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用40年光陰熬一碗手工糖

組過樂隊,做過記者,學過廚師如今他要尋回傳統食材之美。在故鄉的金沙江邊,尋找一碗純真的古法紅糖。每年,到了臘月前後,金沙江邊的風都是甜的。大片大片的甘蔗,隨著江風搖曳著身姿。

金沙江邊白鶴灘鎮的村民,又開始忙碌起來了。

十幾年前,夏德銳就是從這裡出發。開始了到外面世界的闖蕩之路,而如今,他又回到了這裡。而讓他這麼做的原因,僅僅是因為一塊不起眼的小碗紅糖。

紅糖甜味把蜜蜂吸引過來

回到巧家縣金沙江邊的家鄉,一切都還是那麼的熟悉,家鄉的人也讓夏德銳倍感親切。

讓夏德銳更牽掛的是金沙江邊的甘蔗林。金沙江緩緩東流,江邊沙地上是連片的綠色甘蔗林。

每當臘月前後,金沙江邊會飄起甜甜的甘蔗味道,那是村民們開始收割地裡的甘蔗了。

然後他們會用特製的工具,將甘蔗挑回去。在這次尋找中,夏德銳在金沙江邊遇到了古法小碗紅糖傳人、57歲王秀華。 王秀華身材偏瘦,個小不高,是古法小碗紅糖傳承人之一,也是王氏家族第四代傳人。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白鶴灘鎮有七八十位糖匠,現在則只有六到七位仍然健在。

糖匠王秀華老人會在甘蔗地裡,認真仔細的挑選每一根甘蔗。

砍下的甘蔗,再用肩膀一擔擔挑回去。

把甘蔗榨成汁後,灶膛裡的柴火升起。

在一片白色水霧之中,甘蔗汁中的水分快速蒸發,甘蔗中的糖分留在鍋中。

接著再耐心地慢慢熬煮,等到慢慢熬成紅色,漸漸濃稠。

將熬煮濃稠的紅糖汁,從沸騰的鍋中用勺子舀出。

用極快的速度,把紅糖汁精巧的倒入準備好的小碗中。

只要過上一段時間,等紅糖汁慢慢的冷卻,就完成了從田地裡的甘蔗,轉變成一塊古法小碗紅糖。

這時,只要輕輕一扯事先埋好的線,一塊塊小碗紅糖就這樣,跳躍著出現在眼前。

老人一家五代制糖,從18歲開始就學習制糖。什麼樣的甘蔗甜度高,老人看一下外觀心裡就清楚。

熬糖沒有用燃氣,而是把甘蔗皮曬乾後當柴燒,這麼多年老人一直沒有改變。

爐膛裡的火焰竄出,幾十年來老人淡定從容。

工坊外爐膛的火燒得正旺,老人又在白霧繚繞中,熟練的拿著手中的勺子,熬著從未改變的小碗紅糖。

18歲到現在,將近40年過去,老人制糖工坊裡的爐火一直燃燒著。 老人用最原始的方法,把自然的饋贈變成一塊簡單的紅糖。也許是像王秀華這樣的糖匠太“不知變通”,太過固執。這種小鍋熬制的手工紅糖的產量低、利潤微薄,村子裡年輕一代一個個都跑出去做工程、運輸之類的活計,不願意再繼承這門手藝。 但真正的古法小碗紅糖就應該是這樣的,它是完全用甘蔗汁熬製成的,整個過程沒有任何工業助劑添加,甘蔗汁熬稠了,熬成糖稀,到顏色深紅,澆到小碗中,凝固後就成了。一聞,有甘蔗的清甜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