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後,垂釣鰱鱅技巧全解
鰱鱅魚是所謂的“四大淡水魚”之一,在全國都有廣泛的分佈,垂釣鰱鱅魚,已經成為了一些釣友的生活樂趣。
關於鰱鱅魚如何進行垂釣,這裡我也總結了一些經驗,從釣具,釣位,以及餌料等方面進行分析,希望對大家有用。
尋找釣位時,把握一個大的原則,就是氣壓高,水溫適宜的環境中,多數環境都會有較好的釣獲。反之,釣獲不佳。在有風的天氣,選擇下風口,有風浪,氧氣含量高,且推送來食物,釣獲好。除此之外,釣位的水深,坡度等都是可以靈活選擇,適宜放棄的條件。
▲(全新概念的材料和工藝,小絲束纖維碳素,具有更高的韌性和鋼性,新技術的出現,從此魚竿不再軟綿綿。柔中帶鋼重新詮釋調性與手感)
釣組方面,以三米六到七米二的釣竿範圍為主,可能有些人會認為三米六的釣竿杆長過短,控魚範圍減少了。但是,短竿的實際控魚範圍卻很有力,掌控力強,而且頻率可以提升到很快,上魚的概率增加了。
▲(巴爾杉浮漂的漂身由巴爾杉木材質製作而成,穩定性特別好。漂尾採用玻璃纖維製作,韌性非常好,螢光漆放大漆塗裝,色彩鮮豔醒目,魚汛明顯。浮漂套裝組合,使用方便)
在打快的選擇下,釣竿的品質要足夠的輕,短,輕,快是垂釣鰱鱅的一個主流選擇。與之搭配的線組,分為不同的幾個階段,三斤以下的主線2.5號,三斤以上的三號主線,八斤以上的四號主線,一直可以用到十五斤左右,再大了就很難遇到了,這裡不再贅述。子線選擇不塗膠的大力馬,子線更軟,入口方便,不過容易纏繞打結,操作要求高,子線的長短自由選擇。我個人喜歡搭配60釐米的長子線,以及大釣距,增加上魚的概率,上魚速度也比較快。
▲(德國原絲主線:採用大密度特殊材料,入水更快,一米一個色彩,兩色交替更加隱形,拉力更強,號稱競技原絲中的大力馬,防偽從原絲開始,兩色交替大大提高了仿冒難度)
鰱鱅魚是浮魚,水層變化多,在浮漂選擇中,選擇長腳長尾的長浮漂,介面效果好,還可以快速探明泳層。不過長竿垂釣時,選漂考慮因素更多,更加困難,多使用扁尾浮漂。釣鉤也以關東鉤,伊勢尼釣鉤兩種為主,各有優點,一個上魚快,刺魚速度快,但是容易跑魚,另一個刺魚時容易跑魚,刺中後很牢固。兩種釣鉤,我經常選擇8到10號的伊勢尼和2號的關東鉤。
餌料和裝鉤,釣法技巧
鰱鱅魚喜歡的味型廣泛分佈在香、甜、酸、腥、臭幾種,要求其實很低,在夏季以發酵類餌料,或者以添加了蒜精,腐乳等較臭物質的餌料為主。鰱鱅的細分要求雖然不少,但總體口味區分不大,重點在餌料的霧化效果,把握魚類活動泳層吸引魚類吞鉤。餌料的比重輕,打窩量少,每批次打窩,續窩穩定。
▲(15袋餌料都採用自封口設計。沒有用完的話,可以密封保存,下次使用誘魚效果不變。青魚、草魚、鯉魚、鯿魚、鯽魚統統來搶食,對多種雜食魚類也都有不錯的效果)
裝鉤技巧是重點話題,鰱鱅餌裝鉤,不需要捏的四平八穩,規規矩矩,餌料有一點棱角活性更好,比如不規則的菱形,或者四邊形。雙鉤垂釣時,上餌團比下餌團稍大。考慮到鰱鱅的吃鉤特點,魚鉤要保持在釣餌的下部分,哪怕露出一點也沒事。
裝好鉤的釣餌,棱角分明,入水後棱角部分霧化快,伴隨霧化過程,浮漂出現逐目上浮,就證明這一次裝鉤不錯。
在拋竿方面,垂釣鰱鱅很少打滿竿,蕩送式是主流選擇,且無風不壓線,釣餌先入水,浮漂緊隨其後,風線壓入水後待浮漂站立後抽竿。有些不熟練的釣友會壓線後即抽竿,看似沒有區別,不過少了浮漂站立的過程,時機效果差距極大,抽竿太早,浮漂和餌料還沒有垂直,抽竿就沒有了意義。抽竿是為了中魚後能夠揚竿,若是沒有浮漂樹立的過程,浮漂和餌料不穩,揚竿困難,那就麻煩了。
▲(讓保羅黑鷹魚竿是一款綜合竿,橡膠印花輕質手把設計,起魚時手感更舒適。整體魚竿呈28調,重心靠後,可以說在百元價位中算不錯的一款新手竿。廠家承諾用過也可退服務,可見廠家對這款竿子的信心十足)
浮漂的漂相還是挺清晰的,一目半,兩目,或者直接黑漂,都是釣浮的常態表現。而臥鉤釣底時,鰱魚覓食較少,一般上頂一目半左右就可以提竿了。重點在於有效口後再刺魚,不要急於提竿,會錯過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