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為啥孩子會重複說一句話?作為媽媽千萬別誤會!

昨天給娃娃讀新繪本,發現娃好像並不喜歡,問過之後才知道原來是還想看上個月的那一本...老實說,上個月買的繪本已經度過不下5次了,可娃還是要看,是真的有那麼喜歡嗎?孩子為什麼喜歡重複讀一本書?

“媽媽媽媽,給我講這個好嗎?”寶妹舉著一本書跑過來。我瞥一眼書皮:又是《我要救出貝裡奧》 !

“這本書咱們今天已經讀過7遍了,換一本好嗎?”

“不要!我就是想看這個!”

好吧,深呼吸,現在開始讀第八遍……

媽媽們交流起來,都對娃這種執著精神抓狂不已。

為啥娃非要一本書看好幾遍、一首歌反復聽、一個遊戲玩十遍八遍都不嫌煩?為啥他們就不想整點兒新鮮有趣的?

難道是缺乏好奇心?還是記憶力有問題?千萬別想歪,很多人都不知道,小朋友這種行為其實大有深意。

聽聽孩子怎麼說

媽媽,我需要在重複中不斷學習

寶妹兩歲多時,有天午睡醒來,我把便盆放在她旁邊就到客廳去接電話,等打完電話回到臥室,發現她已經自己脫下內褲坐在便盆上。自然少不了大大表揚一番。但從那天起,她常常下意識做出脫褲褲的舉動。

我第一反應是立刻制止,但她很委屈:“人家只是想脫下來試一試嘛……”

原來,她是在練習這件事。當晚睡前,我陪她反復練習脫內褲和穿內褲,並且告訴她什麼時候可以脫下小褲褲,什麼時候不可以,順便吧啦吧啦講要保護隱私部位。此後她便不再有這類舉動了。

孩子重複做一件事,其實是特別努力地在學習一件事。

我們大人學習新東西或者比較難的東西,不也需要不斷重複嗎?心智尚處在發育期的孩子就更不用說了。

對孩子的重複行為,要給予足夠的理解和保護,粗暴呵斥或橫加干涉,對孩子的心智成長沒有任何好處。

媽媽,我每重複一次都有新收穫

寶妹很喜歡“卡梅拉系列”裡的《我要救出貝裡奧》,一天讀個十遍八遍是常有的事。漸漸我發現,她不只是在聽,還在看,而且她對這本書的研究比我深入多了。

比如,她知道怎樣在一群羊裡找出貝裡奧,是經過她的提示我才發現原來只有貝裡奧長著羊角。還有,她知道那群小雞裡哪個是小刺頭,哪個是鼻涕蟲——小刺頭的尾巴更長一些,鼻涕蟲的雞冠總是歪著……講著講著,她就會問些之前沒問過的問題。

蒙特梭利把“反復練習”稱為“兒童的智力體操”,“反復進行練習,會完善兒童的心理感覺過程”。

就拿聽故事來說,第一遍他們可能只是對故事產生好感,第二遍才開始認真聽情節,第三遍開始慢慢注意細節,然後是第四遍、第五遍……

在重複的過程中,他們逐漸獲得更豐富的精神體驗。

媽媽,重複讓我更有創造力

寶妹一歲多開始塗鴉,起初畫直線,後來畫圓圈。快兩歲時,優姥想教她畫三角形、五角星,優妹不假思索地拒絕,執著地畫著她的直線和圓圈。姥姥很苦惱,你看都大半年過去了她一直畫這些,教別的也不學,咋回事呢?

直到有一天,寶妹畫著畫著突然興奮地叫我:“媽媽你看,我畫了一些小蝌蚪!”真的,圓圈像荷葉,線條像水波,圓圈和線條中有一些黑點,後面拖著細細的線,真像一群小蝌蚪!

原來,孩子要對一件事充分熟悉,才會在此基礎上去聯想、去創造。你以為他們做的事簡單無用,其實他們是在一次次重複中,對那些我們視而不見的美好建立自己的領悟。

媽媽,重複讓我更有安全感

有一陣,寶妹看書時超愛問“這是什麼”,而且總是指著同一樣東西反復地問。於是我家讀書的畫風常常是醬嬸兒的—“這是什麼?”“是一朵花啊。”“這是什麼?”“是一朵花。”“這是什麼?”“是一朵花啊親愛的。”“這是什麼……”

媽媽被問得很抓狂啊有木有!終於有一天我開了腦洞:“那你說說這是什麼呢?”她喜滋滋地回答:“是一朵花。”提問就此終結,繼續講下一頁。

原來,她是在重複中感受自己的能力。

孩子都很清楚自己的渺小,當他們重複進行一項活動時,往往能實現自主控制和自由選擇。當他要求媽媽給播放某一首歌或某個動畫片時,他擁有選擇的自由;當他溫習同一個故事、反復做同一個遊戲時,通常能夠控制局面。在不斷重複的過程,孩子感覺到獨立和力量,內心獲得滿足,進而獲取安全感,建立自信心。

把重複變為超強學習力

如果你能欣賞孩子的重複,給孩子重複的自由,就能引導他們在重複中進行學習、鍛煉,不斷成長。

在重複中強化生活技能

閨蜜3歲的兒子活潑好動,對家裡廚房的推拉門特別感興趣,一次次推過來、拉回去。閨蜜擔心不安全,總是制止兒子的行為,但什麼都不能阻止兒子一次次去“玩推拉門”。

後來閨蜜發現,兒子起初把門推得搖搖晃晃,時不時還差點夾手,但次數多了,就掌握了要領,用力均勻,推拉平穩…

原來孩子是在重複中體驗推拉的力道。後來閨蜜去廚房忙活時會有意讓兒子幫忙:“寶寶,來幫媽媽把廚房門拉開!”兒子跑得可快了,每次完成任務後都很有成就感。

這就是允許孩子在重複練習中鍛煉動手能力,進而引導孩子履行責任,提高孩子的生活技能。

在重複中捕捉孩子的興趣點

認識一個媽媽,一直堅持親子閱讀,家裡剛兩歲的娃已經能把繪本裡的故事情景與現實生活場景聯繫起來。我們都覺得這娃在語言上有天賦,那位媽媽說,都是因為堅持讀書,才發現了娃對語言的領悟力。

也正是在反復閱讀中,孩子的語言素材庫得以充實,語言天賦得以強化,才會有如此突出的表現。

成年人習慣用效益來判斷一種行為的意義,常常無法忍受付出努力卻沒有成效。對那些讓孩子著迷的事,比如把瓶蓋擰下來再擰上去,打開房門再關上…

我們很容易將其誤讀為簡單枯燥、浪費時間,結果就忽略了孩子在這些行為中表現出的興趣點。

在重複中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在早教中心,有個兩歲半的小男生,上課時專注力表現特別好,基本都能跟上老師的節奏,很少像其他孩子一樣亂跑亂鬧。

仔細觀察,我發現小男孩的媽媽在兒子不厭其煩鼓搗一件小玩具或一本書翻來翻去不撒手的時候,從不去干擾兒子。

見過很多媽媽,會在孩子做某件事時突然說:“寶貝我們去玩兒一下那個好不好?”試圖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認為更有趣的事物上。

媽媽這份“好心”,恰恰破壞了孩子的專注力。

“反復操作”是孩子意志力養成的關鍵一環。如果孩子熱衷於做同一件事,那真的很棒,說明他已經能相當程度地將注意力集中在一點。

重複是幼兒訓練自己“集中注意力”的方法之一,這使他們能夠控制自己的行為,進而掌控所處的環境。

特別喜歡一句話:“

重複是孩子快樂的心靈旅程,父母是這個旅程的導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