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約大牌]吳經國——拳擊運動的改革人

吳經國的職業生涯都在致力於如何將拳擊文化更好的推廣向世界,他也同樣致力於兩岸體育文化的溝通建設。

“裁判偷走了我的夢想”,昨天的奧運男子49公斤級別賽中,呂斌首輪充滿爭議的以1-2憾負肯亞選手,也讓無數國人為之憤懣。

“裁判追著中國黑”這也是我和廣大群眾最初對這次裡約奧運一致的看法。作為一名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我這氣真是不知道該往哪兒發。

這次我們請來了國際拳聯(AIBA)的主席吳經國,讓我們更多地對拳擊這個項目進行瞭解。

拳擊早已在進入奧運會之後,就產生了2個分支,職業拳擊和奧運拳擊(也稱業餘拳擊),運作不同的體系,規則也大為不同。

本次奧運會男子拳擊比賽,呂斌的比賽是早場,觀眾不是很多。當呂斌比賽的結果被公佈後,現場的觀眾狂噓裁判的判罰,認為不公。

但是,觀眾的噓聲並不能作為評判的標準。2012年鄒市明擊敗龐普裡亞揚的時候,現場英國觀眾的噓聲更大。因為業餘拳擊主要靠技術得分來判定勝負,而不是KO對手。鄒市明的那場決賽前面反擊贏了之後,立刻進入戰術性保點。後面的回合打得很消極,摟抱犯規不斷,限制了對手的進攻。按照2013年6月之前的規則,鄒市明贏是贏了,但是贏得並不能讓人信服。觀眾對於不願意打,只想挨過鈴聲的選手發出噓聲也能夠理解。

奧運會拳擊之所以改革不徹底,和職業拳擊的規則不能完全靠攏,是奧運會賽制的先天性不足造成的。

奧運會拳擊要求在一定時間內進行多場高強度比賽,而拳擊卻是一項傷害性極大的項目。每場都和職業拳擊一樣那麼打,那可得要人命。為此國際拳聯也一直在對規則進行修改。

放棄使用頭盔,這正是國際拳聯的一項新改革。脫下頭盔,外界普遍認為此舉會對運動員造成傷害。不過面對質疑聲,國際拳聯醫務委員會主席巴特勒回應道:“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表明戴頭盔可以減少腦震盪的出現率。反而,頭盔的存在會使拳手承受額外的重量,這樣的積累傷害會對拳手的健康造成更大的危害。”而這項變更也得到了運動員們的一致好評。

使用了更大更重的拳套,會對選手造成更大損傷?不,正好相反!

“5名裁判給分,隨機選取3名裁判的評分作為勝負憑據。”我不知道此次比賽中另外2名裁判給到的評分是怎樣的。如果3名裁判都認為呂斌是應該獲勝的,而恰巧這次就選擇到另外2名裁判,那麼呂斌就因為這樣的概率性事件出現導致出局,那我認為是極不公平的。而這次的規則,卻是變更後的結果。在以前的規則中,5名裁判的評分都納入考量。

如何對規則進行完善,我想AIBA要做的還有很多。

想知道更多採訪的內容,那就看視頻吧。

敬請關注每晚11點手淘、支付寶直播平臺播出的《約大牌》,與大牌面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