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容易被遺忘的珠玉, Contax IIIa 與 Konica C35 FD

我們常常能在論壇上看到大家 po 上老相機的開箱文。不管是以陽剛、以實力取勝的 Nikon F3HP、Canon New F-1、Olympus OM 系列等等,還是奢侈等級的 Leica,其實現代的拍照環境裡很多人還是有著對於過去的嚮往。相信也有很多人與我一樣,正因為沒經歷過過去膠片相機時代的輝煌,反而對於那時候的產物興趣更深。

當我們提到以上有名又有人氣的相機時,我們同時也不能忘記給那些“主角”推波助瀾的“配角”們。在這裡不是說這些“配角”性能不好,還是當年賣的不好,而是可能我們在選擇體驗情懷的時候,比較少會記得這些相機,而是去選擇其他的產品。有許多過去的相機,性能好、短時間內賣的也很好,但是在它們的舞臺慢慢落下帷幕的時候,它們也漸漸地退出了人們的視線。

我想與大家分享我體驗一些膠片相機的使用心得。這些相機可能不是最有名、最強大、最賣座的,但是我覺得它們就算在現在這個數碼當道的年代裡面也值得更多的尊敬。很明顯的,我不會講變得和路貨一樣、連菜市場大媽可能都知道的 Leica M 和 Nikon/Canon 的 SLR,也不會提 Hasselblad 和 Rolleiflex 的中畫幅相機。這些珠玉很顯然的沒有被人遺忘。

讓我們從一個很多人知道,但卻很少人購買的的二戰後產品開始吧。

Contax IIIa。

我並不是一個考古學家,也不是一個資料專家,但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還請耐心閱讀。Contax IIIa 是在二戰之後,作為上一代的 Contax III 的改進版發售的。如它的前身,Contax IIIa 有著測光表,很多人都說這個測光表比 III 的設計上來說會更加精准,但是具體我們在現在可能就不得而知到底准多少了。這台相機使用了 Contax 自己的旁軸相機的卡口,能夠使用許多美到極致的旁軸鏡頭,許多甚至還是來自 Contax 的母公司,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 Carl Zeiss。

就在二戰之後,Carl Zeiss 的各種部門被切割,當年的分家也造就了現在不少玩家口耳相傳的故事。兩家最大的 Zeiss Opton 和 Carl Zeiss Jena 繼續製造了 Contax 旁軸相機卡口的鏡頭。到現在,如“哪一個 Sonnar 50mm F1.5 比較好?”、“為什麼 Contax 最後在旁軸市場敗給了Leica?“等等的問題還會在論壇上不時看到,也能體現出這些故事的傳奇性。

我寫這個不是為了來做出一個完美的解答的,但是我確實在使用了 Contax IIIa 大約三個多月之後有了許多我個人的見解。

實話實說,我並沒有完全地與 Contax IIIa 墜入了愛河。我對它與我對許多相機一樣,有著一種又愛又恨的情節。首先我必須說,我非常喜歡它的外觀設計。我不懂什麼德國人的工藝和工學設計之類的,但我主觀覺得它很性☆禁☆感。我也對相機頂部有個測光表的設計如癡如醉,但很顯然的這只是我的個人看法,因為我看到很多人覺得這個測光表在上面就是個毒瘤。好像許多人更喜歡 Contax II 系的設計多過於III系。

當我第一次拿起這台相機,看到快門速度能夠飆到 1/1250 秒的時候,說實話我驚呆了。在我的器材庫中,甚至是後出來的相機,除了旗艦產品之外其實也沒有幾台能夠飆到這麼高,更別說是 Contax 當年的競爭對手 Leica 的螺紋卡口相機了(俗稱 Barnack Leica)。

我堅信,當我們提到 Contax 的時候,我們都不能不提那些令人神魂顛倒的 Zeiss 鏡頭。我不想老調重彈,但是這些鏡頭好到連蘇聯都做了不少的山寨版。不管是不是 T 鍍膜的 Zeiss,它們都能拍出不錯的照片,也有很明顯的個性。

我並不是 Zeiss 光學的信徒,但是我必須說,我更喜歡我在 Contax 上用 Sonnar 50mm F2 和 Sonnar 50mm F1.5 拍出來的結果多於我在我的 Konica Hexar RF 上用 Summar 5cm F2 和 Summarit 50mm F1.5 得到的照片。

歷史上,Carl Zeiss 不止比 Leica 更快造出當時世界上最高速(F1.5)的標準鏡頭,它們也比 Leica 有個更好的反差。因為許多原因,這對 Zeiss 的標準雙胞胎(F2和F1.5)在現在比 Leica 更好找到狀態好的個體,也因為它們有鍍膜加持,會比容易起霧的 Summar 和 Summarit 抗逆光更好。

話雖如此,我仍覺得這些鏡頭才是 Contax 旁軸相機墮落的開端。

其實,我是因為覺得這些鏡頭的種類太少太少了。不止 Carl Zeiss 給自家提供的可選擇性不多,連便宜的協力廠商製品都少的可憐,國外網站甚至可以用清單來簡單列出這個卡口的已知所有鏡頭。這個卡口也不像 Leica 有吸引如 Canon 之類的海外光學小廠(當時)來提供選擇,就連 Nikon 做旁軸的 S 卡口的時候也”改良“了 Contax 的卡口讓相容度不完全統一。

Leica 最後也壯士斷腕前進到了 M 卡口。M 卡口證明了比螺紋設計更加先進,也讓 Contax 的市場份額受到了更大的打擊。非要拿一個現代的例子來做比較的話,我覺得可能比較像 Canon 放棄了 FD/FL 而在 AF 時代前進到了 EF 卡口,能夠做出可以 AF 的 F1.2 鏡頭,讓Nikon只能”...“。不過這個還是有一定程度不像當年的情況。

Contax IIIa 有著許多可能會讓新使用者需要點時間適應的特色。

首先,如同許多早期的旁軸相機,Contax 的過片設計是用轉盤而不是過片杆。這令我非常痛苦。非常、非常地痛苦。不只是這樣,在回卷還有打開來取膠捲的時候,Contax IIIa 的 frame counter 也不會自動跳回去,我通常還要【過片-按快門】大約 20、30 次才能讓這台相機完美地到達 0。

還有,我覺得這個卡口在無限遠時的那個鎖簡直就是個大笑話。雖然鏡頭能通過改造來去除這個鎖,但是大多數二手市場上能買到的鏡頭都是沒有經過改造的,拍攝的時候會非常令人痛苦。這台相機本來就已經是慢拍型的相機了,這種設計反而更加拖累了整體的拍攝流暢度,在實際拍攝上成了累贅。哦,對了,我也覺的不用鏡頭去用轉盤來對焦也是個笑話。

我有提到過這台相機的取景器嗎?我覺得它作為上時代的產物足夠亮了,真的。它有測距聯動,比 Barnack Leica 來的更完美。但是放大倍率實在是太低了。我戴著眼鏡很難看清。

除了上述的缺點,我覺得 Contax IIIa 是一個現在還能正常使用的一台膠片相機。它操作上確實有夠慢,但是它的取景器基線足夠長,讓人可以好好的精確對焦。

就算與現代的旁軸相機機身做對比,Contax IIIa 的機身也不算特別重。只要記得它不會是 Minolta CLE 這種東西,你應該不會對它的體積有太多怨言。 Contax IIIa 的縱向金屬快門其實也算安靜,不過還是不能和 M 卡口的 Leica 用的 cloth 快門相比就是了。

使用好的 Zeiss 鏡頭和能用的測光表,我覺得誰都可以用這台相機拍出能看的照片。就算如此,我還是無法讓自己無視它的那些 quirkiness,讓自己留下這台相機在自己的器材庫來日常使用。

我很想要讓自己喜歡上這個相機,因為它比 Leica 便宜太多了。不過我相信它的廉價也是與實際操作感相符的。

我覺得它作為新用戶的第一台旁軸相機可能並不合適,但是它絕對是當年的一台經典產品。

試試看吧。說不定你會比我更喜歡它 :)

Camera:

Contax

IIIa

Lens:

Carl Zeiss

Sonnar 50mm F1.5 /

Zeiss

-Opton Sonnar T 50mm F2

Film:

Fujifilm

Neopan 100 Acros /

Fujifilm

Pro 400H /

Kodak

Portra 400

有人和我一樣喜歡隨身旁軸相機嗎?

這個文章是致敬所有和我一樣買不起高價 Leica 的旁軸相機、卻又鄙視 Contax G2 這種不純潔的旁軸的用戶的。

我超愛隨身相機,AF 和 MF 都喜歡。我把隨身相機看作為 Batman 身旁的 Robin,它們更友善、功能更簡單、但是性能方面也是杠杠的。

我第一次接觸旁軸相機其實是通過鈴木文彥先生所編輯的”鏡頭的時間“(我有合照+簽名+一起出去拍過照 嘻嘻)。在Vol.1裡面,鈴木先生介紹了所謂的”高速MF隨身相機“。從長壽的Canon Canonet QL17 GIII到可能比較少人知道的Yashica LYNX14,這些隨身相機對我來說濃縮了小型旁軸的精髓:又小又輕又強大。

我有幸買了三台剛好都是鈴木先生介紹的隨身旁軸相機,三個也都是幾乎完美的狀態,分別是Yashica Electro 35 GL、Olympus XA、以及這篇的主角:Konica C35 FD。我覺得這三台都很棒,選擇與大家分享這台Konica則是因為它與我在一起的時間最久了。

Konica C35 FD是一台性能與操作感非常平衡的隨身旁軸膠片相機。

老實說,我被它所吸引一開始只是因為它那顆Hexanon 38mm F1.8鏡頭。我看到用它所拍出來的照片的第一眼,心就被它給擊沉了。不像非FD版的Konica C35,這顆38mm鏡頭有著超大的F1.8的光圈值。也用著Nikon膠片機的我要找一顆這種規格鏡頭根本不可能,因為手動的NIKKOR 35mm F1.4和F2都比直接買一台成色完美的Konica C35 FD來的更貴!我當時一直在追尋一顆35mm左右的鏡頭,但是我一直很排斥高價的NIKKOR鏡頭,所以C35 FD變成當時我相對來說的一個好選擇了。而事實正面,我大概買對了。

確實,Yashica Electro 35 CC也有一顆規格很相似的鏡頭,LYNX14的鏡頭甚至是45mm F1.4(!),但是一方面我覺得LYNX14的鏡頭太接近我在SLR上常用的50mm,另一方面我也覺得Electro 35 CC的成像不符合個人口味,我最後才選了這台Konica。我不是想說那些都是不好的相近,因為它們並不是,但是這是我為什麼最後留下了Konica C35 FD的原因。

C35 FD是一台當年特別盛行的、沒有電池就不能使用的EE(快門優先)相機。它的快門是電子控制的,超級安靜,但是只能在快門優先下由相機自己決定光圈值。我覺得它最大的缺點,就是由於體積和設計原因,它最高的快門速度只有1/500秒,和很多同規格的相機差不多。所以大太陽下的虛化可以再見嚕。還有因為旁軸相機的parallax設計,最近對焦距離只有0.9米。

我用C35 FD的用法是讓它作為我的Nikon F3HP和Canon New F-1的口袋備機。我幾乎每天都會帶這台相機出門。它能夠塞入我的背包側袋,甚至有的時候還能塞入我一些大夾克的口袋。

作為一台隨身相機,它最大的優點當然就是低調性了。雖然有些人會告訴你你不管用什麼相機掃街都一樣,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隨身相機真的非常沒有攻擊性。Konica C35 FD也當然很小、很輕、很安靜,讓它可以在各種環境下使用沒有問題。

對焦非常輕鬆。它在鏡頭上有個小杆子(就像很多Leica鏡頭一樣 ;)),而且對焦行程很短。我最喜歡對焦行程短、可以速拍的鏡頭了。因為大多數時候白天下小光圈景深也很足,拍攝的時候我也從來不需要擔心焦點偏了還是什麼的。綜合這些特色,某種程度上來說它就是一台point-and-shoot了。

在很長的時間裡,我在Konica C35 FD上嘗試了各種負片。大多數的結果都是符合我自己口味的。這顆Hexanon鏡頭在C35 FD上有著很中性的色澤,顏色足夠飽和、反差也非常好。很少能夠看到haze之類的情況出現。

就像許多老鏡頭一樣,逆光會掛。你們也懂。但是我非常喜歡逆光拍照,因為會出現奇怪的眩光。雖然反差會降低、眩光也不是都很好看,但是誰管我,我爽就好了。

其實說到最後,Konica C35 FD就像許多隨身旁軸相機一樣,被未來的AF隨身相機和更花枝招展的旁軸相機的光芒所掩埋了。說真的,才1萬日元不到就能買到的相機,超好用,而且超棒,你還能對它有什麼話說呢?

我到現在還是不能擺脫掉這台相機居然才1萬日元不到這種瘋狂的事實。媽呀。

Camera: Konica C35 FD

Film:

Fujifilm

Neopan 100 Acros /

Fujifilm

Pro 400H /

Kodak

Portra 160/Lomography Color Negative 400

(一)、(二)完畢。謝謝耐心閱讀。

我的微博:@Chiaki_千秋

我的網站:

http://insigniachiaki.hatenablog.com/

我的Lofter:

http://insignia.loft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