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這膏滋何以成為“養生貴族”?

閆敏教授今日給大家科普一下膏滋的歷史典故!讓更多人知道膏方的歷史,更加深入的瞭解膏方!


膏方向來有“養生貴族”之稱,一料名家開的膏方價值不菲,堪比金玉,那麼膏方為什麼那麼珍貴呢?這就需要瞭解一下膏方與歷史上有名的“長壽紳”之間的歷史典故。


早在戰國秦漢時期即有關於膏劑的製作和臨床運用的論述。及至明代,人們已經認識到膏方具有抗老延年的功能,在《禦制飲膳調養指南》中有記載用人參、生地、茯苓、蜂蜜製成“瓊玉膏”,用枸杞制“金髓煎”,用天門冬制“天門冬膏”等,並認為這些膏藥能“延年益壽,填精補髓,發白變黑,返老還童”。到了清代,膏方已成為臨床治療疾病的常用手段。上至宮廷,下至民間官宦家境殷實人家,良方迭出,應用甚為廣泛,製作也考究繁雜。


據記載,明朝時江浙一帶官吏士紳無不服食膏方,其中“由以南極遐齡老人所創瓊玉膏為佳”。南極遐齡老人姓朱名權,為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第十七子。明永樂年間,朱權獻瓊玉膏給明成祖朱棣。皇帝服食後效果十分顯著,於是給該方賜予了“益壽永貞”的美名。在平均年齡39歲的歷代中國皇帝中,朱棣能享壽65載,難說沒有瓊玉膏的功勞。


到了清朝,膏方已經成為流行於全國士紳階層的養生佳品。紀曉嵐就為膏方做了一回活廣告,“紀大煙袋”不僅嗜煙,而且嗜肉、好女色,日久神色漸衰。同期在朝做官的劉墉出於同僚之誼,給紀曉嵐送去一劑滋補方,專門針對紀曉嵐體弱頭暈、腰酸怕冷、陰虛耳鳴和腎虧等症狀,紀曉嵐按方熬膏服食,沒想到身體自此一日壯過一日,直到八十高夀時還能好色不衰、酒肉照食。此方在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中有詳細記載。


膏方的主要功能一為祛疾,二為延壽。正如三朝御醫、活了99歲的明代神醫楊濟時所說,膏方“乃延壽之法,非續命之方”。


那麼膏方是否真的延長了士大夫們的壽命呢?社會科學院在研究中國歷朝歷代人口平均壽命時發現,清朝中國人的平均壽命33歲,而士紳階層的平均壽命則達到了57歲。在清朝的士紳階層,活到70歲似乎沒有什麼稀奇,這就是人們所說的“長壽紳”—張之洞72歲,左宗棠74歲,李鴻章78歲。


而出身于盛行膏方的江浙籍士大夫們更是高夀者比比皆是,揚州的鄭板橋、常熟的翁同龢都活到74歲;江甯汪士鐸75歲;安徽張廷玉84歲;江蘇劉墉85歲;浙江大儒黃宗羲86歲;閩籍將領薩鎮冰93歲;浙江經學家毛奇齡94歲;蘇州沈德潛97歲;嘉定顧維鈞97歲……歷史上出幾個高夀的人不稀奇,可是整個階層普遍高夀,某個地域人群普遍高夀,則讓人側目,這不能不說和他們常用膏方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