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關於暑假最後一部動畫,我有秘密告訴你

這個禮拜,有一個老朋友要回來了。

恩,就是它——

永遠吃不到松果的倒楣松鼠。

《冰川時代5》8月23日(本週二)在內地上映。

這是該系列第五部作品——

我們看著小松鼠從14年前的“棱角分明”。

“進化”到現在,身上每根毛發纖毫畢現。

之前有新聞說,《冰川時代5》將會是整個系列的最後一部。

這回,小松鼠帶著它的寶貝松果,鬧上太空。

前段時間,出品方藍天工作室,特地邀請Sir去美國公司總部探班。

Sir走不開,所以拜託身在美國的基友@ivy幫忙。

@ivy是在美國進修電影的女生,她的文風是娓娓道來型,跟Sir不一樣。

但同樣有料。

希望你們喜歡。

我是娓娓道來的分割線

說到“藍天工作室”(Blue Sky),這個logo如果你不熟。

下面這只松鼠,一定不會不知道。

今天,它已登堂入室,出現在片頭。

作為福斯旗下的動畫工作室,藍天的名號,遠沒有迪士尼旗下的皮克斯那麼響。

但小松鼠對於藍天工作室的奠基作用和日後的標籤強化,力度可能大於跳跳燈之于皮克斯的意義。

松鼠至今還是沒有一句臺詞。

問及幾位主創是否考慮為它專門做一部動畫長片,他們都說,當松鼠成為主角,就失去了魅力,還是讓它專注打醬油吧。

2002年以來,《冰川時代》已成為史上最長壽的系列動畫電影,也是系列動畫的票房之冠。

在探訪過它的美國公司總部後,我終於明白了《冰川時代》成功的秘密。

看過《冰川時代》系列的人都知道,“家庭”,是貫穿每部作品的主題。

這也是該系列製作人羅莉·佛特(Lori Forte),一再強調的。

羅莉·佛特(中)和《冰川5》的兩位導演邁克(左)和蓋倫(右)

坦白講,這個主題一點不特別,但幾部長片至今,卻絲毫不因這一主題的普通,失去吸引力。

因為為了保持新鮮感,《冰川時代》每一部都會加入新角色——

第1部只有三個主要角色:長毛象曼尼、樹懶希德和劍齒虎迪亞哥。

第2部出現了一對嘰嘰喳喳的活寶,負鼠兄弟喀什和艾迪。

他們還為曼尼帶來了人生伴侶:母長毛象艾麗。

第3部,加入身手不凡的黃鼠狼巴克。

曼尼和艾麗的女兒桃子也出生了。

第4部,又為大家介紹了樹懶希德的搞笑奶奶。

以及劍齒虎迪亞哥的心上“虎”希拉。

這些新成員加入的同時,又可以看到老成員如何改變。

比如在即將上映的《冰川時代5:星際碰撞》中,長毛象女兒桃子長大了,想結婚了,父親曼尼要學著放手。

導演邁克自己有兩個女兒,一個9歲一個10歲,他現在就已經開始想像曼尼的悲哀了

向來獨行的劍齒虎迪亞哥開始考慮當爸爸。

樹懶希德愛上了另一隻漂亮的樹懶。

一切故事,與現實齊頭並進。

跟《冰川時代》共度了十幾年的觀眾,家庭成員也在增長,有人有了下一代,或是下一代長大成人走入婚姻。

當然,影片中的家庭,並不局限於狹義的血緣。

從理論上來說,長毛象,樹懶,劍齒虎,這三種動物就不可能共處。

但他們走到一起,成為“家人”。

母長毛象艾麗在第二部出現時,已經失去了所有家人,她由負鼠兄弟養大,所以一直以為自己是負鼠。

後來負鼠兄弟成為了桃子的叔叔。

也是一個非血緣的開放式家庭。

這些,都是主創在創作前達成的共識。

故意讓不同的動物湊到一起,邊做邊看,會發生什麼。

每一部都是一次旅程,動物們面臨不一樣的困難,在克服困難的過程,學會接受——

不管是適應自然界的轉變,還是調整自己情感所受的挫折。

不可能共處的動物成為家人,看似不合理,又被故事營造得很合理。

不合理中的合理,正是《冰川時代》系列的特徵。

比如第3部的恐龍。主創們特別邀請了專業人員提供指導。

對方提出,你們一定不能有恐龍,這太不合理了。

但,恐龍還是出現了!用了一個冰凍保存的概念,讓它盡可能合理。

比如即將上映的第5部,松鼠到了太空,這太不合理了。

但合理的是,它在太空又是遵循重力原則。

本集開工前,主創們曾特別請教美國天體物理學家奈爾·德葛拉司·泰森(Neil deGrasse Tyson)。

奈爾曾為《火星救援》錄過火星任務的科普花絮短片

製作人羅莉和導演之一蓋倫去拜訪他時,蓋倫很緊張,擔心對於一位宇宙學的專業人士來說,《冰川時代》天馬行空的幻想能否被接受。

結果對方看了哈哈大笑,說這是有可能發生的。

後來,他還為片中巴克的幻想朋友德格巴克配了音。

其實在這之前,羅莉自己已經先成為了半個科學家,看了眾多相關的文章、網站,自學一番後,把流星、雷暴、靜電、磁力這些專業元素都加入了最新一集。

實際上,每一部的創意點子,都是來自製作人羅莉,然後導演再加入。

既然恐龍和太空船出現在《冰川時代》都不合理,為什麼它們又會出現?

源於第一部中,幾位主角路過一個冰原山洞時,在結冰中看到過恐龍:

和一艘太空船:

當時只是開個玩笑,玩了個時間旅行的概念,結果成為第3部和第5部的靈感來源。

導演邁克說,第3部他沒想到有恐龍,第5部沒想到有太空,第一反應他感覺有點怪,但後來說出來的故事又覺得完美。

而這次,第3部裡的巴克也將回歸。

短片《松鼠、松果和時間機器》的時間機器,也將再次出現。

《松鼠、松果和時間機器》

這一切,並非有所謂的“十年計畫”,每做一部,他們都以最後一部的心態。但觀眾喜歡,又會再有一部。

至於新一部,鬼知道他們經歷了什麼。

很多人或許理所當然的認為,動畫電影都是先做動畫,再由演員看著畫面配音。

剛好相反!其實是先配音!才做動畫!

實際流程是這樣的:

先有劇本。

→ 1完美的情況下,演員配好。2不完美情況下,另找人試配。

西蒙·佩吉為第三部中的獨眼巴克配音

→ 配好音,開始做動畫。總之一定要先有聲音,動畫師才能根據聲音的表達,情緒的韻律來做。

配音過程通常會錄影,但動畫師們大都不看,不想被演的表情限制想像力

重點是——

我們最終在大螢幕上看到的一秒鐘的畫面,動畫師們平均要兩三天才能做完。

《冰川時代5:星際碰撞》中,閃電的一道光就做了兩個月

一部動畫約90分鐘,即5400秒!算算,一部片要做多久才能做完!

當然動畫師不止一人,大家同時做,每人每天完成零點幾秒。

所以藍天工作室出品動畫長片的規律,幾乎也是每一兩年一部。

比如,一個角色回頭,動作時長16秒。

雖然頭部的起點和終點不變,但中間可以有很多種回頭的方式,可以直接回頭,可以轉一下再回頭,也可以先低頭再回頭等等。

一位專門做樹懶希德的華人動畫師埃裡克(他在藍天6年,做過《機器人歷險記》《裡約大冒險》,裡約中鳥兒們的羽毛讓他笑著搖頭,感歎“很麻煩”)。

他做過最難又最喜歡的一個片段在《冰川時代4:大陸漂移》,樹懶希德吃了有毒素的野果,全身癱倒,行動毫無章法。

當時埃裡克收到的指令是,希德最終要恢復知覺,中間怎麼動,你自己發揮。

基本上大多數角色都很正常,可以自如控制身體,不管是奔跑還是跌倒,都有既定模式。

但這次希德完全失控,沒有任何內容可以參照。於是這位動畫師試了多種可能,自己做的時候都覺得好笑。

最後出來的效果,是這樣:

在埃裡克看來,動畫不只是讓東西動起來,而是通過動作,賦予角色個性和風格,要讓它們有靈魂。

《冰川時代5:星際碰撞》的預告片中,我們看到一段和冰川時代整體環境截然不同的水晶晶洞。

其中做瑜伽的那只美洲駝,也是他負責。

以瑜伽為由,他把美洲駝的肢體關節拆得亂七八糟,動作可軟可硬。

甚至中間有幾個瑜伽姿勢,每個姿勢出現都不到一秒,但在這不到一秒之內,動作的轉換又要很有趣,對他來說是一個很新鮮的挑戰。

動畫師不僅是技術,也是藝術,除了懂技術還要懂表演,更需要有好的審美觀。

片中的每個造型,都綜合了各種想像力

色彩更有玄機。

除了情節有劇本,動畫電影連色彩也有專門的劇本。

色彩並非只是想當然的上色。色彩部門的工作人員要考慮前一秒和後一秒的畫面之間,色彩的銜接。

要自然過渡,不能讓最震撼的視覺馬上出現,要一點點鋪陳,忍到最後再放大招。

《冰川時代》所處的時代沒有人造光,全部都是自然光,日光、月光、火光。

根據光線的不同,同一只動物,皮毛顏色一樣,但深淺又不同,有的有陰影,有的比自然色更亮。

對於色彩部門來說,他們就是一半用色彩和光線講故事的說書人。

藍天工作室設計部門的羅伯特告訴我們,《冰川時代》每一部都有色彩密碼,彼此有所區別— —

《冰川時代1》整個大背景都是冰原大地,白色為主,配上藍天。

《冰川時代2:融冰之災》 冰原要融化,藍和白都稍稍轉暗。

《冰川時代3:恐龍黎明》 進入地下世界,加入叢林色系。

《冰川時代4:大陸漂移》 海上漂流,到處都是海水,以深邃豐富的藍為主。

《冰川時代5:星際碰撞》 藍白之外加入粉色和紫色,配合宇宙色系和水晶洞。

從海報也可以看出端倪:

3天只做1秒,每一秒還要專研不同的配色、光澤……

枯燥嗎,無聊嗎?

不。

動畫師們很享受。

為什麼?

或許因為《冰川時代》的主題是家庭,而藍天工作室,本身就是一個大家庭。

採訪前我就已注意到,很多工作人員都在其中工作多年,所以一有機會,我就會問他們的工作感受。

製作人羅莉,從2002年第一部《冰川時代》就是製片人(第4部還兼編劇),其間製作了多部《冰川時代》小短片,直到現在第5部。

她說,感覺自己時刻被很多人所支持著。

最新這一部的兩位導演,邁克和蓋倫,第一部《冰川時代》兩人就是編劇。

邁克導了第3部、第4部以及幾部松鼠小短片。

蓋倫在導了幾次短片後,這次第一次導長片。

兩位導演說他們就是和工作室一起成長的。

邁克開玩笑說:我和蓋倫在一起的時間比跟我老婆在一起還多。

負責色彩的設計師羅伯特,已在藍天12年。

他說同事之間沒有明顯的上下級關係,彼此平等,親密,無壓力,工作之外也會見面。

而他和妻子的良緣就是一位同事牽的線,那位同事後來當了他們孩子的教父。

現在兒子已7歲,常來工作室玩,覺得這裡就像狄斯奈樂園,因為工作室的裝飾處處都很卡通。

設計部門有25人,做《冰川時代5:星際碰撞》的有11人。

因為知道動畫片比其他電影都難做,所以大家都盡力做好自己的事,為團隊盡一份力。

工作室也曾有人去過皮克斯或夢工廠工作,後來又回到藍天。

是什麼吸引他們一直留下來工作?

很大一個原因——

藍天工作室,不!加!班!

媒體類、娛樂類行業,加班似乎都是家常便飯。

但在藍天,大家9點到6點正常上班。只有電影快完工時加一兩次,而每次最多——最多哦,只加一兩個小時。

另外,他們還會強迫員工放假。否則擔心員工崩太緊,累了,燃耗盡了,創意就激發不出來了。

除此之外,藍天的上級領導很少會否決工作人員的成品。

動畫師埃裡克曾在亞洲的電影公司工作,發現亞洲的思維往往是要讓你改到完全符合要求,失去自己的特色。

而藍天則是想辦法用你的創意,去輔助成他們想要的整體,基本上不會完全推翻你。

開工前,主管會按照每個人的專長分配角色。

有人做大動作較好,有人擅長小動作。有人適合做搞笑的,有人適合嚴肅,有人適合誇張等等。

你也可以自己爭取挑戰,申請每次做到的角色都不一樣。

所有人默認在交稿前都已經過自我否決,確認最終交出的是滿意的作品。

角色設計稿

我發現,整個參觀採訪的過程中,每一位工作人員,不管是正式的發佈會展示,還是群訪、專訪,大家提到最高頻的一個詞是——

挑戰。

他們覺得每個案子都是新的挑戰。

明知道做動畫很累,也很難,但依舊享受。

這樣的企業文化就像一個不真實的夢。

這可能也是為什麼藍天的作品氣質,總是相對純真的原因之一。

技術固然重要,但技術背後,永遠少不了的,是人的溫度。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