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九月手足口病易高發,秋季該如何預防手足口?

手足口一直是媽媽們比較關注的一種小兒常見病,每到手足口病的高發期,很多媽媽也會變得很緊張,尤其是發現寶寶臉上或手部出現小紅點、小疹子時,就會擔心寶寶是不是得了手足口病?9月初秋,早晚溫差大寶寶易生病,而此時又正逢入園季、開學季,一定要警惕手足口病高發時段,須防學校易出現聚集性發病。

【手足口病是什麼?】:

手足口病是一種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又名發疹性水皰性口腔炎。多發生于嬰幼兒,尤其是5歲以下的寶寶發病率比較高,成人由於抵抗力強,感染後大多數不會發病,但能夠傳播病毒。通常寶寶感染病毒後,最初表現多為出現低燒,一般在38℃左右,有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類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有的寶寶會有噁心、嘔吐等反應。口腔粘膜出現分散狀的皰疹,米粒大小,疼痛明顯,寶寶總流口水,或者說自己喉嚨疼。

發熱1~2天后開始出現皮疹,一般口腔部位的皰疹會分佈在牙齦、舌頭及口腔頰黏膜上,呈紅色小皰疹,易發生破潰。手掌或腳掌部位出現的米粒大小的皰疹,一般不癢,皰疹周圍有炎性紅暈,皰內液體較少,也可見於臀部。大多數患兒在一周以內體溫下降、皮疹消退,病情恢復。一些重症患兒病情進展迅速,在發病1~5天左右會出現腦膜炎、腦炎、腦脊髓炎、肺水腫、迴圈障礙等,極少數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後遺症。

特別是3歲以下的小寶寶,如果發生手足口,媽媽一定要留心觀察,如果寶寶精神狀態很差、嗜睡、頭痛嘔吐、甚至昏迷,呼吸出現急促困難等,一定要及時帶寶寶就醫。

【牢記手足口病的傳播方式很重要!】

由於手足口病傳播速度很快,會在短時間內造成大面積的感染,因此還是需要引起重視。那麼,手足口病究竟是如何傳播的,如何杜絕呢?手足口病的傳播方式多種多樣,主要以通過與患者人群密切接觸傳播為主。

1、飲食傳播手足口病腸道內的病毒感染,所以被污染的水、不衛生或變質過期的食物都有可能將細菌不斷擴散,引起人群感染。因此,媽媽平時要注意寶寶飲食的衛生,均衡營養,合理膳食。

2、飛沫傳播已經感染了手足口病毒的患兒,其咽喉分泌物以及唾液中就有可能攜帶病毒,特別是在幼稚園環境中,幾個寶寶在一起玩耍說話時,就有可能感染上病毒。特別是又到了入園季、開學季,作為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平時多注意觀察寶寶的情況,如果寶寶疑似或確診為手足口病,要及時告知老師,以防止疫情進一步傳播。

3、接觸傳播患者使用過的餐具、毛巾、被子、玩過的玩具等,都有沾染上病毒的可能,健康的小寶寶接觸到這些東西就可能會被感染,因此在疾病高發期,媽媽要注意讓寶寶經常洗手,平時注意及時清洗消毒寶寶的玩具等物品。

4、交叉感染醫院門診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也可能造成傳播,因此在疾病高發期應儘量少帶寶寶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或醫院等地方,避免感染。

【手足口病的預防】

手足口病主要通過食物、口鼻飛沫及接觸傳播,因此預防上主要應做到:

1、平時要注意飲食衛生,避免病從口入。

2、媽媽一定做好寶寶的個人衛生,教會寶寶飯前便後要洗手,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3、注意室內經常通風換氣,衣物被褥在陽光好的時候多暴曬消毒。

4、平時應加強體質鍛煉。不要讓寶寶過於疲勞,養成健康的作息習慣,這樣做能改善寶寶體質,提高免疫力。

5、如果寶寶幼稚園中有疑似病例,那麼近期先不要讓寶寶上幼稚園,可以等病情明確後再去。如果身邊有寶寶發病,一定要注意不要讓寶寶和發病的小朋友接觸。

6、手足口病高發期應儘量避免帶寶寶去人多擁擠的公共場合,出門要給寶寶帶口罩。

【寶寶得了手足口如何護理?】:

▼注意隔離防護

如果媽媽發現寶寶得了手足口,第一時間要帶寶寶及時就醫,確診後要避免與外界接觸,一般要隔離兩周。手足口病大人也會得,所以媽媽要注意在護理寶寶的同時保護好自己,寶寶用過的玩具、杯具以及其他的一切都要徹底的消毒。

▼注意皮疹護理

寶寶穿的衣服、被子要乾淨整潔,衣服應該寬大柔軟,還得經常更換。媽媽要定期修剪寶寶的指甲,必要時還可以把寶寶的小手包起來,以防他抓破皮疹。如果寶寶的小屁股也有皮疹,那麼一定要保持寶寶的小PP清潔乾燥。

▼注意發熱護理

寶寶得了手足口病一般會有發熱的情況,通常情況是不需要特殊處理。媽媽要注意讓寶寶多喝水,並注意記錄寶寶體溫變化,要是體溫超過了38.5℃,就需要儘快帶寶寶到專業的兒科就診,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退熱藥。

▼注意室內通風

家裡的空氣要保持流通,寶寶生病期間不要請別人來家裡做客,如果天氣不錯,可以帶寶寶到戶外活動,但是一定要到空曠人少的地方,以免感染其它人群。

▼注意飲食護理

寶寶患手足口後會因為發熱、口腔皰疹吞咽疼痛等症狀而影響食欲,拒絕喝水。這時候,媽媽一定要鼓勵寶寶保證營養和水分的攝入,可以給寶寶多喝些清涼的東西,飲食上要注意給寶寶多準備一些清淡可口,易消化的流質食物,不要過鹹和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