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上這裡,只要一首歌、一本書、一部電影......
俗話說得好
要麼旅行,要麼讀書
身體和心靈,總要有一個在路上~
在那些埋頭工作、沒地兒可去的日子裡
想多“神遊”幾個國家
只能靠聽聽歌、讀讀書、看看電影了~
小編今天特意給你準備了一張
【 旅行者專用歌單/書單/電影單 】
即使是遙遠到從未想過會抵達的地方
愛上它也可以很容易
可能只要一首歌、一本書、一部電影......
就是現在,讓你的心靈上路吧!
▼
/ 古巴 /
一首歌:《Chan-Chan》by Compay Segundo
圖 repeatingislands.com
選擇古巴作為第一個,只是單純因為這首歌真的太好聽了...... Compay Segundo 是一位古巴非常著名的歌手、吉他手和作曲人,他1997年發佈的專輯《Buena Vista Social Club》一經推出就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中的“開場曲”《Chan-Chan》更是成為了他動人的代表作之一。
《Chan-Chan》輕快跳躍的旋律,仿佛帶你走進了一家小酒館裡,窗外是皎潔的月光和寂靜的街巷,不遠的身邊,幾位微醺的客人邊晃動著酒杯,邊不經意地聆聽著臺上吉他手的吟唱。
一本書:《米格爾街(Miguel Street)》by V.S.Naipaul
圖 bookfever.com
說起講古巴的書,《米格爾街》可能稱不上是最有代表性的一部,它的敘事也遠算不上宏大和驚心動魄,然而它卻又是如此與眾不同。
《米格爾街》講述的是一位生活在古巴千里達的小男孩,眼中身邊居民的日常故事。成年讀者一眼就會看透,這些居民其實貧窮、無知,生活百無聊賴;但在主人公——這位十幾歲的小男孩眼中,這裡卻是一個趣味橫生的大千世界:摩根是個藝術家、曼曼是個瘋子,布萊克是位詩人,叔叔巴庫則是個機械天才......
或許童年的珍貴就在於此吧,一切人生的苦難和無望都好像加了多彩的濾鏡,快樂總是來得輕易而簡單。
圖 bookslive.co.za
作者 V.S.Naipaul 是位印度裔英國作家,1932年生於古巴千里達的一個印度移民家庭,1950年進入牛津大學攻讀英國文學,畢業後遷到倫敦。2001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算一算,Naipaul 離開千里達的年齡正好和《米格爾街》中的主人公一模一樣,不禁讓人猜測,或許故事中的一切都是作者的真實寫照。
一部電影:《在哈瓦那的一周(7 Days in Havana)》
圖 t2.gstatic.com
像《紐約我愛你》一樣,《在哈瓦那的一周》由7個不同人物的不同故事集合而成,每個故事都由一位不同的製作人拍攝完成。
一個來古巴旅行的美國小夥子、一個來領獎同時渴望尋求內心平靜的著名導演、一個在夢想和愛情間搖擺的古巴歌手、一個來古巴進行重要採訪的巴勒斯坦人、一個非洲古巴混血的同性戀女孩、一個做著三份工作養家的母親,以及一個準備著夢中慶祝儀式的女人...... 7個身份各異的人物,7個有趣又意味深長的故事,串成了哈瓦那不平凡的一周。
圖 7daysinhavana.com
/ 土耳其 /
一首歌:《alısmak zorundayım》by Yalın
圖 Youtube
很遺憾,這首歌在qq音樂上搜不到所以沒法插在這裡了,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去 youtube 上搜索一下。這首歌很安靜,雖然小編並沒有聽懂歌詞,但感覺像是在婉婉道來一個有點傷感的故事,又或者是在訴說著對於誰的思念。
一本書:《純真博物館(Masumiyet Müzesi)》by Ferit Orhan Pamuk
圖 masumiyetmuzesi.org
說起帕慕克(Ferit Orhan Pamuk)的作品,可能更多人會想到他的《伊斯坦布爾:一座城市的記憶》,但相比之下,同樣是講述伊斯坦布爾,《純真博物館》要比前者多了一分浪漫和感性。
故事的主人公凱末爾在已經訂婚的情況下,瘋狂地愛上了自己的遠房親戚——年輕女孩芙頌。在短暫的戀愛後,芙頌消失在了凱末爾的生活中。凱末爾深陷思念中無法自拔,便開始搜集一切與芙頌有關的紀念物...... 在歷經了種種纏綿複雜的交錯後,凱末爾最終還是失去了芙頌,並為她建立了一座關於思念的博物館——純真博物館,展出了所有承載著他們故事的物品。
帕慕克在純真博物館中 | 圖 masumiyetmuzesi.org
順便一提,純真博物館是真實存在的哦,就在伊斯坦布爾,位置有些難找,具體路線可參考:T1 往 Kabatas 方向的 Tophane 站,離站不遠有條 Bogazkesen Caddesi 的路,沿著這條路右側往上走約500米,看見 Çukurcuma Caddesi 後走大約50米,看見一棟紅色樓就是博物館所在地。
圖 themuseumofinnocence instagram
博物館佈置得非常精美且逼真,遊客可以戴上講解器,細細品味每一件不起眼小物背後的情意與思念。除了男女主人公之間的紀念物,博物館內還展覽了很多老伊斯坦布爾的影像和物件,能讓遊客一窺這座城市的往昔。
對了,攜帶《純真博物館》書中附的入場券,在視窗蓋個章之後就不用再另買門票啦。
圖 themuseumofinnocence facebook
4213個芙頌抽過的煙頭,每個都標注了日期 | 圖 themuseumofinnocence instagram
一部電影:《我的父親,我的兒子 (Babam ve Oğlum)》
圖 hd-filmsitesi.com
這是一部非常催淚的電影。Sadık 年輕時不顧父母反對,毅然離開家前往伊斯坦布爾大學學習新聞,但成家後不幸妻子喪生,自己入獄,出獄後又得知自己將不久于人世,無奈下帶著孩子 Deniz 回到了和自己關係僵持的父母家,一家人開始逐漸重新磨合......
許多觀眾看完後都表示“哭成狗”,尤其是對於電影中的臺詞“給他一個家,讓他來去自由”感觸很深。不論父母和孩子間有多大的矛盾,父母其實永遠都在默默等待孩子回家。
/ 希臘 /
一首歌:《Never On Sunday》by Manos Hadjidakis
圖 allmusic.com
《Never On Sunday》原本是一部1960年有名的黑白浪漫喜劇電影,講的是發生在一位熱愛自由的希臘妓☆禁☆女,和一位癡迷希臘文化的美國學者間的故事。電影同名主題曲《Never On Sunday》是一首慵懶、詼諧的小調,有點夏日午後昏昏欲睡的疲倦感,又像春天拂面的溫柔微風。推出後不僅傳唱於街頭巷尾,還獲得了奧斯卡原創歌曲獎。
電影劇照 | 圖 mubi.com
一本書:《希臘三部曲》by Gerald Durrell
圖 wikipedia
其實這裡小編偷偷耍了個心機,因為《希臘三部曲》嚴格說來並不能算一本書啦,應該是三本書,分為《追逐陽光之島(My Family and Other Animals)》、《桃金娘森林寶藏(Birds, Beats and Relatives)》和《眾神的花園(The Garden of the Gods)》三部。
千萬不要被《希臘三部曲》這個嚴肅臉的中譯名所欺騙,這三本書不是什麼枯燥的講述歷史的大部頭,正相反,它們講述的是一個輕鬆、幽默的家庭故事。10歲的主人公達雷爾(Durrell)跟隨全家人,從陰鬱的英國搬到了充滿陽光的希臘科孚島(Corfu),並在這座美麗的小島上生活了5年。三部曲的第一本還被改編成了同名電影。
圖 wikipedia
透過天真的小達雷爾的眼睛,我們看到了風景美麗的島嶼、神奇有趣的動植物、熱情溫暖的居民、古怪卻爆笑的親人。不知不覺中,你會發現,自己已經愛上了這個未曾謀面過的小島和國度。
Gerald Durrell | 圖 freshlyworded.com
作者 Gerald Durrell 也是個很神奇的作家。3歲時父親過世,他和全家人一起從英國搬到了希臘科孚島,而《希臘三部曲》記錄的就是他的真實經歷。從6歲起,Durell 的心願就是建立一座自己的動物園!為了實現這一夢想,他不惜橫跨亞、非、澳、美洲,還全心投入到挽救瀕危動物的行列裡。
Durrell 一生所受的正規教育只有一年小學,但卻獲得了耶魯大學、杜倫大學、肯特大學三所知名學府頒發的榮譽博士學位。2006年,為了紀念他對於保護瀕危動物所做的貢獻,殼牌野生動物攝影競賽還專門設立了以他命名的瀕危野生動物獎。
一部電影:《牛仔褲的夏天(The Sisterhood of the Traveling Pants)》
圖 wikipedia
好像每個女孩心裡都有一個希臘夢,不知道你們的希臘夢是從哪兒開始的?反正小編是從《牛仔褲的夏天》開始的。那時的 Blake Lively 還不是《緋聞女孩》裡的 Serena 女王,而是青春爆棚的 Bridget 。
電影講的是四個好閨蜜即將分開度過暑假,於是用一條牛仔褲來聯絡感情的故事。電影中的 Lena 就是在希臘的爺爺奶奶家過的夏天。騎著小毛驢顛簸在潔白的石階上,每天都可以看到聖托裡尼最美的夕陽,還和希臘男孩談了場甜蜜的夏日戀情...... 試問哪個小姑娘不想要這樣的浪漫假期呢!
/ 西班牙 /
一首歌:《Debería》by Pablo López
圖 eldiariocantabria.es
這是一首很深情的歌。Pablo López 是西班牙馬拉加的歌手和作曲人,可以說是個音樂才子,第一張專輯《Once historias y un piano》一經推出就大獲成功。他的很多情歌都能感覺到深情而飽滿的情緒,非常受女孩子的歡迎。
一本書:《風之影(La Sombra Del viento)》by Carlos Ruiz Zafon
圖 theelephantmagazine.wordpress.com
《風之影》是歷史上最暢銷的西班牙語小說之一,講述了一個充滿魔幻現實主義色彩的故事。故事發生在1945年至1966年的巴賽隆納,10歲的小男孩達尼在一家名叫“遺忘書之墓”的二手書店裡,發現了一本《風之影》,作者是胡立安·卡拉斯。當達尼讀完這本書,想搜索這位作者的時候,卻發現什麼也找不到,後來發現原來是書中的惡魔——拉因·谷帕在現實中用各種方法買下了胡立安的書,並想把它們全部燒毀。
為了保護自己手中的《風之影》,達尼把書還回了“遺忘書之墓”,但仍然秘密搜尋著有關作者胡立安的一切神秘往事。不知不覺中,達尼發現,自己的人生正在和胡立安逐漸重疊......
Carlos Ruiz Zafon | 圖 donquijote.org
Carlos Ruiz Zafon 是一位很喜歡探索城市歷史的作家,因此閱讀《風之影》就像在閱讀一張巴賽隆納的地圖,層出不窮的地標建築和亦真亦幻的神秘場景,會讓你立刻對這座城市著了迷......
一部電影:《午夜巴賽隆納(Vicky Cristina Barcelona)》
圖 reykissna.wordpress.com
一說到西班牙,說到巴賽隆納,應該就有不少人會一下想起這部電影。兩個女人 Vicky 和 Christina 從美國來到巴賽隆納,邂逅了同一個男人——畫家 Juan Antonio,以及他的前妻,這四個人在一個夏天的時間裡發生了一連串浪漫、有趣的愛情故事。
電影中出現了不少有名的巴賽隆納景點:Vicky 和 Christina 拍照的聖家堂、他們一起欣賞雕塑的米羅基金會,還有米拉之家的天臺。不僅很多人因為這部電影愛上了這座城市,還有不少人循著電影的足跡去一一拜訪這些風景。
/ 日本 /
一首歌:《Best Friend》by kiroro
圖 japanchord.com
不得不說,面對成百上千我們熟悉的日本歌曲、文學和電影,想要一樣只挑出一個實在太難了。但儘管如此,說到推薦歌曲,小編腦海裡第一個想到的還是 kiroro 的歌。
Kiroro 是一個比較老的女子組合,成員是玉城千春和金城綾乃,第一支單曲《長い間》發行於1996年。這個組合對很多人來說可能稍有陌生,但他們的歌其實大多數人卻都能口耳相傳,劉若英的《很愛很愛你》和《後來》就是分別翻唱自他們最有名的兩首歌——《長い間》和《未來へ》。
Kiroro 的歌聲很乾淨,純粹而有力,旋律大都很溫暖,但細細聽來又覺得藏著一絲傷感,就好像下過雨後剛剛出了彩虹的天空。
一本書:《古都》by 川端康成
《古都》是川端康成的一部中篇小說,書名中的“古都”指的是日本的京都。川端康成通過講述人物間的感情糾葛、姐妹間的失散離合、男女間的愛戀等故事,透露出了日本文化中物哀、風雅與幽玄的獨特美感。
《古都》裡描述了很多京都的傳統節日,如平安神宮的時代祭、葵祭、鞍馬寺的伐竹會、祇園祭、“大字”篝火儀式等。川端康成在書中也探討了京都藝術家對現代和傳統的愛與憎,以及如何才能在社會和大眾品味變化的過程中留住傳統。
一部電影:《海街日記(海街 diary)》
鐮倉香田家的三姐妹在祖母過世後留下的屋子裡相依為命,某天無意中得知15年前拋棄了家庭的生父的死訊,便決定一同前往參加告別儀式。在告別儀式上,三姐妹認識了同父異母的妹妹小鈴。三姐妹不忍看小鈴孤苦無依,便把她接回了鐮倉的家中,四個女孩開始像一家人一樣生活在一起......
在這部清新、溫暖、治癒的電影中,展現了很多典型的日式風情:梅酒、煙火、和服、櫻花、大海...... 儘管並沒有多麼跌宕起伏的劇情,卻讓人看了很窩心,甚至有點想哭的衝動。
圖 apollobook.com.hk
【 互 動 話 題 】
你是否也曾因一首歌、一本書或一部電影
而愛上一個地方?
來評論中分享給大家吧~
-版權資訊-
本文為窮游網原創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