啡店”(August First Bakery and Café)的店主喬迪•惠倫(Jodi Whalen)禁止在店內使用一切電子設備。當她的店鋪提供無線寬頻時,顧客會在店裡坐上一整天。“無線寬頻從我們流失了不少收入。”她告訴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臺。對於許多咖啡店經營者來說,賣咖啡賺不了多少錢,大頭還是在餐點收入——因此,除非使用電腦的顧客每隔半小時點一份三明治,不然咖啡店就無法賺錢。在店內禁止使用筆記型電腦這種做法增加了惠倫的收入——與此同時,店內神情木訥刷屏玩著社交媒體的人數也大為減少。

當然,樺樹咖啡館的聊天卡片並不適用於每個人。或許你只是想要喝一杯卡布奇諾,也並不在意與你拼桌的人有著怎樣的心路歷程。但時不時地遠離一下電子螢幕也沒有那麼糟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