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記憶南京 市井味中尋回城市記憶

圖/一萬兄 文/雷虎 編輯/李一毛 美編/周楠

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傳說和記憶保存的場所。一個地名,一處建築,甚至一片瓦礫,都會牽扯無數人,衍生無數故事。而老城南,就是這樣的地方。雖然它早已不是南京城的中心,卻被人們稱為南京的 “城之根”。老城南的人和事,表面上看來都極為普通,但每一個都回味悠長。清晨走入老城南,一座城市的往事浮上心頭。

明城牆下的城南生活

雖然南京城大部分地方處於江南,但是比它更南的城市卻不承認它屬於南方,因為它不夠精緻。而比它更北的城市卻不認同它的粗獷,因此南京也不屬於北方。雖說是十朝古都,但每一個王朝都英雄氣短不成氣候,唯一例外的是明朝。巨富沈萬三為對明王朝表忠心而出資修建了一半城牆。城牆建起,沈萬三被判謀反,巍峨的中華門城樓見證了“狡兔死,走狗烹”的格言;而朱棣拖家帶口北遷,只留秦淮河水繞石城。雖然明朝逃過了短命的宿命,南京卻只有做薄命紅顏的份兒,守著全世界最高最完整的城牆發發類似“雕欄玉砌在,只是朱顏改”的幽怨。

無論是徒步、騎車、坐車在靠近城牆時,總是會下意識地放慢腳步,觸摸著青磚發一下呆,猜想一下一百年前曾在此發呆的是誰,一百年後誰又會在此徘徊。如今的城牆上早已沒有了守軍,然而城牆的每一個角落都有人在靜靜守候:清晨的中華門城樓前,會在太陽升起以前早早地聚齊晨練的人。在新雨後的城牆下漫步是件愜意的事,不過要提防那些綠了牆面的爬山虎,它們隨時都會用葉片滯留的水滴借風勢在頭上形成二次降水。雨停時,在中華門城堡中避雨的人們,相繼走出城門沿著綿延的城牆漸行漸遠,或者靠著高大的城牆坐下,讓溫暖的陽光烘乾頭上的水滴。運氣好的話,還會看到雨後的彩虹從城牆上升起,在秦淮河中落下,而從虹中穿過的,是車水馬龍。

當然,城牆邊最亮麗的風景還是那些悠閒的南京人。秦淮河分為內秦淮和外秦淮。內秦淮沉澱著六朝金粉,一直是南京的煙花之地。而外秦淮則是南京城的護城河。號稱“世界最完整的城牆”的南京明城牆就是依外秦淮河而建。

明朝統治者對文人的寬容,對聲色犬馬的鼓勵,讓明朝成為中國繼宋代之後第二個文人社會。而歷史,都是因文人書寫。文人懷念明朝這文人社會時文人的自由,就像沒落的南京市民懷念南京這昔日帝都的輝煌。文人墨客用文字表達他們的情緒,平民百姓則把情愫融入生活中。

每個週末,只要不下雨,總會有一撥接一撥的人背著帳蓬到玄武湖邊靠城牆的一邊占位:枕著城牆,聽著波濤,看一輪新月掛在紫金山上,邊聊著《明朝那些事兒》裡的章節,邊喝啤酒,是件再愜意不過的事情。

老城南還剩為數不多的老住戶,清晨,他們坐在新建的仿古建築前聊天

F2.8,1/250秒,ISO100

老門東人氣還不算很旺,這裡開設了咖啡館、餐廳和客棧

F2.5,1/160秒,ISO100

工藝保留地中的老手藝人

每天早上7點鐘是趙樹憲老人和老城南親密接觸的時刻。他經過老城南會找一家臨街的早點攤,一邊品著牛肉鍋貼或者鴨血粉絲湯,一邊看街上人來人往。在他眼中,如今的老城南已變成了蕭條破敗之地,但在以往他們手藝人眼裡,這裡卻是南京手工藝的集散地。趙樹憲所從事的手工藝門類是被稱為“髮髻上的南京”的絨花,他已經成為南京碩果僅存的絨花藝人。

雲錦是繡作中的代表,而絨花是花作中的翹楚。當年南京的三山街至長樂路一帶曾是著名的花市大街,絨花、絹花把這裡裝扮成花的海洋。這時南京絨花產量極大,逐漸從“舊時王謝堂前燕”,慢慢“飛入尋常百姓家”。舊時,南京“一事三節”(婚嫁喜事和春節、端午、中秋節)都以裝飾絨花為習俗。每到此時,婦女、孩子都會在髮髻、髮辮或兩鬢插絨花作為裝飾。《紅樓夢》中大觀園的姑娘們為宮花爭風吃醋的情景,不是曹雪芹的憑空想像,而是舊時南京人配戴絨花習俗的真實寫照。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在如今的老城南一帶聚集了柯恒泰、張義泰、德勝祥、馬榮興等40多家絨花作坊。絨花加工大多採用前店後廠的家庭作坊模式。家庭婦女在後面的工廠負責絨花加工,而男丁則在前方負責絨花的市場運營。今年61歲的趙樹憲就是張義泰的第三代弟子。他還清晰地記得當年絨花“綻放”時的情景:舊時每到過年過節,在南京能看到的一大風俗景觀就是大街小巷身背圓屜的賣絨花人。賣花郎背的圓屜一般有四五層,每層裝有不同樣式的絨花。他們每個人手上都會拿著個長柄的鏜鑼,一邊吆喝一邊搖晃鏜鑼兩邊拴著的小木槌,木槌從左右兩面打擊鑼面,發出叮噹的清脆聲響。賣花郎穿街過巷,一聽到鑼聲響起,不管是大家閨秀,還是小家碧玉都會探出頭來。

“看著賣花郎把貨擔往熱鬧的街口一放,那一層層擺花的圓屜放在地上,周圍就圍滿人時,作為一個絨花藝人,我打心底裡自豪,雖然我不能像賣花郎一樣擔著貨擔上街”(趙樹憲年輕時做過截肢,如今只能靠著拐杖走路),他說起絨花的“光輝歲月”激動得溢於言表。

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作為裝飾品的絨花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替代品;隨著社會風俗的轉變,簪花、戴花已被“移風易俗”—這是事物新陳代謝的規律,任何人都無法阻止。“就像老城南一樣,它是南京的‘城之根’,但是對老城南的拆遷卻停不下來!”趙樹憲坐在老城南甘熙家大院的絨花工作室內,邊做絨花邊訴說老城南的歷史。隨著老城南拆遷加快,手藝人也失去了棲居地。趙樹憲的境遇還算不錯的,因為絨花是江蘇省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所以政府給他在南京老城南甘熙家大院內,提供了一間10平方米的房間,讓他向遊客表演絨花工藝。享受絨花一樣待遇的,還有南京白局、金陵竹刻、南京剪紙、秦淮燈彩等傳統手工藝。熙來攘往的遊客到此一游時,驚訝南京還有如此之多美麗的藝術,它們還保存得如此完整。面對驚訝的遊客,老人們只發出一聲歎息:10平方米的房間,已經是最後的保留地,風燭殘年的老人竟已成為僅有的工藝“原住民”。

老城南的甘熙故居已成為赫赫有名的南京民俗博物館。這兒有無數民間老藝人在秀著他們的手藝。這些手藝,對他們來說,是吃飯的營生;對南京市民來說,是不可或缺的生活。隨著社會的變遷,這些市民喜聞樂見的老手藝慢慢從生活中消失。年輕一代對這些老手藝也許已聞所未聞,老人對它們也開始逐漸陌生。甘熙故居便成為了南京城市記憶的保留地。99間半房間就如99.5個根據地,又像是99.5個墓地,見證了工藝的黃昏。

和煦的陽光透過窗戶照在工作臺上。宣紙、毛筆、硯臺、刻刀、竹筒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最後的竹刻藝人趙榮的背影顯得無比孤獨。但這“工藝墓地”,因為她的孤獨守候而露出一絲亮色。

老城南街巷裡的老人展示著他心愛的貓

F2.8,1/80秒,ISO500

街巷人家重新排列組合

對於國內任何一個城市面臨的拆遷大潮,南京也不例外。改造後的老門東有著整齊劃一的仿古建築,那是對於遊客而言的南京,對於南京人,真正的根在市井的老城南:青石小巷內的晾衣繩、飛簷翹角中升起的炊煙、粉牆黛瓦上斑駁明亮的樹影……以東西城牆為界,南至中華門,北至白下路,這裡是南京人盛放歷史的容器,同時也是滋生新藝術生命的土壤。

沿著名為六角井的古巷往裡走,轉過一個深藏不露的拐角,眼前豁然開朗:一個紅磚砌成的小院子,幾面高低不一的白牆,一座樓梯自院子盡頭盤旋著伸向更高處的磚瓦屋舍。一個交織著彩色線條的咖啡館,是這家精品客棧的接待處,“青果裡”字樣散發出的精緻氣息,讓我們對於這幾天的下榻之所格外安心。

推開咿呀作響的小木門,設計師陳衛新的工作室就設在客棧旁邊,守望著自己的作品。歷史街區修復與文化空間打造本是他的主要設計領域,但在老城南如此具有生活氣息的歷史街區內部改造老建築,讓他在設計上加倍小心:既要確保優雅的住宿品質,也要讓居所氛圍完整地傳承過往生活的痕跡,最重要的,絕不能讓新建屋舍破壞老城南的整體氛圍。他花了整整6個月與老房子對話,最終在拆遷的廢墟上打造出煙火味十足的客棧:走廊牆上嵌著可以摸到的老城牆青磚,歷經數十年煙氣熏焯的木條拼成了休息空間內的桌椅書架,登上二層的平臺,周圍老房子的瓦片屋頂連綿起伏,青灰、紅、黑等顏色交織成一片繽紛。

通過質感強烈的文化空間,來聚集氣質相同的文化人士。作為南京知名的地產策劃人,唐寧軍最初創建青果源於一個名為“城市客廳”的概念:在外來文化逐漸將本土歷史日漸稀釋的南京,設計一個類似城市客廳的地方,讓懷揣相同志向的年輕人居住,彼此碰撞、交友,最終使這裡成為通向更高夢想的平臺。數次碰壁之後,唐寧軍找到了志同道合的設計師陳衛新。秦淮河畔的現代藝術地標就此堅定地步入了正軌:他們收集了老城南拆遷時6萬斤這樣的舊木頭,從廢墟上撿來1萬多塊舊磚,在入口處,陳衛新還特別設計了一面由老抽屜門拼接而成的藝術牆,這些抽屜,有的是帳房先生存錢的,而有的是藥鋪夥計抓藥的,有的藏著女人的胭脂水粉,還有的曾經放過女孩兒的帶鎖日記……在如是令人遐想的故事板旁邊,舊木頭裡拔下的鏽釘子,釘出了風靡南京的logo—TINGOO青果。

4年多的時間,青果已然壯大,,但唐寧生始終未變初心:構築理想主義氣質的生活社區。在他看來,人才是文化空間的生命關鍵。南京本土的好妹妹樂隊從青果走向全國,已小有名氣的他們每次全國巡演期間都會回到這裡演出,又點燃了更多的藝術夢想。如今,一間“果室”被開闢成小小的書吧,定期舉辦讀書沙龍或是新書推薦會;另一間“果室”中,一群南京藝術學院戲劇系的畢業生,在此組建起一個名為“光榮退休青年劇團”的小型劇團,每逢週末,並不華麗的舞臺燈光亮起,只能容納50人的小劇場座無虛席。

正如“青果”的寓意,這些懷揣夢想的年輕人也許青澀不成熟,甚至未必一定走上藝術道路,但他們是老南京重新排列組合的結果,是南京藝術生活的明天,老城南也成了孕育這種新藝術生活的土壤。

老門東是老城南一條正在興建擴建的仿古街,透過一扇扇復古的門,可以看到殘存的老建築與新生的樓房

F2.8,1/1250秒,ISO100

清晨,大批遊客還未湧入老城南,附近的居民市場已經熱鬧起來。不如進小巷選一家早餐店,吃一頓原汁原味的老南京早餐

F2.5,1/200秒,ISO100

Tips

周邊玩樂精選

清真牛肉鍋貼餛飩店

最有老城南味道的小吃店,曾被《舌尖上的中國》評為最有南京特色的小吃。

地址:秦淮區評事街七家灣甘雨巷33號

電話:025-86622153

青果裡客棧

著名設計師陳衛新設計,由老城南幾間民居改建而來,被稱為聽得見市井俚語的客棧。

地址:秦淮區中山南路555號世界之窗茶藝園7號樓

電話:025-86646286

推薦人

趙樹憲,江蘇非物質文化遺產絨花項目傳承人,工藝美術大師。1973年開始從事絨花的製作、複製、設計工作。

老城南私家推薦

老門東是炒得很熱的老城南保護樣本,它是新建的仿古街。老城南是接地氣的老南京生活,而老門東是老城南消失後大家臆想出來的老南京。雖然不一定能找到你想要的,但卻更能讓你明白老城南的珍貴。

via Fotom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