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二胎後想身材儘快清瘦修長?產後應該這樣做…

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越來越多的媽咪準備生老二,隨之而來的就是對產後的恢復、體態等的多重擔心。年齡大了,身體會不會更難恢復?減肥是不是更困難?月子裡落下的病下一個月子能養好嗎?

【 “二胎恢復慢”是假像】

很多人認為,年齡大了再懷二胎,產後恢復起來要更慢,真是這樣嗎?事實上初產婦和經產婦在懷孕的過程中,從理論上講無明顯差別。在生產過程中,經產婦會更快、更順利。而說到產後恢復,也沒有明顯的差別。很多媽咪生二胎後,身體恢復慢,其實是“積習難改”造成的。比如很多媽咪在生老大時,增加的體重尚未恢復,就開始懷老二,生後體重恢復慢,誤認為是由於二胎引起,其實是由於一直以來的不良生活習慣或缺少自我控制引起的。

▼小百科推薦:孕婦奶粉愛兒樂媽媽奶粉罐裝

智孕配方,高含量DHA和膽鹼,支持寶寶大腦發育;低脂配方,幫助媽媽合理控制體重,還不便秘;一天兩杯就可以滿足媽媽和寶寶的營養需求啦!哺乳期更能幫媽媽提高母乳營養!

【哪些“積習”讓恢復變慢?】

1.孕媽咪要吃兩個人的糧食

很多孕媽咪被好心的朋友和家人鼓勵著拼命吃,事實上懷孕時並不應當吃得過多。在懷孕的頭3個月,孕媽咪每天的熱量攝入不應超過2000卡路里,也就是跟沒懷孕前一樣就可以。這是因為孕媽咪的身體一旦在得到妊娠信號後,代謝會自動變得能夠最有效吸收攝入營養,額外的熱量無益于胎寶貝的身體發育,只能簡單地作為脂肪沉積下來,而且產後很難消除。

孕期要科學飲食,合理補充營養。

▼小百科推薦:Blackmores澳佳寶孕婦黃金營養素180粒 澳洲原裝進口

2.孕晚期要多攝入高熱量食物

在最後3個月的妊娠中需要增加熱量的攝入,但孕媽咪每天增加的熱量不能超過200~300卡路里,這相當於一個香蕉加一杯牛奶的熱量。如果在懷第一個寶貝時體重增加過多,產後又由於不好的生活習慣,不注意鍛煉,造成產後體重很難恢復到以前水準;在懷孕第二胎時,再次以這錯誤的觀點妊娠,肯定體重會增加更多,勢必造成比頭胎媽咪恢復慢的假像。

▼小百科推薦:每日繽紛果仁30gx6包混合堅果仁,給媽媽們最健康的營養

【恢復關鍵是改變體態,而非單純降體重】

1.高強度運動難擺脫孕婦體態

孕期最根本的改變是身體變形,隨著胎兒的發育增大,人體重心逐漸前移,骨盆逐漸前傾,於是就形成了弓腰塌胯撅臀的孕婦體態。產後保健和恢復方法多以跑步和跳操為主,雖然高強度的鍛煉會使體重下降,但由於針對性不強,對形體的改善並不明顯,難以擺脫孕婦體態,尤其是骨盆前傾和腹部的脂肪堆積。

2. 骨盆前傾,“死角”脂肪難減

骨盆前傾與小腹突出密切相關。骨盆前傾,腰椎必然前弓,小腹也必然凸出。小腹的前凸,也使下腹成為運動的死角,即便運動也難以得到消耗。小腹長期凸出,在重力的作用下會逐漸下墜,腹腔內便容易滋生和堆積脂肪,稱為“脂庫”。就是沒有生育的女性,也會由於骨盆前傾而造成小腹的肥胖,看似懷孕,被稱為“非肥胖性小腹”,產後女性骨盆前傾不改,體重很難恢復正常,反超懷孕時體重的也屢見不鮮。

3. 正確運動,收緊小腹肌肉

大家都知道減肥到關鍵是要收腹,但很少有人知道骨盆前傾是腹部脂肪堆積的重要原因。 其實減肥是一個慢過程,不需要做劇烈的或強度大的運動,最有效的方法是走路,不過不能像平時那樣隨意去走,大步流星,而應該是小步子,腳尖內收,放慢速度,關鍵還要收腹提臀,這個與減肥專家提倡的“縮腹走路法”有些相似。如果堅持不了,可以穿形體訓練鞋(負跟鞋),由於鞋底前高後低,所以走路時重心就會強制性的後移,小腹自然容易收緊,臀肌保持緊張狀態,脂肪就不易囤積。而且這樣走路還會增強腸蠕動,增加排便次數,新陳代謝加強了,人自然就不容易長肉了。

運動後,可以洗個熱水澡,洗掉一身的疲憊。

▼小百科推薦:親潤孕婦洗護套裝 豆乳洗髮水護髮素沐浴

▼小百科推薦:潔麗雅浴巾純棉超柔吸水加大加厚

【二胎媽咪恢復2個優勢】

1.經驗,讓二胎媽咪身體恢復更快

二胎媽咪經歷過第一懷孕的經過,對待很多問題已經很“淡定”,不恐慌。更理解孕期合理飲食的重要,同時也更清楚哪樣運動適合孕期、適合自己。二胎媽咪,更有經驗給寶貝哺乳,特別是如果與第一胎相隔不久,對於胎寶貝每一個時期,對於新生兒、嬰兒的每一個成長階段的需要哪些營養和照顧更是駕輕就熟,再加上體力消耗較多,更能恢復到孕前水準。

2.更不容易發生產後抑鬱

女性分娩後,由於性激素、社會角色及心理變化所帶來的身體、情緒、心理等一系列變化,容易發生產後抑鬱症 。典型的產後抑鬱症發生在6周內,一般3~6個月自行恢復,其中有20%~30%再次妊娠時會復發,所以從理論上說,二胎媽咪應該比一胎媽咪的產後抑鬱症少。

▼小百科推薦:加濕器臥室家用靜音超聲波香薰機,幫助媽媽們放鬆身心,輕鬆入眠。

TIPS:“月子病月子養”並無科學依據

民間有“第一次坐月子沒養好,第二次可以補回來”這樣的說法,其實這種說法,在西醫中並沒有根據。從西醫的角度,不存在“月子病”,西方人不做月子,也不比我們中國人疾病多。其實,科學合理的對待產褥期就不會有後遺症。在產褥期中,所謂的養,應該是在此期間能夠合理的休息,適當的運動,恰當的飲食相結合,在這方面有很多的書都可以參考。不應該沿襲古老的習俗,過分的“捂”,除了吃,就是靜臥、靜坐,都不利於產後各器官的恢復。

來源:媽咪寶貝傳媒

凡本號注明“來源:媽咪寶貝傳媒”的所有作品,均為我方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我方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我方授權使用的作品的,應在協定授權範圍內使用並署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我方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有關版權及相關問題請聯繫旺旺:親子小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