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睡覺磨牙是肚裡有寄生蟲?真正原因是……
民間流傳著這樣的一種說法:“夜裡磨牙,肚裡蟲爬”。一些家長甚至把磨牙作為給寶寶使用驅蟲藥的指標。那麼磨牙真的是因為肚子裡長寄生蟲了嗎?要不要給寶寶使用驅蟲藥來一探究竟吧。
【磨牙跟寄生蟲有聯繫嗎?】
磨牙的現象在醫學上叫做磨牙症,它是指寶寶睡覺時會習慣性磨牙,甚至在白天也有無意識磨牙的習慣。研究表明,磨牙與寄生蟲病沒有必然的聯繫,它的發生多與心理因素、咬合不正、咬合干擾以及一些全身性疾病,比如過敏、營養不良、消化系統疾病等有關。
那為什麼很多人會把“磨牙”和腸道寄生蟲病聯繫在一起?可能是因為兩者有著相似的高發率。據統計,約有30%的10歲以下兒童有磨牙的問題。與此同時,兒童也是腸道寄生蟲病的高發人群。
↓↓↓↓注意寶寶的日常清潔,寶寶金水手口濕巾,不含螢光劑。
【如何判斷寶寶要不要驅蟲?】
1根據年齡判斷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2歲以上孩子可行驅蟲治療,2歲以下的孩子無需驅蟲。
這是因為2歲以下的寶寶基本都在大人的看護下活動,吃外面的食物也比較少,感染蟲卵的幾率比較小。此外,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肝臟發育尚不完全,而大多數驅蟲藥中都含有影響肝功能的成分,服用後會損害肝功能,引起轉氨酶升高和厭食症。因此,2歲以下的寶寶沒有驅蟲的必要,對於他們來說,防治寄生蟲的最好方法是注意衛生。
2歲以後,孩子接觸外界的機會越來越多。有些孩子甚至喜歡爬在地上玩,很容易將蟲卵沾在手上,特別是指甲縫內。如果平時沒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這就大大增加了患寄生蟲病的幾率。因此,如果懷疑寶寶有腹痛、消瘦、食欲不振等寄生蟲病的症狀時,應帶他去醫院檢查,並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驅蟲治療。
↓↓↓↓增強寶寶的免疫力,Blackmores澳佳寶兒童免疫力增強咀嚼片
2根據症狀判斷
寄生蟲的種類有很多,但寶寶最易感染的是蛔蟲、蟯蟲、鉤蟲、絛蟲等腸道寄生蟲,而且感染後的症狀因寄生蟲種類的不同而不同。
●蛔蟲:
寶寶會出現反復發作的臍周痛,有時可伴有食欲不振、噁心、嘔吐、腹瀉及便秘等症狀。症狀嚴重的患兒還會伴有營養不良、智能和發育障礙。
●蟯蟲:
當寶寶睡著後,雌蟲會爬到肛門外大量排卵,引起肛門和會陰部的瘙癢,故此,寶寶常有手摳肛門、煩躁不安、失眠、食欲減退、夜驚等表現。
●鉤蟲:
症狀較輕的孩子,一般以貧血,發熱,咳嗽,上腹部不適、隱痛,噁心嘔吐等為主要症狀。隨著疾病的發展,患兒可出現面色蒼黃、皮膚乾粗、毛髮稀疏以及大便潛血等表現。有些患兒還會出現喜食生米、生豆,甚至泥土、碎紙等“異嗜癖”的症狀。
●絛蟲:
上中腹部疼痛是感染絛蟲最常見的症狀,有時疼痛很劇烈,但進食以後,疼痛多數能緩解。還有少數患兒會伴有噁心、腹瀉、便秘。病初起食欲亢進,病久食欲不振,出現消瘦、無力、頭昏等症狀。
↓↓↓↓做好寶寶的衛生,使用兒童專用的天然洗衣液,不含有害物質
3通過檢查判斷
糞便中寄生蟲卵及原蟲的檢查是常用的診斷腸道寄生蟲病的方法和重要依據,它既能觀察寄生蟲的感染情況,也是考核抗寄生蟲藥物的療效、進行寄生蟲病流行病學調查的一種重要手段。
【如何科學驅蟲?】
市場上的驅蟲的藥有很多種,有的對多種寄生蟲有效,有的僅對一種寄生蟲有效。目前常用的驅蟲藥有阿苯達唑、甲苯咪唑、左旋咪唑、噻嘧啶、枸櫞酸呱嗪等。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藥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家長在給寶寶使用時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1宜空腹或睡前服用
驅蟲藥最好在空腹或晚上睡覺前服用。這是因為空腹時,胃內食物已基本排空,藥物入腸道後易於與蟲體充分接觸。此外,蛔蟲在人體空腹時也處於“饑餓”狀態,可因貪食而“吃藥”增多,可以提高殺蟲的效果。
↓↓↓↓寶寶玩玩具可能會總含咬,要給寶寶健康的咬著也安全的玩具
2不宜長期服用
有些家長見孩子身體瘦弱,吃東西不香,就給孩子吃驅蟲藥。一旦真打出幾條蟲子,便視為法寶,隔三差五就給孩子吃兩片。殊不知,驅蟲藥也和其它藥物一樣,常服或服用過量都會產生不良反應。因此,不宜長期服用。
3要按醫囑服用
通常情況下,蟲體是在服用驅蟲藥後2~4天才排出,因此在服藥一天后並不能在糞便中找到。很多家長卻將這認為是藥效不佳或劑量不夠的原因,而擅自給寶寶增加藥量,殊不知這種做法極易引起副反應。因此,給寶寶服用驅蟲藥時一定要嚴格遵醫囑或按藥品說明書服用。
↓↓↓↓床鋪除蟎儀,為寶寶清除床鋪的蟎蟲
4服藥後多吃富含纖維食物
服用驅蟲藥後,應多吃一些富含粗纖維的食物,如粗糧、芹菜、韭菜、白菜、香蕉、蘋果等,以利於蟲體排出。此外,大多數鉤蟲病及嚴重的蛔蟲病患兒都伴有貧血現象,因此,驅蟲後應適當多吃動物肝臟、牛奶和瘦肉等食物。
5服藥後少吃產氣食物
服用驅蟲藥後,應少吃易蘿蔔、山芋、豆類等“產氣”的食物以及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腹脹、便結,不利寄生蟲的排出。
↓↓↓↓給寶寶的貼身保護也要注意健康,小藍羊OG超輕休閒鞋,適合2-6歲學步期與學齡寶寶穿著,透氣舒適。
●溫馨提示:
任何藥物都有毒副作用,驅蟲藥也不例外。因此,家長一定要在明確診斷的基礎上給孩子服藥,不要因為覺得臉上有“蟲斑”,“睡覺磨牙”,經常“腹痛”等症狀就自作主張給孩子服用。
來源:醫知袋鼠,本文已獲得授權
凡本號注明“來源:XXX(非本號),本文已獲得授權”的所有作品,版權為原作者所有,我方已獲原作者授權,有權轉載使用的其作品,請勿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違反上述聲明者,原作者方有權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有關版權及相關問題請聯繫旺旺:媽咪優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