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性冷淡設計風為啥會這麼流行
北歐設計和日式設計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講求簡約而不簡單的立意。在時尚界這幾年“性冷淡”風潮大興的時候,這兩種設計風格都不可避免地被歸結其中,然而並不是所有品牌都應該單一地定義為“性冷淡風”。本文就日式侘寂理念的翹楚Muji無印良品和北歐高端家居BoConcept北歐風情為例,分析看似相同的風格之下的骨髓裡的差異化。
時尚風潮猶如變化莫測的破天氣,被圈裡人牽著鼻子的芸芸眾生往往不知下一股風從哪兒來,往哪兒刮。但當下這股“人來瘋”卻是相當安逸寧靜,甚至有些肅殺感。在權威時尚網站Style.com的2014年度時尚排行榜中,主張衣著簡潔中性的normcore風格排在了首位。同年,Google公佈的搜索率最高的時尚詞彙也是它。這個由normal和core組成的新概念詞,用大白話來解釋就是“看起來很普通但其實很有料”,另一句經典廣告語就是“簡約而不簡單”。只穿素色、中性、寬鬆的純色T恤,以及襯衫、褲子和外套,對圖案花樣的忍耐極限也就是條紋……然後你可以再想想這些當事人,必然是紙片感,表情剛毅感,淡漠感,leave me alone感、寧願人緣差也不做開心果感。
簡而言之,性冷淡感。
這當然是調侃,看起來好像有點性冷淡絕不是真的生理性冷淡。這幾年性冷淡潮席捲了大部分和設計相關的領域,變成一種大受歡迎的生活方式,以極簡呈現一種不明覺厲,normcore只是其中一個分支而已。
“性冷淡”品牌中的翹楚,很多人會第一時間會聯想到MUJI無印良品。沒錯,走進它的店鋪感覺也是邁進了性冷淡的殿堂,各種原色、直線條、極簡、棉麻,雖然不是性冷淡風的極致,但它勝在覆蓋面廣且水準穩定。日式美學的一種核心理念是侘寂(wabi-sabi)具象出來的最貼合場景可能就是京都常見的小而美的日式庭院,寂寥悠遠,也許我們只有當年的“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才能媲美一下啦。
有人將性冷淡風會大行其道的原因解讀為這兩年文藝青年逐漸成為了消費文化的主流,而簡單的高級正是他們的審美訴求。尤其在中國,物質逐漸豐盛的這些年,原先追求的多、亮眼和複雜已經夠了,自然要轉向安靜和簡單。這麼一想,審美這東西還真是有點風水輪流轉的意思,也許再過幾年,大家對著一片銀裝素裹覺得冷了,又會想要熱鬧的金碧輝煌吧。
在家居裝飾設計領域,日式風格和北歐風格被認為是“性冷淡”風的代表。這裡又不得不把MUJI作為日式禁欲的典型來講了。不妨以MUJI無印良品和BoConcept北歐風情作為兩者的品牌代表,探討其設計的差別……
Muji廣為人知的設計情懷,是其品牌的一種行銷策略。統一的品牌精神和悠久的品牌故事更能培養顧客的忠誠度,並且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從一家公司的宣傳體系倒推日本的設計理念不是不可以,只是感覺不那麼直接,有點虛,比如說禪意,什麼是禪意?設計師用這種模糊的說法去推銷方案是可以,但是怎麼告訴工匠/CAD軟體說,“這個倒角,給我處理得有禪意一些”……
“存在即合理”,對於差異的存在,從發源地中追根溯源,最具有代表性和說服力:
北歐自然資源豐富,地廣人稀,人種較高大,氣候條件較為惡劣——北歐人總體上生活比較單調。而日本自然資源稀缺,人口密集,人種較矮小,氣候舒適四季明顯——擁有豐富的娛樂、生活方式。這些紛紛對應著設計中對材質偏好,空間的利用方式,產品體量,還有產品情趣的不同。
日式簡約設計中最喜歡用的是木材和織物,而北歐人在大量使用木材的同時也絲毫不介意用不銹鋼搭配皮具和玻璃,甚至原生態的動物皮毛和頭部做裝飾,因為對於北歐人來說這都是相對易得或者常見的材料。
日式簡約中極其注重收納和隱藏不必要的東西,北歐設計則更注重展示因而相比日式更具個性,因為兩地的人均住宅面積有巨大的差距。產品的體量方面,日本人總是傾向於把東西越做越小,相比之下北歐設計就顯得“粗獷”,注意,不是“粗糙”,細節上的高度保留使得遠看粗獷,近看仍然精緻。體量的差異來自於兩地人的體格差異,姚明的衣服讓小四穿,終究是不合身的……
北歐風情的設計在顏色上比日式的豐富許多。北歐人在極晝極夜的摧殘之下,經常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鬱症,再不來點多姿多彩,估計都活不下去了……而無印良品顯然是“受夠了”日本大眾的活色生香,為了返璞歸真,顏色搭配選擇上傾向于自然和諧,極力避免高純度的顏色,儘量保留材料的本色……
高維度的斯堪迪納維亞地區因為寒冷嚴酷的環境,造就了北歐設計的風格和秉性,而設計原點就在於功能化和人性化,在高冷的基礎上更注重了生活的氣息。當然日式設計中也有以“小卻幸”為設計原點的品牌,例如NENDO的眾多設計就是以Small Moment作為賣點。所以冷不冷談,從流派上可能大同小異,而細節上各個成功品牌則都有著自己的秉持。BoConcept和Nendo合作的跨界設計Fusion系列,很好地融合了兩者的特色,堪稱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