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澤濤的賽後採訪,比金牌更珍貴!值得父母反思
1
承認自己技不如人:努力過就不遺憾
最近一直在關注裡約奧運會,最期待的肯定是“國民小鮮肉”寧澤濤啦!想到他不穿衣服的樣子,優媽就整夜整夜的睡不著覺呢。前兩天終於等到了他的首秀——100米自由泳預賽,我們的小鮮肉遊出了48秒57的成績,排在了預賽所有選手當中的第14位,驚險晉級半決賽。賽後,守在賽場邊的記者第一時間攔住了寧澤濤,對他進行了採訪,那畫面真是夠了……
“早上是不是有點緊?”
沒有沒有,就是這個狀態。
“是不是到這邊,還不太適應?”
沒有沒有,適應的挺好的。
“之前胃疼,現在是不是不舒服?”
沒有沒有,狀態挺好的。
看完這個採訪以後,優媽隔著螢幕都感覺到了深深的尷尬啊……人家記者就是想給你的不佳成績找個藉口, 可我們濤濤完全不按套路出牌啊。
不過,這屆奧運會的畫風確實有點清奇啊,除了耿直的寧澤濤,還有刷爆朋友圈的洪荒少女傅園慧這股“泥石流”的力量,也不可小覷。
“你今天保留實力了嗎?”
沒有。我已經使出了洪荒之力。
你對下一場比賽有什麼願望嗎?
沒有,我已經很滿意了!
這麼耿直的回答,讓早已經準備好說“今天這個成績應該不是你的最佳水準,你可以有更好的發揮”這種藉口的記者姐姐怎麼接啊?
還有被寄予厚望的曹緣和秦凱,在丟失了男子三米板雙人跳水那塊志在必得的金牌後,在接受賽後採訪時,按照老規矩,記者依舊幫他們物色了一堆藉口,問是不是綠色的水池、驟降的大雨、極低的氣溫影響了他們的發揮?
可是,他倆很肯定地說,“沒什麼影響,雖然比賽結果有些遺憾,但我們已經努力了,我們欣然接受。”這屆奧運會,不僅運動員們不按套路出牌,觀眾們也改變了觀看模式,不再那麼注重比賽結果了。只有我們的記者姐姐,依舊在按照老規矩來。一旦我們的比賽選手成績不理想,就會拼命的總結出一些原因,來作為失利的藉口,就是不願意乾脆的承認是我們自己的實力不行。運動賽場上有運氣因素,但最終還是要靠實力說話不是嗎?找再多的藉口,也只是在“掩耳盜鈴”,欺騙自己罷了。好在我們的運動員已經領悟了比賽的精神——和結果相比,努力的過程更重要。
2
父母總喜歡給孩子找藉口
奧運賽場上,我們的記者喜歡給運動員們找失利的藉口,而在教育孩子上,我們父母又何嘗不喜歡找藉口呢?
“我們家孩子挺聰明的,就是對學習不太上心罷了。”
“我們家孩子平時學習挺好的,就是考試時容易緊張,所以成績才不太理想的。”
“我們家孩子就是太愛玩了,要是用點心的話,成績肯定不會差的。”
總之,一旦孩子沒有取得理想的成績,父母總能找出一堆藉口來幫孩子開脫。
我身邊就有這樣一位媽媽,她太寶貝她的兒子了,以至於認為她兒子是這個世界上最棒的孩子,兒子做什麼都是對的。直到有一天,她兒子在學校和同學打了起來,還把同學的眼睛傷到了,直接被送去了醫院。
而當媽媽趕到醫院後,她第一時間把兒子拉到懷裡,趕緊詢問兒子哪裡有沒有受傷。當聽到對方家長說他們的兒子正躺在手術室中時,這位媽媽義正言辭的說道:“一定不是我兒子先動的手,我兒子是不會隨隨便便打人的,一定是你家孩子做錯了什麼。”
直到學校調出監控錄影,以及在場的同學們出面作證,才證實了的確是他兒子先動手打的人。就算是到了這一步,她仍然在替她兒子找藉口:“就算是我兒子先動的手,那也一定是逼不得已。”
大姐,你家兒子都把人家孩子打住院了,還逼不得已?那是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逼不得已的去傷害別人啊?打人還有理了是吧?
3
滿是藉口的孩子不會有擔當
你知道,一味的護短會給孩子帶來怎樣的後果嗎?
這道題我不想做了,因為我實在不會;
今天我不想去上學了,因為感覺不太舒服;
這節課我不想上了,因為我不喜歡這個老師……
家長一個勁兒的為孩子的失敗找藉口,孩子就會覺得:遇到不如意的事情,躲避就好了。久而久之,孩子會形成遇到困難就知難而退的壞習慣,不思進取。
可是生活哪能一帆風順呢?父母能陪伴到孩子幾時呢?當孩子在以後的人生中遇到挫折的時候,沒有了父母的幫助,他自己該怎麼辦呢?或許,當年邁的父母看著早已成家的孩子整日無所事事,身邊的朋友也寥寥無幾的時候,才會明白:當初為孩子找的那些藉口,都是孩子今日一事無成的禍根吧!
4
這就是我,我就是這樣。
其實很多人都喜歡給自己做的錯事找藉口,為的無非是想要逃避責任罷了。
寧澤濤可以給他自己找個藉口說:“對,我今天胃不舒服,所以沒有發揮出正常水準。”
傅園慧也可以給自己找藉口說:“今天的我只是用了一半的‘洪荒之力’,真正的爆發要等到決賽呢。”
曹緣和秦凱也可以找藉口說:“裡約泳池的那灘綠色,讓人看了完全沒有比賽的心情了……”
可是他們並沒有!
“看,這就是我的實力,我已經發揮出了正常水準。”有時候,成功不是你取得多大的成就,而是你戰勝自我的過程。真正認識到自己的實力,才能準確的提高自己,誰能說這不是走向成功的一條捷徑呢?
5
教會孩子承擔責任
在家裡,孩子絆倒了,媽媽罵“凳子是個壞蛋”;吃飯時,孩子把桌上的碗碰翻了,媽媽怪自己沒放好;孩子漏做了作業,媽媽怨爸爸光顧看報紙,沒檢查孩子功課……父母們仿佛無時無刻不在教育孩子推卸責任。
然而,我們做父母的應該懂得,從孩子呱呱墜地那天起,他就是一個獨立的人了,我們應該有意識的讓孩子自己為他的行為負責。比如,當他摔倒時,只要他有能力自己爬起來就不要輕易去幫助他,而應該鼓勵他自己站起來拍拍灰,並且為他的勇敢而叫好;當孩子打碎了東西,先告訴他要愛惜東西下次小心,然後讓孩子試著一起參與收拾;當孩子與人發生爭執或衝突時,一定要弄清事情的原委才可表態,一味的袒護或責駡自己的孩子以及“和稀泥”的辦法,對培養孩子的責任心都是非常不利的。
孩子都是好孩子,就看你怎樣引導他。沒有不稱職的孩子,只有不稱職的父母。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