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尾巴健談 | 為什麼華為小米魅族要玩「機海戰術」?

2016 年前八個月,國內手機市場呈現出不同價位檔「 機型大混戰 」的新格局,而以華為( 包括榮耀 )、小米、魅族等為代表的手機廠商正在大玩「 機海戰術 」。

華為、小米、魅族在 2016 年大玩

「 機海戰術 」

截至目前,華為旗下華為、榮耀雙品牌在 2016 年已經推出了十二款機型,包括華為 P9 / P9 Plus、華為 G9 Plus、華為 G9 青春版、華為麥芒 5、華為攬閱 M2 青春版,榮耀 V8、榮耀 8、榮耀 Note 8、榮耀暢玩 5A、榮耀暢玩 5C、榮耀暢玩 5。

( 注:以發佈時間計,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下同 )

▲ 華為 G9 青春版

▲ 榮耀 V8

小米旗下小米、紅米雙品牌在 2016 年已經推出了十一款機型,包括小米 5 標準版 / 高配版 / 尊享版、小米 4S、小米 Max,紅米 Pro、紅米 Note 4、紅米 3X、紅米 3S、紅米 3 高配版、紅米 3。

▲ 小米 4S

▲ 紅米 3S

魅族旗下魅族、魅藍雙品牌在 2016 年已經推出了八款機型,其中包括魅族 PRO 6、魅族 MX6,魅藍 E、魅藍 U10 / U20、魅藍 Note 3、魅藍 3S、魅藍 3。

▲ 魅族 MX6 和 PRO 6

▲ 魅藍 3S

作為對比,截至目前,蘋果在今年只推出了一款新機 —— iPhone SE,OPPO 今年推出了 OPPO R9 / R9 Plus、OPPO A59、OPPO A37、OPPO A30 等五款機型。

▲ OPPO R9 / R9 Plus

作為曾經的「 機海之王 」,三星今年在中國市場推出了 Galaxy Note 7、Galaxy S7 edge / S7、Galaxy C7、Galaxy C5、Galaxy A9 高配版、Galaxy J7108 / J7109、Galaxy J5108、Galaxy J3 Pro 等十款機型。

▲ 三星 Galaxy C7 和 C5

顯而易見,華為、小米、魅族正在迅速成長為新時期的「 機海戰術派 」。

三家手機廠商在 2016 年已經推出的這總計超過三十款機型,密集覆蓋了從低端百元機、到走量千元機、再到中高端機市場的各個細分價位段。魅藍和紅米新機在低端市場捉對廝殺,華為( 包括榮耀 )、小米、魅族新機在中高端市場一爭高下。

戰況愈演愈烈,今年最後四個月,華為、小米、魅族依然有多款新機待發。

華為可能推出 2000 元價位檔的輕旗艦 Nova 系列新機,以及下一代 Mate 系列旗艦機,榮耀品牌的一些新機可能也會推出;小米可能推出小米 Note 2、小米 5S,以及紅米系列新機( 例如紅米 4 等 );魅族可能推出多款魅族和魅藍品牌新機( 例如魅藍 Max 或者新款魅族高端機等 )。

為什麼華為小米魅族要玩「 機海戰術 」?

新形勢下,華為、小米、魅族大玩「 機海戰術 」,背後的原因又有哪些呢?

一、這三家手機廠商對於銷量( 出貨量 )增長都有著「 極度的渴望 」,並且想要覆蓋更多的用戶群體。

對於華為,雖然已經進入全球三甲並且成為中國第一大手機廠商,但其依然在全球銷量上與三星有著較大的差距。

在 IDC 公佈的 2016 年第二季度全球智慧手機市場出貨量報告中

,三星以 7700 萬部的成績繼續領跑全場,同時超過蘋果和華為兩家的手機出貨量總和。而延續 Galaxy S6 系列發佈以來的整體上升勢頭,三星的全球霸主地位正在得到持續鞏固。

另一方面,國內的 OPPO 和 vivo 陣營正在對華為、小米施以更大的出貨量壓力。進入 2016 年,

OPPO 發展勢頭異常兇猛

,其不僅拿下了國產廠商第二座次,還躋身全球五大手機廠商之列。

對於小米和魅族,能否保持整體銷量的持續增長勢頭已經成為外界( 尤其是資本市場 )評判其是否「 成功 」的重要尺規。「 小米神話 」在 2015 年的戛然終止,讓雷軍不得不一方面對外界喊著「 開心就好 」的口號,一方面推多機型止住甚至扭轉銷量下滑的勢頭。

▲ 雷軍對外喊著「 開心就好 」,對內主抓供應鏈同時推多機型

在經歷了創銷量增長紀錄的 2015 年後,魅族在 2016 上半年開始放慢腳步。一方面,魅藍 Note 3 等明星機型持續供貨緊張,甚至在上市幾個月後依然要進行定時搶購;另一方面,魅族線上上市場的增長空間已然受限,而其短時間內也不可能全面進軍線下市場。雖然受這些因素的影響,魅族在 2016 年的銷量增長空間並沒有預想中的那麼大,但只有讓「 機海戰術 」常態化,魅族才有可能站穩 2000 萬+ 出貨量的關口,進而實現更大的突破。

除了對銷量增長的「 極度渴望 」,華為、魅族、小米還想覆蓋更多用機群體。

多方傳言稱

,華為在 IFA 2016 前夕發佈的機型將是主攻女性用戶和線下市場的 2000 元價位檔輕旗艦 Nova 系列新機,顯然其為 OPPO 和 vivo 手機用戶群體而來。而在雷軍發佈 6.44 英寸小米 Max 並取得較好市場反響後,6.6 英寸榮耀 Note 8 來了,6 英寸+ 魅藍 Max 可能也將在 9 月 5 日正式登場。

▲ 疑似華為 Nova 系列新機渲染圖( 來源:@飛象網項立剛 )

在不同用戶可能側重的不同需求點( 例如價格、尺寸、性能、材質等 )上,華為、小米、魅族都希望能幫得上忙,而這正是其大玩「 機海戰術 」的背後初衷。

二、華為、小米、魅族的中高端旗艦機並沒有很好地承擔起銷量主力軍的重任,唯有全價位各市場的廣撒網才能實現最大的出貨量目標。

衝擊高端市場的口號已經喊了幾年,但華為在 3000 元以上高端手機市場的地位依然算不上穩固。雖然除了蘋果、三星,華為已經成為國內手機市場第三大高端品牌,但其高端機型的銷量依然與蘋果甚至三星有一定差距。而在今年 OPPO R9 爆火後,華為在中高端國產機市場也迎來了一位新對手。OPPO R9 系列發佈 88 天后的總銷量突破 700 萬部,華為 P9 / P9 Plus 上市三個月後的總銷量超過 450 萬部( 以上均為官方資料 )。值得注意的是,OPPO 有可能在今年底推出 Find 系列旗艦新機。

小米和魅族旗下中高端機型的銷量占比更加不容樂觀,雖然兩家先後祭出了小米 Note、小米 5 以及魅族 PRO 5 / PRO 6 等中高端機型。小米和魅族新出的中高端機型,更多地是在實現對自我的超越( 例如被貼上史上最 X 的小米 / 魅族手機頭銜 ),而非對蘋果、三星、華為等競品的全面超越。

在旗下中低端榮耀 / 華為、紅米和魅藍機型佔有銷量大頭的背景下,華為、小米和魅族品牌的旗艦新機短期內也很難承擔起銷量主力軍的重任,所以餘承東、雷軍和黃章只能借由全價位各市場的廣撒網,從而實現整體銷量的最大化目標。

▲ 華為 P9、小米 5 尊享版和魅族 PRO 6

三、智慧手機行業已然進入發展成熟期,行銷和市場策略正在佔有更大的權重,華為、小米、魅族也不例外。

雖然三星有曲面屏,蘋果有壓感屏,國產廠商有無邊框、雙攝像頭、快充等技術,但這些新技術更多以「 微創新 」的姿態示人,智慧手機行業已然進入發展成熟期。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行銷和市場策略正在佔有更大的權重,華為、小米、魅族也不例外。

今年以來,幾乎所有國產手機廠商都在強調管道( 銷售管道、供應管道 )的重要性,而這正是行銷和市場策略在國內手機市場握有更大話語權的集中體現。

雖然華為已經線上下市場握有龐大門店資源,但其依然希望能像 OPPO 和 vivo 那樣覆蓋到更多縣城和鄉鎮。而在小米遭遇銷量危機後,雷軍在親自主抓供應鏈的同時,也與運營商以及更多線下門店展開合作。小米剛剛發佈的紅米 Note 4,將率先進駐中國移動旗下超過兩萬家線下營業廳以及十萬家社會管道門店;更早之前發佈的紅米 Pro 也會進駐蘇甯、國美等的數千家線下零售門店。

▲ 重新注重運營商和線下銷售管道,已經成為越來越多國產手機廠商的共識

至於魅族,如果早前缺少緊貼小米的打法( 甚至可以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其也很難在短時間內就從每年不到 500 萬部銷量做到去年的超過 2000 萬部銷量。今年以來,魅族以「 一週一場發佈會 」的新玩法,再一次賺足了公眾的眼球。而其將魅族高端機的外觀設計( “ 即視感 ” )下放至中低端新機的做法,也能進一步延續魅藍中低端機型的熱銷勢頭。

國內智慧機市場的「 機海戰術 」發展簡史

在蘋果、小米以極簡產品線姿態殺入中國主流手機市場前,這一市場一直被諾基亞、三星、中興、華為、HTC 等「 機海戰術派 」牢牢統治。各式各樣、名目繁多的功能機和智慧機充斥市場,各大手機廠商也都在「 一週一新機、一月一活動 」的節奏下對旗下各條產品線進行或悄悄或高調的更新。

▲ 諾基亞塞班( Symbian )系列機型

2010 年底,iPhone 4 引爆中國手機市場;2011 年底,小米以攪局者身份開「 互聯網手機 」先河。「 高高在上 」的蘋果以明星單品打法俘獲一批受眾,性價比致勝的小米借助電商平臺打造爆款單品:中國手機市場逐漸進入「 重線上、反機海 」的發展新階段。

以華為為例,在逐漸明確要持續擺脫功能機以及運營商合約 / 定制機業務的枷鎖後,其在 2012、2013 年先後推出了定位中高端的 Ascend P / D 系以及獨立運作的電商品牌榮耀。

華為消費者業務 CEO 余承東在 2014 年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公司計畫砍掉旗下 80% 以上機型,未來總機型不會超過 10 款。

▲ 雖然沒有像「 砍掉旗下 80% 以上機型 」那般誇張,但華為手機產品線早前幾年的確進行了較大程度的縮減

力砍機型的還有三星,自其在 2014 年推出的 Galaxy S5 遭遇市場重挫後,

這家全球最大手機廠商就做出了砍掉大約 25% 到 30% 產品線的決定

。而在更早之前,HTC 就放棄了中低端市場的機海戰術,並且只聚焦中高端價位的那幾款機型。

同樣是在 2014 年前後,雷軍出人意外地在小米產品線之外新增了一條紅米產品線,並以此殺入低端機市場。2014 年也成為小米手機業務的巔峰期,總銷量同比增長 227%。

緊隨小米,老牌廠商魅族也在 2015 年前後推出了多款定價更低、發佈更密的魅族和魅藍系列新機。2015 年也成為魅族手機業務的狂飆期,總銷量同比增長 350%。

然好景不長,小米手機業務在 2015 年僅錄得不到 20% 的銷量增長率;魅族手機業務在 2016 上半年也沒有延續其銷量狂飆( 注:相較於 2015 年同期 )的勢頭。

以上所提廠商,大致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蘋果,可以一直以明星單品的打法走天下,即便庫克嘗試了 iPhone 5c 或者 iPhone SE 這樣的新玩法,但其依然擁有極簡產品線。

第二類是三星、華為、中興、HTC 等老牌手機大廠。在前智慧機或者早期智慧機時代,這些廠商憑藉「 機海戰術 」或運營商管道瘋狂出貨,從而成為銷量冠軍。但在蘋果和一干互聯網手機品牌崛起( 一些老牌手機大廠也受到運營商減少補貼的衝擊 )的背景下, HTC、三星、中興、華為等紛紛砍掉旗下不具市場競爭力的產品線。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一些廠商( 例如 HTC )在大幅砍掉旗下中低端產品線後,整體銷量也隨之重挫,而其中高端產品線又沒能承擔起相應的銷量重擔,從而不斷滑向市場邊緣。

▲ HTC 10 Lifestyle

第三類是小米、魅族等。以小米為代表的大多數互聯網手機品牌在首次進入市場時,會先以爆款單品的打法和姿態俘獲一批早期用戶,同時贏得大眾用戶的關注,其後再通過品牌背書,藉以多機型和多產品線的市場策略將更多大眾用戶群體覆蓋其中。

魅族的情況相對特殊,這家老牌國產手機廠商早期以單品策略行走江湖,但發展多年後一直都沒有很好地打開大眾市場,無奈開始借鑒和發揚互聯網手機品牌的打法和策略,並以此成功撬開千萬用戶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