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不只是用杯子,茶器你會選擇嗎
1.茶具選配因茶而定
中國民間,向有“老茶壺泡,嫩茶杯沖”之說。老茶用壺沖泡,一是可以保持熱量,有利於茶汁的浸出;二是較粗老茶葉,由於缺乏欣賞價值,用杯泡茶,暴露無遺,用來敬客,不太雅觀,又有失禮之嫌。而細嫩茶葉,選用杯泡,一目了然,會使人產生一種美感,達到物質享受和精神欣賞雙豐收,正所謂“壺添茗情趣,茶增壺藝價值”。隨著紅茶、綠茶、烏龍茶、黃茶、白茶、黑茶等茶類的形成,人們對茶具的種類和色澤,質地和式樣,以及茶具的輕重、厚薄、大小等提出了新的要求。一般來說,為保香可選用有蓋的杯、壺或碗泡茶;飲烏龍茶,重在聞香啜味,宜用紫砂茶具泡茶;飲用紅碎茶或工夫茶,可用瓷壺或紫砂壺沖泡,然後倒入白瓷杯中飲用;沖泡西湖龍井茶、洞庭碧螺春、君山銀針、黃山毛峰、廬山雲霧茶等細嫩名優茶,可用玻璃杯直接沖泡,也可用白瓷杯沖泡。但不論沖泡何種細嫩名優茶,杯子宜小不宜大。大則水量多,熱量大,而使茶芽泡熟,茶湯變色,茶芽不能直立,失去姿態,進而產生熟湯味。此外,沖泡紅茶、綠茶、烏龍茶、白茶、黃茶,使用蓋碗,也是可取的,只是碗蓋的使用,則應依茶而論。
2.茶具選配因人而定
古往今來,茶具配置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們的不同地位和身份。如陝西法門寺地宮出土的茶具表明,唐代皇宮選用金銀茶具,秘色瓷茶具和琉璃茶具飲茶,而民間多用竹木茶具和瓷器茶具。宋代,相傳大文豪蘇東坡自己設計了一種提梁紫砂壺,至今仍為茶人推崇。清代慈禧太后對茶具更加挑剔,喜用白玉作杯,黃金作托的茶杯飲茶。這種情況在曹雪芹《紅樓夢》中,就寫得更為入微,如櫳翠庵尼姑妙玉在庵中待客用茶配具時,就是因對旬地位和客人的親近程度而異。現代人飲茶,對茶具的要求雖沒有如此嚴格,但也根據各自習慣和文化底蘊,結合自己的目光與欣賞力,選擇自己最喜愛的茶具供自己使用。
另外,不同性別、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人,對茶具要求也不一樣。如男性習慣於用較大而素淨的壺或杯泡茶;女士愛用小巧精緻的壺或杯沖茶。又如老年人講究茶的韻味,注重茶的香和味,因此,多用茶壺泡茶;年輕人以茶為友,要求茶香清味醇,重在品飲鑒賞,因此多用茶杯沖茶。再如腦力勞動者崇尚雅致的茶壺或茶杯細啜緩飲;而體力勞動者推崇大碗或大杯,大口急飲,重在解渴。
3.我國各地飲茶擇具習俗
東北、華北一帶,喜用較大的瓷壺泡茶,然後斟入瓷盅飲用;江浙一帶多用有蓋瓷杯或玻璃杯直接泡飲;廣東、福建飲烏龍茶,必須用一套特小的瓷質或陶質茶壺、茶盅泡飲,選用“烹茶四寶”:潮汕風爐、玉書煨、孟臣罐、若琛甌泡茶,以鑒賞茶的韻味;西南一帶常用上有茶蓋、下有茶託的蓋碗飲茶,俗稱“蓋碗茶”;西北甘肅等地,愛飲用 “罐罐茶”,是用陶質小罐先在火上預熱,然後放進茶葉,沖入開水後,再燒開飲用茶汁;XXX、蒙古族等少數民族,多以銅、鋁等金屬茶壺熬煮茶葉,煮出茶汁後再加入酥油、鮮奶,稱“酥油茶”或“奶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