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揪出痛經背後隱藏的四種疾病

出現痛經,很多女性認為是小問題,忍一忍就好,實在不行就喝點“紅糖水”等食療補一補,其實,專家表示,很多時候女性痛經是由於不健康的體質和背後“隱藏”的婦科疾病相關,如果不重視,很有可能導致對身體造成更大的危害,甚至不孕的產生。

痛經為最常見的婦科症狀之一,指經期前後或行經期間,出現下腹部痙攣性疼痛,並有全身不適,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者。專家表示,目前分為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其中繼發性痛經多是由於婦科疾病或不良的生活習慣引起。

據瞭解,目前現代女性不注重婦科健康、無保護性☆禁☆生☆禁☆活、做人流手術等原因都可導致繼發性痛經,此外有四種疾病會引發痛經的發生。

第一是慢性盆腔炎。

由於盆腔炎涉及生☆禁☆殖☆禁☆器官所有內藏部分,包括子宮、輸卵管及卵巢的炎症。炎症可局限於一個部位,也可幾個部位同時發病。所以,慢性盆腔炎引起的痛經範圍很大。

慢性盆腔炎導致的痛經主要表現為雙側上腹持續性疼痛,可放射至腰部,有時伴肛門墜脹感。除了經期腹痛加重,勞累、性☆禁☆生☆禁☆活或排便時也會加重臨床表現,可伴有尿頻、白帶量多、色黃或月經異常及不孕等症。有時有低熱、易感疲勞,部分病人因病程長而出現神經衰弱臨床表現,如失眠、精神不振、周身不適等。

第二是子宮內膜異位症。

子宮內膜異位症最典型的症狀就是痛經。疼痛的部位多在下腹部及腰骶部,有時會擴散至肛門或大腿,患者嚴重時會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的症狀,要臥床休息,或者藥物鎮痛才能緩解。

專家提醒,除了有跟月經週期密切相關的週期性疼痛外,還要注意痛經是否進行性加重、是否有性☆禁☆交痛、牽拉痛、大便疼痛及月經期直腸出血,這些症狀均由子宮內膜“跑”的不同位置,呈現出不同的表現。

第三是子宮腺肌症。

子宮壁由內向外分為三層:最內層是粘膜組織,即子宮內膜,子宮內膜週期性脫落出血就形成了月經;中間是厚厚的肌肉層,最外面是漿膜層。子宮內膜組織因為某種原因進入子宮肌肉層"紮根生長",就會引發子宮腺肌症。進入子宮肌層的子宮內膜組織,一樣會在雌激素的作用下重複生長、週期脫落,形成"月經"。但經血在子宮肌層無法排出體外,就會在子宮基層積聚,引起疼痛和子宮增大。

專家表示,子宮腺肌症的高發期是30~40歲,沒有痛經病史的女性,在這個年齡段如果突然出現了逐漸加劇的繼發性痛經,且伴隨月經量增大,就應當引起警惕。

第四是盆腔淤血綜合征。

盆腔淤血綜合征也是導致痛經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現為範圍廣泛的慢性瘀血性痛經,並有下腹部疼痛、低位腰痛、性☆禁☆感不快、極度疲勞感和經前期乳☆禁☆房痛等症狀。疼痛往往是在月經前數天加重,來潮後第一或第二天減輕,亦有少數持續痛的病例。疼痛還常常是在病人站立一段時間後及跑、跳、或突然坐下時加重,性☆禁☆交後亦加重,下午比上午重。深部性☆禁☆交痛是常見而又不願啟齒的症候。

除疼痛外,其他如白帶多、便秘、膀胱痛、煩躁,亦為本綜合征的常見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