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奧運數據大揭秘:哪個省份貢獻的金牌最多?

裡約奧運中國金牌數創新低,人們開始爭論:舉國體制難道已經失靈?DT君追溯了過去16年中國奧運金牌和參賽選手的流動,用資料告訴你:事情遠沒這麼簡單~

●中國金牌數創16年新低●

經歷了半個月的賽場酣暢,裡約奧運會的大幕8月22日落下。

26枚金牌,是中國自悉尼奧運會以來的最差表現,僅相當於北京奧運所獲金牌(51枚)的一半,也比2012年倫敦奧運(38枚)少了12枚。

DT君追溯了過去16年中國奧運金牌和參賽選手的流動,用資料告訴你這背後中國體育格局的巨變:曾在舉國體制中承載重任的傳統金牌大省遼寧正在快速衰落,而以廣東為代表的市場最前沿地區,正成為中國通往體育強國之路上的新基石。

●金牌貢獻榜:京廣更耀眼,遼寧在衰落●

裡約的26枚金牌都分佈在國內哪些省呢?

如果把雙人或團體項目所得的金牌也分別以1枚計入有選手參賽的省市(2人或多人為同一省的,該省只計1枚),北京以8枚金牌位列榜首;廣東為7枚;其次則是山東的4枚;江蘇、福建、上海各3枚;浙江、遼寧、湖南各2枚。

而如果再把視線轉向此前幾屆奧運的金牌榜,就會發現,北京、廣東今年的奧運成績尤其值得一提。

北京的金牌數比2012年還多了4枚,而廣東的金牌數相比上屆的7枚也未減少,這意味著,京廣兩地對全國金牌數的貢獻度進一步提升。而這種上升勢頭,2000年以來相當顯著:

其他省市就沒有這種好表現了。

山東和江蘇在裡約的金牌數,相比上屆分別減少了2枚和1枚。而曾經的金牌大戶遼寧,自北京奧運後金牌數就快速下滑。金牌數已經從2004、2008年的全國第2跌至今年的並列第7位。

●體育精英大量流入廣東和北京●

為何北京和廣東會成為全國的奧運霸主?

一個可以觀察的指標是,這兩個地區都大量吸引了來自外省市的體育人才。

DT 君通過協力廠商體育資料庫Sports-Reference及華奧星空體育明星資料庫篩選出包括裡約在內的過去5屆奧運會中國參賽選手2045人次,並進一 步區分析了他們的出生地及註冊地(DT君注:在中國很多選手雖然出生在某省,但實際註冊地卻在外省,這名選手所得獎牌計入的是註冊地所在的省份),先上 圖:

根據對比可知,廣東和北京在吸引外省市體育人才方面,居於全國之首。

2000年以來,註冊在廣東並代表廣東參加奧運的運動員有217人次,但這其中真正出生在廣東本省的僅為123人次——這意味著有大量外省市出生的運動員披上了廣東的戰袍。

北京的情況也類似,2000年以來外省市出生的運動員代表北京參加奧運有29人次。就如代表北京出戰這次裡約奧運的乒乓國手馬龍和丁寧,兩人都出生在外省,但在本屆奧運中幫助北京在乒乓項目上獲得了4枚金牌。

遼寧則是典型的“負面”案例,這裡的水土養育了中國最多的奧運參賽選手,卻有三成左右“流落他鄉”。

●廣東正在取代遼寧,成中國奧運新霸主●

所謂“人往高處走”,體育人才之所以向外流動,除了少部分屬於人才合作的正常流動之外,大多數還需追溯經濟動因。流動背後,還是各省市的經濟實力及體育發展環境差異。

進一步分析上文的奧運參賽選手出生地/註冊地資料,可以看出廣東和遼寧幾乎成了最鮮明的對照:廣東來自外省市的運動員規模最大,而遼寧出生的運動員流失程度全國最高。

這種運動員的流入、流出,恰恰同廣東、遼寧在最近幾屆奧運金牌榜上“攻守之勢”的變化相契合。

作為國內的傳統體育強省,遼寧在歷屆奧運中累計獲得的金牌數至今在國內仍領先,但這種優勢如今在快速流失。

與此同時,廣東體育卻在強勢崛起。而且從下圖可以看出,廣東對於國內體育人才的吸引力,涵蓋的地域範圍是非常廣的。

廣東不僅能吸引來自周邊省份如廣西、湖南、湖北、江西出生的運動員,還大量招攬了東北地區的運動員,尤其是遼寧。

其實,遼寧前往廣東的知名運動員有不少,且這種南下的趨勢很早就已經形成。比如乒乓球運動員馬琳,出生在遼寧瀋陽,但早在1993年就已經代表廣東參賽。

為何遼寧運動員外流規模會這麼大?不妨先來看看遼寧的運動員都外流到了哪些地區。

遼寧運動員外流的方向除了遼寧周邊的北京、天津、山東,主要方向以南方沿海省份為主。

除了廣東之外,流向江西、江蘇也為數不少。其中流向江西的主要是皮划艇、賽艇等選手,而流向江蘇的包括了擊劍、排球等。今年代表江蘇獲得跆拳道金牌的趙帥,便出生在遼寧朝陽,而同樣代表江蘇獲得女排團體金牌的惠若琪,也出生在遼寧。

實際上,遼寧運動員南下有著多種原因。

《中國青年報》2013年引述一位遼寧籍教練的觀點是:“遼寧經濟發展速度確實不如南方,沒錢根本就留不住人,別說運動員,就連普通老百姓都想往外走。”此外,運動員外流也和氣候環境有點關係,“南方暖和,除了冰雪,練什麼項目都很合適。”

不僅是運動員,教練員的南下也會帶走金牌苗子,趙帥就是11歲時被啟蒙教練帶去了江蘇。

●經濟越發達,優勢專案也越多●

經濟越發達的省市彙集了更多的體育人才,這並不難理解。但運動員真正流向某個地區,卻並非完全取決於經濟因素,當地的體育整體發展環境往往也是重要因素。

一般來說,如果某省在連續多屆奧運會上,都有運動員頻繁參加某幾個奧運項目,按照國內奧運選手的選拔機制,則可以認定這些項目是該省的優勢項目。

DT君依然根據是從協力廠商體育資料庫Sports-Reference上獲得的參賽資料,按照不同比賽專案的參賽選手的來源省份,得出了2000年以來這5屆奧運會各省市重點優勢項目的分佈圖:

上圖可以看出,像是北京、廣東、江蘇、上海、山東、遼寧,都有著3項以上的重點優勢項目,堪稱“全面開花”。

比如山東的田徑、射擊、舉重;江蘇的羽毛球、擊劍、體操。所以,和那些過於依賴某一單項運動的省市相比,這些省市穩定獲得金牌的可能性顯然就會更大。

比如,今年裡約奧運獲得中國首金的山東射擊選手張夢雪,一開始並不被看好能夠奪金。但對於射擊運動傳統大省山東來說,這枚金牌來的“既在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

最後,DT君還要談談遼寧。

儘管從歷史資料看,遼寧的傳統優勢項目有不少,比如游泳、乒乓球、藝術體操等,但如果觀察這次裡約奧運的遼寧參賽名單就會發現,遼寧僅有3人參加游泳項目,參加乒乓球的選手為0人。

隨著體育人才的外流,遼寧這些年累積下來的傳統項目優勢,正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