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弄懂這些中醫常識,你自己就是半個中醫!

現在大多數人都會有這樣那樣的身體症狀,特別是頸椎、腰椎以及肩周疾病。一些症狀到醫院裡檢查,往往醫生就會給個“亞健康”的定論,沒有藥物可以起到直接的治療作用。中醫有一個認識,就是經絡氣血循行暢通,人不會生病;經絡堵塞不通、氣血不暢則痛、則瘀、則病。一些疾病醫生建議推拿保健治療。

身體出現的麻、木、酸、脹、痛、癢,到底說明了什麼?

麻:表明氣能過來,而血過不來。木:麻得厲害了,就是木,是血和氣都過不來了。

麻木:經絡不通引起的痛苦悲傷進一步發展就是麻或木。比如我們盤腿坐得太久,下肢氣血不通,就會疼痛;接著,經絡被堵,氣血徹底不通,雙腿就會麻木。只有轉變坐姿,氣血通暢才能恢復知覺。肢體呈現麻痹時,須要引起器重。尤其對高血壓病患者來說,必定要留意肢體頻繁出現的麻木感,及時疏通經絡,這樣能降低中風的產生概率。

酸:表明經絡是通的,但是氣血不足。

說明經絡氣血供給減慢,不能滿足身體需要。人在劇烈運動以後,比如快速的短跑後身體某處會發酸或者無力,這是因為短跑時需要更多的氣血供應,超過了正常機體氣血供應的限度,導致氣血供不上來而發酸。如果機體某個部位無端發酸,或者稍微運動也發酸,則說明該部位經絡不暢通,氣血供應減慢。這個時候,拍打、按摩所在的經絡,就可能發現潛在的痛、腫、脹等經絡不通的症狀。

脹:表明氣很足,此類人是愛生氣的體質,若體內的氣出不去就估脹。

經絡不通可以是有形的,這就是腫,常由瘀血引起。要消腫,就得活血化瘀,可以用刮痧或者拔罐的方法來調節。很多人刮出來、拔出來的紫色或者玄色“痧”,實際上就是經絡裡的瘀血(當然我們不要強求一定要刮出多少、多深的痧來)。同時還可以配合穴位按摩。經絡不通也可以是無形的,這就是脹,多由氣滯引起。脹通常是氣在經絡運行不暢時構成的“渦氣”,身體某部位發脹。

痛:單純性的痛則是因為有血淤。

疼痛:“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如果經絡上出現痛點,意味著這條經絡有堵塞,將影響氣血的運行,臟腑功能亦會受到影響。以“心經”為例,當你舉起手臂作敬禮的姿勢,多數40歲以上的人在上臂部分有鬆弛肌肉懸垂下來。從腋下開始向肘關節方向用拇指和食指一下一下捏揉這一條“脫離組織”的肌肉,會有捏棉絮的感覺,手指一搓還有疙疙瘩瘩的脂肪顆粒,稍一用力疼痛難忍,人們每天都看到這懸垂下來的肉,卻不知心臟已經開始供血不足了,即便這個時候檢查報告還看不出來什麼問題。

癢:表明氣和血正在過來,傷口癒合的時候都會發癢,但這與全身發癢不同。

也就是身體自身在癒合,我們稱為自愈力:是指機體的自然癒合能力,是人人都有的自身調控能力。類似的事情就發生在我們身邊:不小心蹭破了皮膚、出了血,過一會出血就會自然止住;再過幾天,傷口就會結痂;一星期後,痂脫了,皮膚恢復平整;再過一個月,皮膚已經恢復成原來的樣子,一點痕跡都沒有,這時你已找不到破損的地方了。出血之所以能自行停止,其實是因為人體有天然的止血藥--血小板。這證明人體有強大的自我修復能力。這種治療過程是由激素、免疫細胞和抗體等因素綜合發揮作用的。

冷:經絡不通時,身體某些部位也會發涼,比如最常見的是四肢發涼、腹部發涼、頭涼,嚴重一點的則有冷的感覺。這些部位的“冷”經常是經絡不通的信號。由於人的體溫是由氣血及其輸送是否正常決定的,氣血旺盛,迴圈正常,體溫才會正常。哪個地方發冷,哪個地方可能經絡不通,氣血難以達到。

熱:經絡不通時,身體某些地方又會出現發熱、乾燥。這是因為熱氣不能通過正常管道發散出去的緣故。氣血在體內運行周而復始,如果此路不通,它就會從鄰近的經絡那裡尋找衝破口,首先易影響的就是存在表裡關係或者子母關聯的經絡,使該經絡發熱。比如頭部發熱,不一定全是膀胱經的問題,也可能是與它相表裡的腎經氣血不足或者不暢造成的。

人在生病的時候,我們都會感到不想吃東西,這就是在運用自愈力來為自己治病。因此在遇到感冒發燒等小毛病的時候,不妨試試少吃飯,多喝水,這樣有利於加快身體的康復。

1、休息

勞累時,休息是恢復體能是最有效方法。俗話說:三分治,七分養。可見養的作用特別重要,這種養包括充足的休息和有規律的生活。

2、運動

運動能治癒很多疾病,特別是慢性☆禁☆病。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法。

3、營養

營養在中醫裡也叫做”水穀精微”,意思是食物消化後能被人體吸收的、對人體有益的精華部分。中醫認為:藥補不如食補。所以營養對身體很重要,而對於處於恢復中的人體尤其重要。

4、心態

人是身心統一的動物,身體和心靈組成了人的整體。身體是心靈的載體,心靈是身體的指揮。如果指揮系統出現了問題,身體的各個器官就不能很好的工作。

雖然我們不能完全讀懂身體的語言,卻可以正確認識身體的用意,只要不去阻止、干擾和破壞身體的正常行為,就可以充分利用自愈力來防病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