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明式傢俱之美--官帽椅

椅和凳是人們的坐具。在傢俱還處在低潮時期,人們日常的坐具是席與茵,所謂“席在而坐“。椅凳同屬高足坐具,便兩者不同,椅有靠背與扶手,凳則沒有,從形制上講,椅大凳小。

根據史書記載,高承《事物紀原》說:”漢靈帝好胡服,景師作胡床,此蓋其始也,今交椅是也。“由此可見,我國最早的椅子出現在漢代,它是從北方少數民族傳入中原的。原先的”椅“字是一種樹木的名稱,而作為一種坐具的專用名是唐以後的事。椅子大量使用是在唐宋時期。到了明清,椅子已發展為形式繁多,製作考究,工藝各異的重要傢俱,是明清傢俱中的重要部分。

椅類有交椅、燈掛椅、官帽椅、圈椅、靠背椅、玫瑰椅、太師椅、寶坐或寶椅等。

官帽椅,是椅類中的珍品,因其造形如官帽而名,這是明式傢俱的代表作之一。它又是分南官帽椅和四出頭式官帽椅。

早期官帽椅的搭腦、扶手、聯幫棍均是直材,聯幫棍上細下粗,鵝頸稍彎。後經過發展,產生了使用彎材的官帽椅,其模樣也因此定型為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樣子。“北官”的形成發展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的“北官”是大同華嚴寺所藏的金代閻德源墓出土的四出頭扶手椅,雖然當時還沒有明確稱為官帽椅,但是其造型說明四出頭官帽椅的雛形已經形成。

“南方匠師稱南官帽椅為‘文椅’,它以扶手和搭腦不出頭而向下彎扣為特徵,採用“挖煙袋鍋”式的榫卯製作工藝做出平整、流暢的效果。此外,南官帽椅的靠背板通常做成S形,搭腦向後凹進。”

關於南官帽椅的得名,還有個有趣的故事:話說宋代官帽均有帽翅,官員們在朝堂之上戴著帶帽翅的官帽,回家後就把帽翅摘掉,以示內外有別。恰巧這種扶手椅的形狀就像是脫去了帽翅的官帽,於是人們稱其為內官帽椅。而寧波話中的“內”很像普通話的“南”,慢慢的在流傳的過程中就變成“南官帽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