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一起來聊聊這部,當年風靡全國的神劇
今年,火了一部經典
國產電視劇《我愛我家》
所以,是時候掀牌
這部《編輯部的故事》了
在成為葛大爺前
他是紀春生
但在紀春生前
他還是李冬寶
今天,小編帶你們
一起尋找“編輯部”
▼
1992年,人工智慧還沒產出(比如我),《編輯部的故事》就已經播出了,一時間,該劇成為全國老少爺們兒茶餘飯後的有趣談資。
導演趙寶剛,編劇由王朔、馮小剛負責。王朔的語言風格加上馮小剛,使得《編輯部的故事》笑果十足。
二十多年過去了,這個“編輯部”到底講了什麼?!
在《編輯部的故事》裡是沒有秘密的,王朔、趙寶剛把這些:換代選舉、小三單戀、職業騙子、男女關係、行賄受賄、宇宙科學、吃喝之風、夫妻矛盾、減肥風波...你能想到的這部劇裡都正兒八經調侃了!
《人間指南》編輯部可謂人才輩出,李冬寶(葛優飾)就是其中之一,某次,為開導來電讀者,常常說出一下至理名言!
但作為一個帶貝雷帽穿小坎肩的文藝青年,冬寶同志早已心有所屬。
在愛情上,李冬寶毫不避諱,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不搞么蛾子,比如戈玲說:“你猜我給你帶什麼來了?”他就會回答:“訂婚戒指。”
▲那時候葛大爺的頭髮就挺著急的
此外,《人間指南》編輯部似乎還有種化解負面情緒的神奇魔力。
就像第一集,雜誌快做不下去的時候,眾人先後偷著出去找下家,最後終於回過味來,其實雜誌做不好,還得從自身找原因。
陳主編、牛大姐、老陳、餘德利四人,也各自有著鮮明的特點,每個人都盡全力想辦法拯救雜誌。
最終雜誌改版,新開的情感欄目十分受歡迎,作為“知音大姐”的李冬寶,不但讀者來電接到爆,小本也越記越厚。
編輯部不僅接電話,還親自出馬為群眾解決“疑難雜症”,由此逐漸受到廣大讀者的青睞。
《編輯部的故事》劇中的調侃、幽默、諷刺、戲謔,開電視系列片之先河。
但是在播出後引起很大的爭議,年齡稍大的觀眾覺得他們耍嘴皮子影響不好,但中青年觀眾十分熱愛!
《編輯部的故事》還可以看到現在很多大咖演員青澀的時候。
▲馮小剛和葛優
▲濮存昕那還穿牛仔夾克
▲劉蓓
▲李成儒
▲張國立
想當年,即便是劇中主角,葛優、呂麗萍等人也依然拿著“多不了多少”的幾百塊片酬,在片場開心地度過了每一天。
▲呂麗萍那會是敲美的文青
當時是夏天,攝影棚溫度誇張的說得有60攝氏度了,就這樣,每拍15分鐘,所有人便停下來吃冰棍兒。
可時至今日,導演趙寶剛回憶這段往事時,依然覺得,那一撥演員的感情最深,那段日子也最開心。
▼
《編輯部的故事》
講述了很多趣事
那充滿魔力的編輯部
到底在哪裡呢?
小編來大揭秘!
《人間指南》編輯部取景自北京西交民巷50號的中國農工銀行舊址。
始建於1922年,地下一層,地上兩層,立面材質為花崗岩,設計風格西式復古。
該建築於2001年恢復了“中國農工銀行舊址”的身份,2013年,作為銀行舊址,與大陸銀行舊址、中央銀行舊址等並稱為“西交民巷近代銀行建築群”,屬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圖為21世紀初的建築樓
▲圖為劇中編輯部白天和夜晚的景色
劇中編輯部辦公室、樓道、陳主編辦公室等多數場景都取景於此地。
其中不乏劇組設計的許多有趣細節,比如二層樓外面編輯部掛牌的地方,《人間指南》編輯部下面便是《宇宙探索》編輯部,不但名字前後呼應,人與宇宙微妙的聯繫似乎也在此處被暗示。
如今,該建築是“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辦公樓,而回顧二十多年前,《編輯部的故事》也在此開拍,可見此樓與廣大文學工作者實在有緣。
李冬寶等人每日騎自行車在這裡上下班,生活看似單調,卻實則有趣,當年所謂的“耍貧嘴”,到今天句句都成了經典。估計看過劇的小夥伴,哪天路過此樓,也會不自覺地笑出聲。
▲圖為21世紀初的建築樓
來自看電影全媒體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