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茶器裡的文化 讀懂茶具的文化之美

在物質文明發達的今天,街頭成為堆砌水泥和鋼筋建築的地方。如何才能卸下心底重負和生活面具,讓心靈得到休整和釋放?當然是在靜靜品茶的時候,即有世外桃源的意境,在隨意中素雅,在含蓄中張揚,讓一切回歸自然的、心靈的原點。

每次泡茶的時候,手指一路觸摸過泡茶的壺和品啜茶味的杯,不同的手感都會下意識地影響泡茶時內心感受,這種情感的散落,隱約閃爍在每杯茶的味道裡,這隱匿著的細節常常會被忽略。


愛茶的人總會慢慢積累自己心愛的喝茶器物,多年的搜羅和不同沖泡方式的嘗試,積存的造型各異的器具總會慢慢沉澱出契合自己內心的茶器。對茶器的追求從茶之為飲的藥用時代過渡到品飲階段時就開始了。


唐代陸羽在他的《茶經》裡列舉茶器二十四式,連上盛放戶外用茶器的都籃,一共28件器物。和喝茶人肌膚相觸連接緊密的是茶碗,對此陸羽有著自己獨到的審美,他愛青瓷如冰玉般的明澈,可以襯托出茶湯的清透鮮綠。宋代愛茶人的點茶法不同于唐代的煮茶,用茶勺擊打茶湯揮灑出如同瓊乳般綿厚的泡沫,為了襯托這樣白色茶湯的色澤,宋人愛的是黑釉窯變的茶盞。


如今流行起茶席泡法,既有傳統的功夫泡法為基礎的泡法,也有以茶碗或者借鑒其它沖泡工具衍生出的新泡法,更拓展了陶瓷茶器創作可能的豐富性。如同陸羽茶經裡的茶器二十四式,茶席上的器物——壺、品杯、茶碗、杯托、壺盛、花器等等。一把憨拙的陶壺、幾隻瑩潤瓷杯,或者一個巧思的柴燒花器,和茶香交織在一起常會帶人走入更悠遠的時空。


從泡茶人的角度看,所選的茶器具並不是單一的視覺呈現。帶著對茶的一往情深,選用的茶器具一定會帶有自己對茶的精神層面的思考,比如陸羽這樣的器物的風格就是從“茶性儉”出發的選擇,器型簡約直接,宋徽宗則認為茶“中澹閑潔,韻高致靜”,茶器相對于陸羽的簡潔帶有了更多文人氣息。一般來說,簡約自然的悠然之風是契合茶的精神的,茶器造型流暢而富有力量,而且基本以手工完成,這樣的茶器有著獨特的親和力。


我有一隻陶制的分茶勻杯,每次把茶湯注入杯中的時候,圓潤筆直的茶湯如雨後初歇時屋簷留下的細流,流露出一種樸實的寧靜。有時候觸摸茶器的時候,常會發現細小的痕跡如同人身體肌膚的紋路,比如拉坯修坯的痕跡,造器時候陶藝家所思所想甚至一些習慣性的手法都依稀可辨。用心去感受這個器物的特別處理之處,瞬間悟到製作者自己都忽略的念頭,如此神交令人不禁會心一笑。


 這樣細心的體察,還會從更多的角度考慮器皿對茶湯的影響,這也是喝茶中特殊的樂趣。比如胎土、釉料、燒成方式、器型,都會對茶有不同程度影響。同樣材料,不同燒成氣氛或者器型,對茶湯的影響不同;相同的器型而不同的材質,對茶湯的影響也不一樣。每一次對比的微妙差別,如同不同音階的聲音,有著別樣的韻律之美。


其實能感懷於心的茶器具往往並不是什麼名物,經年累月看似平淡地泡著茶,由懵懂到漸漸清明,人、茶、器相攜老去的過程中細碎堆疊的珍惜,無論是日常泡茶後的清洗,還是外出攜帶整理打包,凝聚著很多過往點滴痕跡的器物,讓人不忍輕易捨棄。器物隨日光流逝的變化,也許是釉色沁入茶湯的開片,胎土的色澤變得晦暗,有驀然回首的感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