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越吃越瘦的「負能量食物」?真的存在?

秋風起,螃蟹肥。

在這個國度,這個時節,不知道多少人都會被這位元世紀「紅顏」撩撥起來,不吃了它不足以慰寸心。

同時吃貨們的問題也隨之而來:減肥能吃螃蟹嗎?吃螃蟹能減肥嗎?能吃多少呀?……

但最絕的問題是:每次吃螃蟹都好容易餓、吃得好累,吃得不少啊,還是一點都不長胖……

————為什麼會越吃越餓越瘦?

最後這個問題,並不奇怪。

沿海居民,一頓飯只吃螃蟹之類的河鮮、海鮮是挺正常的,最多額外再加點蔬菜小菜,稍微吃幾口米飯,喝點小酒。

一般有個大吃海鮮河鮮的機會,也都不會放過,總抱著「讓我一次吃個夠」的心,恨不得扶牆進扶牆出,絕對不會先吃飽米飯占肚子。

而這樣吃的結果往往是:當下吃得很飽、甚至撐得難受,但沒幾個小時,就會提前餓了。

這是為什麼呢?

// 原因 1:海鮮蛋白高,飽腹感高、熱量卻低

要知道,如果考慮上水產品含水量高的因素,螃蟹這些的蛋白含量可比雞胸肉、黃豆還有優勢。

即便吃兩斤螃蟹,去殼之後的螃蟹肉只有 8 兩多,大約 400 克,含蛋白質 60~70 克,能滿足一個成年男人一天的需要量。

而能量卻只有 400 千卡左右,和一個男人晚餐通常的食量(800 多千卡)相去甚遠。

大量地吃蟹肉,對消化道裡的「蛋白酶」的需求,就會很大。

如果平日蛋白質食物吃得少,蛋白酶工作不太給力,突然吃進去大量蟹肉,對消化系統來說,會是一個相當大的挑戰。

越是瘦的朋友,這麼一頓海鮮大餐吃下來,可能越有:吃起來好累、好飽的錯覺。

當然,胃口很好、消化功能強大的胖友,可能就……呃,不覺的有什麼差別。

// 原因 2 :吃起來麻煩吃得慢,飽腹感強

吃螃蟹是個技術活,吃起來麻煩又費時費力。講究點的「文吃」,還有十八般工具;簡單粗暴點的「武吃」,直接上嘴,也相當考驗耐心和牙口。

吃得一身汗可能都正常。然後吃飯速度飯了,飽腹感也就上來了。

// 原因 3 :少吃甚至不吃米飯,多吃菜

一般人,如果在吃海鮮、河鮮的同時,配合一些米飯或粥,既不容易蛋白質過量,又不會在飯後感到過度的饑餓。

因為有了澱粉的「稀釋」,蛋白質不會那麼密集地進入胃腸,同時又減輕了消化道和肝臟、腎臟的負擔,能讓身體感覺更舒服、更輕鬆一些。

要減肥的朋友們,要反其道而行啊!

主食不要完全不吃,但要減半或更少;

多吃蔬菜、小菜。

// 原因 4 :蛋白質有很強的「食物熱效應」

蛋白質具有很強的熱效應:其中 30% 的能量,會變成熱量發散出來,實際被身體所利用的就更少。

等等……什麼是「食物熱效應」?聽起來很!減!肥!

————熱效應與「負能量食物」

有流傳這麼一種說法,我們拆成前後兩句來看:

吃東西本身是消耗熱量的;

吃掉一個蘋果,消耗掉的熱量,比蘋果本身還多,所以會越吃越瘦。

前一句話是對的:吃東西也耗能,連喝水都耗能,確實有「食物熱效應」。

後一句話就是扯淡:熱效應再大,也不會超過食物本身的熱量,所以:

沒有「負能量食物」!

沒有「負能量食物」!

沒有「負能量食物」!

熱效應的大小,是由食物的成分決定的。

前面提到,蛋白質的熱效應最高,但到 30% 就到頭了。碳水化合物是 5%~6%,脂肪最低,4%~5%。

普通食物是它們的混合物,所以熱效應平均有 10% 左右。

注意,蛋白質含量越高,熱效應越高,飽腹感越強!

這也一方面為「減肥要吃肉」「減肥要多吃蛋白質」,提供了有力的證據支援。

所以,平常喜歡吃海鮮的朋友們,可以不用太顧忌,哪怕是海鮮大餐也不是大問題。

只要注意好一餐的搭配,進食順序儘量做到:

先多吃蔬菜,再多吃海鮮,最後少量吃主食,就妥妥的了。

還記得之前提到的「瘦子的飲食習慣」裡的一條嚒:喜歡吃起來麻煩的東西。

比如雞爪,比如鴨脖,再比如蟹腳、蟹鉗,都可以放心、任性地吃!

……畢竟嘛……

有鉗,任性。

轉自:減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