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西方化的生活習慣,引領了咖啡熱潮

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導致了漂“洋”而來的咖啡文化在中國尚未被廣泛接受和傳播。據統計,中國每年人均咖啡消費量約為5杯,而在美國每年人均消費363杯咖啡,日本人均消費200杯。但是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國民消費習慣的西化,中國的咖啡市場已經開始改變。

弗若斯特沙利文(以下簡稱“沙利文”)的最新研究報告《中國咖啡行業市場概覽》發現,中國咖啡飲品年消費量從2010年的約100萬噸增長到2015年的超過200萬噸,複合年均增長率約為17%,市場規模達到200億元左右。與世界咖啡市場緩慢的平均增速相比,中國咖啡市場的增長速度與規模極具吸引力。

沙利文估計,隨著經濟的持續發展、人民生活品質的提高、生活節奏的加快和咖啡文化的普及,中國的咖啡愛好者數量將繼續擴大。年輕消費群體消費習慣改變 帶動咖啡市場崛起與父輩不同,咖啡早已融入到中國年輕人的日常生活當中。80後、90後正在成為城市中的主流消費群體,他們有著更多元化和較高的生活品味,對西方文化的接受度也更高。

喝咖啡成為他們追求和展示自己輕奢主義生活的典型方式。而且他們中很多人有過出國留學、工作、旅遊的經歷,有的在巴黎街頭的咖啡店完成過設計稿,有的在美國的咖啡廳寫過畢業論文。據統計,2012-2015回國的留學生人數達上百萬人,龐大的出國留學群體帶回了一些在國外養成的生活和消費習慣,同時也帶動了身邊的朋友的消費習慣的改變。

中國咖啡市場的巨大商機吸引了許多國際咖啡品牌進駐中國。雀巢、麥斯威爾早已進軍雲南,雀巢甚至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在雲南購買種植園,直接從國內採購咖啡原料; 而在咖啡店市場,illy、星巴克、麥當勞、COSTA COFFEE、CAFFE PASCUCCI都加緊佈局門店,從一二線城市向三四線城市不斷拓展市場。

客觀上促進了咖啡文化在中國的興起,帶動了太平洋咖啡、後穀咖啡等中國品牌的加速成長。需求增加促使咖啡種植者提升產量 國產咖啡迎來新機遇2010年以來中國咖啡的消費量始終保持高位增長,而近幾年每年世界咖啡產量卻相對穩定,甚至出現負增長。

中國市場對咖啡日益膨脹的需求將改變全球咖啡供應鏈的格局,促使咖啡原料種植者進一步提高產量,實現供求平衡。 持續增加的需求也給中國的咖啡上游產業帶來利好,促進了國產咖啡的崛起。

2010年到2015年中國咖啡產量的複合增長率突破20%,2015年產量為近15萬噸,其中98%產自雲南省。雲南處於世界咖啡種植的黃金地帶,雲南普洱市盛產的小粒咖啡,是世界著名咖啡豆品種阿拉比卡的一種,出口歐洲、美洲、亞洲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

雲南省各地方政府也推出了產業扶持政策和專項撥款,希望充分發揮資源和地理優勢,幫助上游企業抓住機遇,在提升產量的同時建設好品牌,提升國產咖啡的知名度和議價能力。自製咖啡發展為新趨勢 膠囊咖啡機受到追捧隨著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提升,家用咖啡機正走進越來越多的家庭。

很多咖啡愛好者享受自己調製咖啡的過程,而很多上班族則可以節省早晨辦公樓下咖啡店排隊的時間。自製咖啡以其更高的性價比、個性化的口味選擇發展成為咖啡消費的一個新趨勢。其中,膠囊咖啡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它比半自動、全自動咖啡機價格更加低廉、機型更小巧、萃取過程更為簡便。

目前膠囊咖啡機市場主要品牌有雀巢NESPRESSO、illy 、LAVAZZA等國外品牌。今年7月,國產品牌中九陽旗下的onecup膠囊咖啡機開始在京東通過眾籌的方式試水,僅用15天就完成了眾籌目標,顯示出膠囊咖啡機在國內市場的巨大潛力。國際品牌佔據市場 國產品牌仍需苦練內功目前雀巢、麥斯威爾等咖啡巨頭壟斷了國內80%以上的即溶咖啡市場。

雖然中國雲南、海南兩省已經發展出了一批咖啡豆初加工、深加工企業,如後谷咖啡、海南力神、保山景蘭,思茅北歸等。這些企業正逐漸從原料商、咖啡豆初加工逐步轉向自有品牌咖啡成品、半成品生產。

但它們與國際知名品牌相比知名度還很低,產品競爭力也相對較弱,若想在即溶咖啡市場上與雀巢、麥斯威爾等品牌競爭,還需加強品牌建設和管道建設,同時通過研發創新推出更符合國人口味的咖啡產品。 而在連鎖咖啡店市場,同樣呈現國際品牌壟斷市場的局面,其中星巴克更是佔據了絕對優勢。

巨大的市場空間也吸引了針對不同消費群體、不同定位的咖啡連鎖店不斷湧現。例如韓國品牌“漫咖啡”借著韓流進入中國市場,其複製韓式偶像劇場景的環境受到越來越多年輕女性的追捧。 沙利文全球合夥人兼大中華區總裁王昕博士指出,雖然一些國產咖啡連鎖店打“情懷牌”、“氛圍牌”,通過打造優雅舒適的環境成功地吸引了顧客,但優質的環境也會帶來翻台率低、銷量低的副作用,難以長期維持高額的租金和人力成本。

所以,打造簡式咖啡連鎖店,用經營場所低成本加咖啡高品質戰略培育市場可能是國產咖啡連鎖品牌的突圍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