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為何你死在了二十歲?

【一】

近期,網友孫晴悅的一篇文章,可謂直戳人心:

一個大學剛畢業的姑娘,曾以為大學四年很長,長到可以被各式各樣的男生在樓下等,長到那些小情小愛可以走到地老天荒。但是,一恍惚,大學四年過去了,而這些竟都未曾實現,成了遺憾;

一個大四男生想要從事駐外記者,眼看畢業就認為來不及了,覺得大學四年的時間都已經浪費了,什麼準備也沒做,新聞沒學懂,英文說不好;

一個90後的師妹,本想考研,卻內心糾結:“研究生讀完竟然二十幾歲都過了一半了,還要找工作,還要結婚,還要生二胎……”

看完上述的種種現象,或許你會不禁地問:為何二十幾歲的他們,已經開始遺憾未曾實現的夢想,開始糾結時間的流失?

【二】

因為,曾經的我們都以為二十幾歲是一段很長很長的時間,或者至少說二十幾歲和我們生命中任何一個十年一樣,也有整整十年。於是,我們想著工作還早,結婚還早。所以,我們就不斷告訴自己:

“老了想玩也玩不動了,所以趁著年輕,必須盡情地遊玩。”

“大家都跟我說,只要能在30歲的時候開始我的事業,這就足夠了。”

“我男朋友是對我不夠好,但是我們的關係不算數,我不過是在消磨時光而已。”

就這樣,我們放任自己的行為。直到需要我們作出決定的時刻,如畢業、找工作、談婚姻時,我們才一夜驚醒,發現自己的二十幾歲不過轉眼之間。

太多30歲的人們談論起他們的20幾歲的光陰時,只覺得二十幾歲就好像只有短短的三年:第一年在大學裡無所事事,睡著懶覺玩著電腦;第二年在迷茫慌亂中海投簡歷,租房子趕地鐵;第三年做著不喜歡的工作,過著不喜歡的生活,在七大姑八大姨的催促下成完了家,然後渾渾噩噩地到了三十歲。

【三】

然而,30歲不是一個新的20歲,而是20歲的延續。心理學上有個“頓悟時刻”,大概意思是說想要將一件事做好,就必須在做這件事之前進行好好規劃。例如修復一段男女關係的最好時期,是在一個人還未正式進入這段關係之前。換句話說,我們要想在30歲之後擁有理想的工作、生活,那麼就必須在20歲的光陰裡做好準備。這也正是社會學家所認為的,20多歲對於一個人而言是極簡單,卻極具變化的時期之一,一個人20多歲的時光決定了他的事業愛情、幸福甚至整個世界。

那麼握有生活決定權的我們該如何把握好自己的20歲,嚮往自己的30歲呢?在這裡,心理學家梅格·傑指出了身為20幾歲的你不得不做的三件事:

【事情1】

去獲得一些身份認同資本

身份資本是指做增加自我價值的事。也就是說,為自己下一步想成為的樣子,做一些投資。要做到這件事,你首先需要展開自我探索,認識自己的方式有許多種,精讀君在這裡介紹幾種常見的方法:

①長途騎行;

②與你的鏡像自我對話 ;

③尋找什麼不是自己。

當你瞭解好自己的所需,那麼現在就是你該嘗試你想要的工作、生活的開始。

【事情2】

利用你的“弱聯繫”

社會學家馬克有一項有趣的研究:波士頓人通過個人關係找工作,有兩種類型,資料如下:

17%的人找工作依靠“強聯繫”,也就是每週至少見面兩次的關係

83%的人找工作依靠“弱聯繫”,也就是每週見面不到兩次,甚至一年見面不到一次的關係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結果,馬克認為,只關注“強聯繫”的人會受到資訊局限,因為你已經非常熟悉他們交際圈、知識面、思維方式、說話方式和工作層面,從而使你無法瞭解其他交際圈的消息。而“弱聯繫”可以告訴你一些你不知道的事情。“弱聯繫”的真正意義是把不同社交圈子連接起來,從圈外給你提供有用的資訊。他們的共同特點是都不在你當前的社交圈裡。這些人未必是什麼大人物,他們可能是你已經不怎麼聯繫的老同學或同事。

所以,不要只花時間去維護所謂的“強關係”,啟動“弱聯繫”正是你融入一個新的群體的紐帶。說不定,你的下份工作就由他們為你提供。

【事情3】

選擇你的家庭

也許你會認為相比於20歲,30歲時組建家庭會更好。可是當你身邊的朋友都開始步入婚姻殿堂時,你就有可能隨便抓一個人一起生活,但這絕對不是組建家庭的過程。

就如上文所述,經營婚姻的最佳時間,是在你還沒結婚的時候,這意味著你要像為了工作一樣精心謀劃你的婚姻。你要有意識地去選擇你想要的人和事,而不是為了結婚或者消磨時光,隨意選擇一個正好選擇你的人。

【拓展閱讀】

如何把握好二十幾歲的青春?你可以參閱以下書目:

①《德米安》

《德米安》是黑塞的代表作之一,講述少年辛克萊尋找通向自身之路的艱辛歷程。

②《大衛科波菲爾》

俄國文豪列夫托爾斯泰曾把本書和《聖經》並列,譽為"一切英國小說中最好的一部。"

③《麥田裡的守望者》

每一個少年,在年輕的時候都應該讀一讀《麥田裡的守望者》。

④《芒果街上的小屋》

這本書所記錄的,是從女孩蛻變為女人的過程,是少女時代的最後的一段光陰。

⑤《柑橘與檸檬啊》

這是一個人如何在困境和希望中長大的故事,也是一個生命守護和擁抱另一個生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