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6歲前你一定踏入過這些教育誤區!
不知道各位家長,在孩子人生最重要的頭6年,你們有沒有回顧自己在育兒路上所做過的事情,所犯下的錯,或者反思自己?孩子的專注力有沒有被破壞?他的學習能力強嗎?遇到困難他是退縮不前還是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他能始終保持自信、健康的心靈嗎?
也許很多家長此時會反嗆涵媽一句:你能讓我的孩子三歲時背一百首唐詩兒歌嗎?能讓三歲的孩子從1數到1000嗎?能讓三歲的孩子認幾千個漢字嗎?老實告訴大家,不能,我不能。
貌似現代家長教育的重點都走偏了,要的是優秀的神童,而不是一個健康快樂的孩子!大部分所謂的神童都只側重於知識的灌輸,這樣往往違背了人的內在成長規律,孩子將失去其他方面發展的機會。而我的目的,則是把一個孩子培養成具有堅強的意志、具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自信大方、善良勇敢、內心快樂,有愛心的人!
說到這裡,你已經能看到大部分中國家長教育的第一個誤區了!就是把知識儲備當成孩子健康成長的目標,而且還是大目標。這就錯了!而今天,涵媽就要好好來講講,在孩子發育最重要的幾年裡,還有哪些教育誤區需要家長們注意的呢?
一、誤把孩子的成長的敏感期當成孩子反叛、不聽話的表現。
孩子在0-6歲時存在各種各樣的敏感期,所謂敏感期是指0-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反復操作某一動作或反復學習某一項能力,並且學習能力特別強的時期。有依戀形成的敏感期、口腔敏感期、手腿腳等動作的敏感期、語言的敏感期、細微事物的敏感期、肌膚觸摸的敏感期、執拗和完美的敏感期、秩序的敏感期、數學敏感期、繪畫敏感期等等。
爸媽可以怎麼做?
注意1:處在強烈的物權意識確認期的孩子,大人千萬不要去逗引孩子,強搶孩子手中的東西,讓他哇哇大哭,然後羞他“你真小氣!”這是絕對不可以的行為!
注意2:當孩子能分享的時候,把東西分給我們吃,我們一定要接受,不要說“我是逗你的,我不吃,你吃吧”,這樣就是拒絕孩子的分享,將給孩子帶來的感覺是失望,孩子就會把分享和失望聯繫在一起而享受不到分享的快樂,慢慢就不願意分享了。
二、把知識當早教,孩子學得多才是成長得好!
孩子在3歲之前,是非常需要重視心理滿足的時期,這期間並非孩子學習的最佳時期,爸媽應該做的不是要讓孩子背出π、唐詩三百首,最應該做的是每天拿出一定的時間來陪伴孩子,並且教育好孩子,在3歲前應該學會的技能如:獨立進食、獨立上廁所、戒掉母乳、戒掉尿布等等。
爸媽可以怎麼做?
不要教孩子,只要示範。
例如:手指靈活的孩子大約18個月就可以開始練習穿鞋子,如果孩子穿反了,大部分家長都會說:“錯了錯了,左右錯了。”左右錯了?以小寶寶的能力來說,是沒有對錯的,告訴他錯了會給他壓力,我們說話的口氣會讓她緊張:什麼事,媽媽幹嗎口氣這麼不好?只要平靜地告訴孩子:“兩隻鞋交換一下”。這是把正確的做法告訴他,這樣就行了,不要去“教:這是左邊,那是右邊(孩子大腦很簡單,接受正確的指令就行了,太複雜他接受不了。)”據我的經驗,一兩個月的提示之後,孩子就會穿鞋,而且左右不會錯。
三、要正確認識孩子的哭鬧情緒,並且處理好。
年紀小的孩子愛哭愛鬧很正常,但這恰恰是爸媽最鬧心的部分,如何讓寶寶乖乖聽話不哭呢?
首先要學會處理孩子的哭鬧情緒,並不是一味教育別哭別鬧即可,那麼小的孩子,你”教育“ 的那些道理,他是聽不懂的,但是他能懂你輕柔的撫摸和有愛的語氣!
你可以這樣做:
孩子的哭泣需要我們耐心去感受,而不是一味地對孩子說“不要哭,不要哭”,這是非常大的錯誤。哭是他內心矛盾和衝突的釋放,不是壞事,成人只要輕輕地擁抱他,撫摸著他的後背,第一句話說“哦,寶貝,媽媽知道......(剛才發生的什麼事),你非常難過,媽媽理解你”“哦,寶貝,媽媽知道你摔疼了,還有一點點嚇到了是嗎”,這是共情,表示我們理解他,接受他的悲傷是調整他的情緒的開始。
然而當寶寶每次哭鬧時,爸媽都應該學會稍微”放寬心“,不能馬上就趕過來撫慰孩子,這會養出孩子控制大人的心理。應該用輕鬆而平緩的語調說:“餓了是嗎?媽媽來了”;一旦孩子掙扎哭鬧拒絕某件事就用妥協的聲音“哦哦哦,不要就不要”,其實應該用平緩的口氣說:“好,現在不要,我們等會兒再......(做某件事)”。不要讓孩子覺得他可以用哭鬧控制大人,可以隨心所欲。
四、不強迫孩子打招呼、在別人面前表演,不炫耀孩子。
許多家庭家裡來客人時,就招呼孩子:來來來,唱首歌,跳個舞。這是極不尊重孩子的行為。不要讓孩子在客人面前表演節目,這會使得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將所有的注意力用於取悅別人,成年後,一旦別人不認可他,就會使他遭遇巨大打擊,不能很好地發揮自己應有的內在的能力。
在他人面前炫耀孩子剛學到的新技能、在別人面前數落孩子等等行為,這是變相傷害孩子幼小的自尊心,同時也很難養成孩子正確的生活觀念和價值觀!教孩子養成禮貌的習慣,需要在他人不在場的時候,需要給孩子學習和練習的機會,需要讓孩子發自內心真正想要去做這件事。
五、以為孩子小,在孩子面前吵架抱怨,傳遞了很多負面資訊。
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向別人訴說孩子的種種“劣跡”。比如很多媽媽常常在客人面前說,“他就是這樣膽小!”“他就是不愛吃飯!”這樣你在暗示你的孩子:你期望他成為這樣的人。他會朝著你期望的方向達成結果:他一定越來越膽小,越來越不愛吃飯。
語言的暗示力量是巨大的。如果裝作偷偷說給別人聽,但又讓孩子聽到:“你知道嗎,我們寶寶今天玩秋千時表現特別勇敢!”“你知道嗎,我家寶寶今天自己吃了滿滿一碗飯。”這樣會在孩子心裡傳遞一個資訊:“啊?媽媽說我勇敢?是嗎?嗯,我明天還會更勇敢的!”“啊,媽媽這麼高興,好,明天我再吃一大碗。”這就是積極的暗示,能直達孩子的潛意識,影響巨大。
特別強調:堅決杜絕說以下的這些話:“不要吵,再吵員警來了。”“再鬧,醫生來打針了。”“快睡,大灰狼來了。”如果你不這樣威脅你的孩子,他外出時就會落落大方、活潑開朗、健康自信。
注意:千萬不要和孩子開惡意的玩笑“你媽媽不要你了,她不來接你了”。對孩子說這樣話的人,你一定要讓孩子遠離他,這種玩笑話十分惡劣,對孩子的安全感的構建極為不利。
六、3歲前教育不當造成孩子說“奶話”
類似於“腳腳”“鞋鞋”“吃飯飯”,甚至自編些別人聽不懂的嗲語之類,就是奶話,這些都是在寶寶語言敏感期時,父母沒有好好教育,糾正發音習慣,依舊按照奶聲奶氣的說話方式對待寶寶,這對寶寶的語言發育是十分不利的!
爸媽可以這樣做:
為了讓孩子儘快掌握第一、二、三人稱代詞,一周歲之後媽媽和寶寶交流時就應該採用人稱代詞,以便孩子模仿。應該多說:“我倒水給你喝,”而少說“媽媽倒水給寶寶喝。”孩子說:“寶寶的”成人應該跟著說“是的,是你的。”當孩子說錯時,千萬不要哄堂大笑,那當下孩子會被笑懵的,失去了學習的機會。
如果你不想孩子將來到了青春期時,才發現他迷戀網路遊戲,學習不自覺、叛逆、不接受父母的建議、愛攀比,壞毛病一大堆,令你萬分頭疼的話,現在要徹底解決問題必須清理孩子0-6歲成長過程中留下的心理創傷。我想告訴孩子還年幼的父母,0-6歲的教養最重要,早一天接受健康正確的教育理念,孩子早一天受益,父母少一些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