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豆瓣8.8,我看見今年最美的動畫片

明天有部愛爾蘭動畫電影,要在國內上映——

海洋之歌

Song of the Sea

豆瓣評分8.8。

好於93%動畫片

羅罔極很久以前就跟Sir安利過這部片。

Sir已經被他成功說服,買好電影票了。

文 / 羅罔極

毒舌電影獨家專稿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這部動畫,2014年國外就已經上映,所以網上很早就有了資源。

但除非你像我一樣,有一套家庭影院,否則我還是建議,去電影院看一下。

沒收錢,真心的。

因為真的值。

這部動畫的每一幀,都精美如詩。

鑒於這部動畫的主要成分,並非情節,而是意境。

所以我不妨劇透一下。

《海洋之歌》是一部神話公路片。

電影一開始,一家三口,一條狗,在一座海中小島上,過著與世隔絕的溫馨生活。

媽媽每天給兒子本講述各種神話傳說。

有一天,媽媽誕下一女,從此以後消失無蹤。

原來,媽媽給本講的故事,全都是真實的。

媽媽是神話中的精靈一族,海豹女。

生下女兒西爾莎之後,她必須回到大海。

媽媽衝破禁錮,來到人間和人類共同生活。

和我們“七仙女”的故事頗為相似。

這種隔物種相愛的設定,在我們看來,實際上並不新鮮。

除了七仙女,還有宮崎駿的《懸崖上的金魚姬》。

也是海裡的生物化為人形,和人類相愛。

包括胡歌主演的《仙劍奇俠傳》,周星馳的《美人魚》,都有類似設定。

但亞里斯多德說過,世上情節只有兩種,很難避免雷同。

在情節設定之外,《海洋之歌》和我們之前熟悉的作品,有本質上的不同。

比如它的畫風,恕我閱片量低,以前很少見過。

《海洋之歌》不同於我們熟知的日本、美國動畫。

它是純正的歐洲風格,觀影時你會感受到古典歐洲的氣氛。

比如,奶奶喝咖啡,聽歌劇。

奶奶固執地認為,小島的環境,不適合兩兄妹生活。

的確,沒有娛樂、醫療設施,只有極美的風景。

作為一個城裡人,奶奶搞不懂,他們為何要生活在“如此糟糕“的地方。

到這裡,電影表達的主題就出來了——

成年人對小孩子的心靈壓迫。

奶奶給西爾莎帶上頭飾,不顧西爾莎是否喜歡。

只要符合奶奶自己的審美,就是好看的。

聽話,不許動。

我不太瞭解當代的歐洲,但我知道,國內有一種孩子,叫“不聽話的孩子”。

我特別反感這個稱呼。

“不聽話”對立的是“聽話”,而“聽話“意味著服從,它往往抑制孩子的天性和創造力。

本和西爾莎,都屬於“不聽話”的孩子。

而還有一種家長,強行把自己的三觀套在孩子身上,抑制任何她無法理解的創新。

固執地認為,自己想要什麼,孩子也想要什麼。

電影裡的奶奶,就是這一類法西斯式家長。

我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你好。

聽我的,以後你就會感激我。

這兩句話,的確挽救了一些失足兒童。

但更毀掉了大量的,新一代最珍貴的創造力。

充滿條條框框的城市生活,並不適合所有人。

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嗎?(沒寫錯)

太自以為是了。

本和西爾莎,痛苦極了。

於是他們開始逃亡。

從這裡直到結束,都是他們的回家之路。

這一路上,他們歷經了光怪陸離的探險旅程。

其中的許多畫面情節,不輸《千與千尋》。

看這部動畫,你會有一種感覺,重新回到了童真年代。

做了一場古典歐洲,神秘的,異域的夢。

現實中的一切規矩都不存在,愛麗絲在夢中盡情探險。

最後一首空靈的愛爾蘭民謠,把這場夢幻推到極致。

我曾經說過,一部動畫作品要想做到極致,最好給它融入文明特有的文化色彩。

最近三年,在我的認知裡,有三部動畫做到了。

他們分別代表美、亞、歐,三種不同的文化。

代表北美的,是《瘋狂動物城》。

融入了教父、嬉皮士、種族歧視等等大量的美國文化。

代表東亞的,是《輝夜姬物語》。

融入了神話傳說、佛教偈語、日本古典物語文學等等大量的東亞文化。

而代表歐洲的,就是這部《海洋之歌》。

融入了凱爾特神話,以及很多歐洲人的烏托邦式生活追求。

《輝夜姬物語》和《海洋之歌》裡,有一種共同的生活態度,和我們莊子的理念很像。

飽食而遨遊,泛若不系之舟。

這座小島,叫麥克·利爾。

他原本是人,因為極度的悲傷,就變成了石頭。

麥克·利爾,同時也暗指電影中失去妻子的,西爾莎的爸爸。

這種魔幻現實之間的影射,為電影增色不少。

而電影最後的大Boss瑪查,則暗指控制欲極強的奶奶。

我知道怎麼樣對你最好。

能夠看出來,導演應該也和我一樣,非常反感這些話。

不要讓那些感覺控制你,我討厭那汨汨湧現的種種感覺。

你瞧她現在多平靜,我帶走了她心中的各種顧慮和牽掛,現在她就是一個單純的孩子,沒有煩惱,沒有憂愁。

麻木的成年人,總是以為麻木就是最好的。

《海洋之歌》是一部適合全年齡段觀眾看的動畫。

它表達的主題並不複雜,甚至有些單一。

而正是這種單一,使它作為一個絕美的童話故事,表現得更為純粹。

小孩子看它,能從中體會到的快樂自然無窮。

而我希望,更多的家長也能看看這部電影。

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存在法西斯性質。

但話說回來,我並不認為《海洋之歌》值8.8的高分。

雖然我在裡面看到愛麗絲般的想像力、絕美的異域畫風、空靈的愛爾蘭民謠。

但是,可能由於文化差異的原因,我並沒能從中看到《安徒生童話》般深刻的寓言性。

所以,我在豆瓣給出的評分是四顆星。

當然,這也有可能是因為,我已經不再那麼年輕,那麼純粹。

我漸漸長大,不再對這世界滿懷好奇,失去了成為哲學家的能力。

猶記得小時候看《數碼寶貝》,被帶入了一個奇妙的世界。

幻想自己是“被選召的孩子”,被很多集感動的稀裡嘩啦。

《數碼寶貝》在我心中,簡直是神作。

多年後的一個夜晚,我戴上耳機,聽宮崎步的《Brave Heart》。

依然熱淚盈眶。

迴圈聽完《Brave Heart》,我又開始迴圈和田光司的《Butter-Fly》。

迴圈了一個晚上。

我恨不得跳樓穿越,重燃熱血。

而當我再次打開《數碼寶貝》看時,感動雖然還在。

但,我已經無法堅持看完每一集。

顯然,這一定不是《數碼寶貝》的錯。

只能是我變了,變得不再那麼純粹。

隨著年齡增長,歲月帶給我的一個思考,就是人生最美好的時刻,大多都在童年。

因為那個時候,你還不會對這世界產生習慣性的麻木。

樹上蘋果砸中了頭,除了感到疼痛,你還會好奇,地心為何會有引力。

後來時間流逝,你漸漸熟悉一切,卻丟失了寶貴的好奇心,甚至丟失了對世界的敬畏之心。

你忘了過去,變成另一個“成熟”的人。

如果生命倒退十年,我想我可能會給《海洋之歌》打出真誠的五顆星。

多年以後,我不知道自己會不會成為西爾莎奶奶那樣的,迂腐的人。

只希望像這樣純粹的動畫,能越來越多,並時刻給人四字以警醒——

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