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等了8年才來!這輛車到底值不值得等?

因為工作緣故,我經常在各地出差,也是出於職業的習慣,每次往返機場的路上我都習慣觀察路上的車消磨時間,上海的榮威特別多,北汽在其他地方少見,但在北京卻滿街都是,廣州則是廣本廣豐為主,而這只是全豹之一斑,用車習慣更是形形色色,可見縱使是同一個國家,各地都有獨特的汽車文化。

也有些車型是放諸四海而皆准,奧迪A4L就是這樣的存在,但凡有豪華品牌的地方一定有他的身影,我對此的理解是A4L滿足了國人心目轎車的模樣,“轎車”是一個中國特色的詞,轎子本身就是一種身份的象徵,A4L在面子上首先過得去,而和寶馬賓士相比奧迪又有國人所喜愛的“中庸”特點,當然少不了相對更接地氣的終端價格,最終成就了今時今日的地位。

然而上一代A4L,也就是第八代的B8車型這兩年一直是靠價格優勢在苦苦支撐,雖然車型的研發成本和上一代平臺的成本早已經平攤的很低很低,但自2008年上市至今B8車型已經服役8年之久,對於一代車型來說也到極限了,顯然再繼續拼價格也沒有出路。今年奧迪終於在中國市場拿出B9並決定要通過產品力來提升競爭力。在寶馬3系和賓士C級相繼換代後,無論你是否喜歡他,帶著“街車光環”的奧迪A4的換代註定是萬眾矚目的焦點。

不可否認的是第八代A4L在外觀設計上比同期的3系和C級都要更前衛,至今來看來都不算落伍。但寶馬3系拉了個皮開了個眼角,賓士C級更是直接上了S級套裝,而新一代A4L的造型,怎麼說呢...貌似是波瀾不驚...但實際上是暗流湧動,整體輪廓確實是沒有太大的變化,細節卻是煥然一新,棱角變得更加分明,線條變得更加淩厲。

我是一個特別注重細節的人,現在日本車浮誇的造型確實能給你第一眼的驚豔,或者說是驚嚇...而真正能吸引我,並經久不衰的永遠是精製的細節。奧迪的燈自然不用多說,矩陣式的LED大燈,直接點亮你的逼格...

傳說中的擦拭式動態燈↓

除此之外奧迪一直在貫徹著其less is more的設計理念,在一些看不見的細節上努力,當年就率先應用鐳射焊接技術,省去了車尾牌照上遮擋焊接痕跡的飾條,這次在B9上省去的是引擎蓋與車身的接縫,將其與車身腰線融為一體,不要小看這些細節,其中對工藝的要求會比普通的車型要高很多。

誠然,新一代A4L的設計確實沒能給大家驚喜,但其通過簡約精緻的工業設計體現出的質感與美感,這比誇張的設計更難做到,也更加耐看。

外觀輪廓不動大刀勉強說得過去,如果內飾再不變,A4L就真的很難混下去了。對比原來那套毫無豪華感的設計,全新貫通式的設計雖然談不上多豪華,但也算是與Q7一脈相承,細節用料、阻尼手感、反應速度、顯示效果全都做得非常到位,對得起豪車之名。

當然奧迪走得本來也不是奢華內飾的風格,那是賓士的事。什麼?你問我寶馬走的是什麼風格?我也說不清楚,反正和豪華更加沒關係...

與其說是科技感,除了液晶大屏、液晶顯示幕之外的設計,我覺得體現的更是一種工業的設計感,沒有奢華的用料,通過冷色調與線條營造出質感才是奧迪的風格。

看起來是不錯了,坐起來也不能含糊,座椅的柔軟程度比3系要好,腿部的承托則比C級要好,包裹性也比較到位,A4L選手綜合評分是8分、8分、8分,綜合得分最高,沒有明顯的短版。

好吧,光看不練假把式,車好不好拉出溜溜自然知道了,外觀還是原來的配方,那開起來是否還是原來的味道?

來不及解釋了,先上車...

現如今的套路是無處不在,第一次上手轉動方向盤我已經感受到A4L的套路,虛無的手感,輕柔到幾乎沒有回饋力度,熟悉的奧迪味道,和上一代車型沒什麼不同。帶有一定的虛位,指向性也是略微模糊,可以說操作起來很舒適,但是給人的信心不足,駕駛者完全感受不到車子的前輪,開起來有點像打電子遊戲。

油門和刹車也是熟諳的調性,前段都有一定虛位,動力和制動力都釋放的比較線性,刹車的腳感也是奧迪素來的風格,略帶黏滯感,開起來容易上手。雖然談不上操控感受多好,但要把車子做得舒適易控也絕非易事,需要一個車企長時間的積累,與此同時這更是動力總成的功勞↓

EA888不再是那個EA888,CVT也變成了雙離合。舊款上的CVT已經算得上是CVT界的精英了,但大眾集團的雙離合更是業界翹楚。新一代A4L搭載的是7速濕式雙離合,起步時的蠕動已經做到接近AT的水準,雖然偶爾還是能感受到遲滯,但無傷大雅,關鍵是動力的直接感比原來的CVT要好上不少,油門只要踩到到位,降擋還是來的果斷的,一言不合連降三、四個擋,讓你爽一爽還是沒問題的。

雙離合還是要有雙離合的樣子,這副變速箱頓挫是談不上的,但是低速時是能感受到動力輸出的不連貫感,也就是能感受到換擋的動作,僅此而已,我認為是不影響用車感受的。

奧迪的CVT可以說挑不出什麼毛病,那麼為什麼要把CVT換成雙離合?主要是因為CVT可承受的扭矩有限,第三代EA888扭矩動則350Nm起步,對於CVT來說已經有點勉強了。勉強是沒有幸福的,如此只能換上大眾最拿手的雙離合的了。

出於車型本身的取向不同,也有油耗方面的顧慮,對比3系和C級來看,A4L的油門表現的不是那麼跟腳,發動機發力相對晚一點,低扭稍顯不足,但日常使用基本感受不出來。

既然是換代,自然不能像改款一般換湯不換藥。B9是連湯底也徹底換新了,用的是奧迪最新的MLB Evo平臺,目前同樣使用這套平臺的只有新Q7。

開過B8奧迪A4L的人應該都知道,懸架軟的一塌糊塗,濾震是很徹底,幾乎吞噬一切路感,但也因為太軟以至於轎車都有點開船的感覺,車身姿態左搖右晃很不淡定。

奧迪似乎也意識到這個問題,在B9上面有了明顯的改進,懸架變得扎實了一些,至少是能抑制住彈簧的動作,不會總是邀你一起搖擺,同時高速穩定性非常不錯,配合優秀的NVH,底盤高級感十足。

但不要忘了,奧迪還是奧迪,A4L也還是A4L,舒適永遠是主旋律,對比其他車型懸架依然是偏軟,濾震非常積極,動作大一點就露餡了,側傾的動作仍然較大。

動力總成更新後,A4L分為40TFSI和45TFSI兩個版本,若你對駕控是有追求的,主觀感受上45TFSI不只是動力表現更加好,底盤的支撐性和轉向手感都有稍許不同,反正在開完兩個版本之後,我覺得一定會選擇45TFSI。

什麼?你說太貴?開玩笑~反正我都買不起...

照這麼看,新A4L來的這麼晚,似乎沒啥亮點啊?不儘然,奧迪這次有一個關鍵點把握的非常好,油耗!無論是雙離合本身的特性還是奧迪的調校,還有新增的怠速滑行功能,都對油耗表現有著積極意義。同時這次新平臺的應用讓A4L減重65KG,同樣動力參數下,油耗表現比3系和C級都要好,這一點優勢無疑非常能打動消費者。

專注在一個細分領域固然不易。然則,要做的處處均衡卻更為繁難。做人如此,造車也是這般,賣得最好的未必是獨領風騷的那一位,大眾和奧迪在均衡的把控上委實有自己的一套。

遙想當年B8的A4L上市的時候,別的什麼動力空間都不管,就只那外觀設計就讓我無可救藥地淪陷了。

曾心裡默念:若是以後買車,一定要買A4...

雖然最後買車的時候也沒買奧迪...

在粉絲們苦等8年後,縱然看起來開起來似乎都沒有太大的改變,但細細品味你會發現其中質的變革。作為豪華B級車的代表,A4L在國人心中一直有其情懷所在,如今新一代A4L帶著誠意來了!

我只想對奧迪說:如果定價不超過新C級,咱們還能好好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