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說到汽車安全,是不是耐撞就安全?

汽車安全一直是個大家關心的話題。但是,只要涉及到汽車,作為一種交通工具,我們不能奢望有一台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車,但我們可以擁有一台更安全的汽車。

在汽車剛普及的時候,很多汽車廠商認為車身外殼越牢固,車子也就越耐撞 ,在表面用了很多高強度 的鋼材,但這樣做不但無濟於事,還該車身帶來多餘的重量,限制汽車的動力發展。更要命的是,堅固的車身外殼非但沒給乘客帶來安全,反而帶來危險。在高速碰撞的時候,車身的覆蓋件會入乘員艙,對乘員造成嚴重的威脅。隨著人們安全思維的日益成熟,逐漸認識到這種設計的弊端,這其中汽車的碰撞試驗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

這麼說的話,那什麼才是安全的車身呢?我們整體來看,車子的結構可分為車身結構和車身覆蓋件兩大部分。車身覆蓋件就是車身的外表,一輛車好不好看,取決於此。但這只是途有的外表,在碰撞的時候起不到多大的作用。一款看起來多麼肌肉型的汽車,在碰撞的時候都是一樣的脆弱的。因為這層車身覆蓋物大多是薄鋼板或者塑膠製成的。

車身結構才是能保護乘客安全的要素,堅固的結構骨架能保證車內空間不易變形,不會擠壓到人體。 一個結構件的強度與剛度,不僅僅是材料自身的強度、硬度決定的,而是看它的形狀與結構。比如一個三角形的結構件其剛性就要好於正方形的結構件,即使正方形結構件的材料等於甚至優於三角形結構件。

但車身骨架的堅固是往往不夠的,在撞擊的時候,脆弱的車身外表和一些內在結構也有重要的作用—吸能!這是在無數次撞擊試驗後,得出來的科學性結構。因為在撞擊的時候,如果車身都是堅固的材料,車身外表和車體結構都不容易變形,那麼這些撞擊做出來的力無處可去,最後很大部分會作用到車內乘客身上。所以吸能變得尤為重要。

安全的車身結構,就是利用車身的前後部的變形有效地吸收撞擊能量,降低事故時人體的減速度;同時乘員艙堅固可靠,確保乘員的有效生存空間。從車輛的被動安全性考慮,對汽車外部設計的最基本要求應是使碰撞的不良後果減輕到最低程度。

現在的汽車,一方面重視對乘員艙的保護,在汽車前後部位都設計了潰縮吸能區域,這種設計,汽車碰撞時所受到的撞擊力全部由車身骨架承受,外觀覆蓋件不起任何受力作用,僅僅起到裝飾的作用;另一方面對於車外人員的保護也越來越重視,在行人與汽車相撞時,要盡可能的保護行人的安全,這樣堅硬的外觀覆蓋件就不符合人們的要求了。相反,一些軟質、易變形的材料更加符合要求。因此,汽車外表面的材料強度不是提高而是降低了,甚至某些部位使用了塑膠材質,比如前後保險杠,部分車型的翼子板等。這樣的設計,在汽車與汽車或汽車與固定物體相撞時,外表面好像損壞嚴重,但是對於乘員是安全的;當汽車與行人相撞時,行人受到的傷害會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