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最後一群住在清朝老宅裡的成都人,如今過得如何?

“據不完全統計,成都市中心目前現存老房子約有39處,其中多為民國時期修建的單體建築,大多都被修繕保護起來了。

而像耿家巷-龍王廟正街這樣建於清末的大片民居卻是少之又少,更為難得的是,這裡至今仍舊生活著數百家住戶。

夜探耿家巷的燒烤攤,酒足飯飽之後和街邊的賣花小哥有一搭沒一搭地聊了起來,這才注意到他身後這片老房子。

小哥說,他在這裡生活了20年。以前的耿家巷很窄,2000年的時候對面那排房子全部拆掉修成新的,路也擴寬了,而這邊的老房子因為很多原因沒拆掉,到現在還是原來樣子。

如果你想看看上個世紀的成都是什麼樣子,不如來這裡走走。

耿家巷37號藏在燒烤店內的低調老院

問了好幾個人,才找到這個小院的入口。一家燒烤店的卷閘門上開了個小門,從這進去穿過店鋪就到了。

典型的老成都院子,面積不大。最醒目的是兩棵一人抱不住的老樹。門口賣燒烤的老闆就住在這,忙著將大包小包剛批發回來的菜拎進屋裡。

住在廂房的大爺正在吃午飯,他告訴我,這個院子已經有一百多年歷史了,他今年70多,在這住了一輩子。以前這院子沒這麼大,1946年的時候還擴寬過一次。

“成都的院子,看著像北京四合院,其實有區別。你看房頂上那瓦,我們這是活的,可以換。”大爺一邊扒著碗裡的米飯,一邊跟我說。

前不久剛公佈的第六批歷史建築保護名錄把這座院子也納入進去了,回來查資料才知道,原來這就是那座我們尋了好久而不得,民國時期成都棉布鉅賈楊潤生的舊宅——潤居。

耿家巷27號 空無一人的幽深小巷

出潤居往右走幾步,看到一面白牆上開了一扇小小的門。旁邊立了個邱家祠堂的介紹牌,其實真正的邱家祠堂在另一條街上。

從虛掩的門往裡望去,小巷空無一人,只有房檐下的燈籠紅得亮眼。

一把被磨得發亮的老竹椅,旁邊的茶杯乾乾淨淨,初秋的風從弄堂吹過,不冷不熱,剛剛好。

小巷不長,大概有十幾間房子,一半已經沒人住了,門上的鎖鏽跡斑斑,門框上還掛著蟬蛻。

最盡頭是個小院,隱隱約約聽見電視聲音,還沒進去就沖出一隻小泰迪對著我們汪汪叫,跟著出來的嬢嬢笑呵呵對我們說,別怕,它不咬人。

對於我們這些突如其來的到訪者,這裡的人顯得很友好。

龍王廟正街28號 廣東人建在成都的家族祠堂

始建于清同治七年(1868年)的邱家祠堂,距今已有148年的歷史,因“湖廣填四川”時從廣東移民至成都的邱氏家族所建而得名。

說起邱家祠堂,住在附近的人都能清楚地給你指明方位。

從耿家巷拐進龍王廟正街走幾步,右手邊最氣派的一個大門,就是成都市中心目前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宗祠。

兩進院落之間的房梁上,有一根寫著“千億”“子孫”金字的柱子,當年移民至此的邱家氏族,是很希望自己的後代能在這裡站穩腳跟,不斷壯大的。

搪瓷盆、老竹椅、房檐下的鳥籠,不由得讓人腦補起老成都的悠閒生活。

但逛完整個大院,心情卻莫名有點沉重。雖然是最早列入保護名錄的老建築,但這裡似乎一點保護措施都沒有。

目前邱家祠堂滿滿地住了好幾十戶人家,房間都不大,廚房都是屋外露天的。

房檐下鏤空雕花的裝飾被熏上一層油煙,還零落地掛著幾絲蜘蛛網,大多數已經變形殘缺。

角落隨意地堆著垃圾,裹著油污和灰塵,柱子下的石雕裝飾現在已經看不出是個什麼了。

大堆小堆的雜物都擺在外面,原本寬敞的過道也被填得滿滿的。若是不知道這裡歷史的人,大概會以為這只是個普通的大雜院。

一百多年的老建築,如今卻沒能真正得到保護,看得人有些心疼。

龍王廟正街58號 沒有名氣,卻有最正宗的老成都味道

從祠堂出來,滿心的惋惜和無奈。拐進旁邊一條小巷,卻看到這一幕,好像一下把我拉回到很久以前。

每一個悠閒的地方,總少不了幾隻這樣心寬體胖的大黃貓,不怕人,隨便拍,反正也不想搭理你。

腳下的水泥路面已經破碎了,縫隙裡生出青苔。門邊角落長滿一叢叢綠植,讓這裡顯得沒那麼死氣沉沉。

盡頭小院一幢小樓,建築風格有點民國時期的感覺,藍色的護欄很有意思。想上去瞧瞧,被住在樓下的大爺攔住,“房子太老了,都成危房了,不能上去的。”

出來的時候,眼前不再是那孤單的一幕了,兩位老人聊得很開心,也許是因為巷口的老婆婆,讓我覺得這裡比別處更有老成都的味道。

住在這裡的人,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安逸

本以為住在這的都是老成都,但問了很多人才知道,其實在這裡生活多年的原住民真的很少。

這裡大多數房間,都租給了外地人。他們有的是賣小吃的個體戶,有的是清潔工,還有一些收廢品的勞動者。

所以在這裡隨處可見停放在門口的小吃推車和屋簷下掛著的橙色工作服以及大堆的紙板泡沫。

他們的生活條件也不太好。

老婆婆小巷裡,十幾年前的公用水管和淋浴間,到現在還在使用。住戶們用水都還得提著桶到這裡來接,洗澡也是在這個簡陋的小木棚裡簡單沖一下。

邱家大院只有一個公共廁所,沒有燈,很難聞。上了年紀的夜裡出來不方便,都得備個馬桶,白天再來倒掉。

房屋年久失修,屋頂上的瓦片碎的碎,缺的缺,在這個多雨的小城裡,他們還要面臨漏雨這個頭疼的問題。

也許是離工作的地方近,也許是因為租金便宜,生活在這裡的人,多是社會最底層的群體。可更讓人擔心的,是安全隱患。

暴雨可能會沖壞房子、大風會把瓦片掀翻、裸☆禁☆露在外的電線電閘,也會對這些木質結構的建築造成威脅。

老房子裡最亮眼的,除了紅燈籠就是各種滅火器和標語。在這晃了一下午,和來附近巡邏的民警打了好幾個照面。

最後的成都老街,越夜越美麗

白天亮堂,看盡了生活的辛酸和不易。夜裡的小巷更加安靜,可外面的龍王廟正街卻越夜越美麗。

邱家祠堂外的小菜攤,一直經營到深夜,靜靜等著加班回來的夜歸人。

街上好幾個水果攤,滿當當地擺了好長。

小巷口竟然還有賣碟的小攤,只有晚上才會擺出來。冒著暴露年紀的風險問一句,誰家還有VCD和DVD?

小巷對面那個小街道裡,有家賣調料的小店。店面寬而淺,一眼就能看盡。

這條街上有很多經典的館子,所以到晚上就特別熱鬧。而隨手一拍,就有種老電影的感覺。

一瓶啤酒,一部相機,坐在路邊一直待到淩晨。小菜攤打烊了,最後一批生活在老宅裡的人也都睡了。不知道在你心裡,最地道的老成都在哪?

來源:成都同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