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漸行漸遠的老手藝——城區裡的鐵匠鋪

火紅的風爐,飛濺的鐵花,叮噹的錘聲。一桶清水,通紅的鐵器放進去淬火,嗤的一聲,冒起一陣青煙……曾經熟悉的打鐵匠,如今已隨城市的發展和擴容,漸漸在人們的生活中遠去。但在桃花源路上,仍有一間鐵匠鋪隱在綠樹之中,50多歲的林師傅堅守著這門老手藝……

俗話說,世上有三苦:撐船、打鐵、磨豆腐。鐵匠林宜雲原籍臨澧縣,92年來到武陵區,做起了鐵匠的營生。當時的打鐵行業極為興旺,鐵匠鋪大多選擇在城鄉結合部,菜刀、鋤頭、鐮刀等農具自有銷路。林鐵匠的第一個檔口就開在現在的變壓器廠對面,雖然辛苦,但鐵匠鋪的生意能養活一家人。隨著常德城區的高速發展,原來的農田已變成高樓,狹窄的田埂變成寬闊的馬路,鐵匠鋪隨著城市發展的腳步不斷變遷,打造的物件也在發生著變化,唯一不變的是那一爐熾熱的煤火。

△鐵匠鋪只有10多個平方,既是車間又是庫房。身後的鐵匠爐中正在煆燒材料。

△打鐵不僅累,還是個寂寞枯燥的行當,每天重複的事情幾乎一樣。燒紅的材料放在鐵氈上不斷敲擊鍛打才能成型。但做人就像打鐵一樣,要堅持,不斷錘煉,才能成鋼。

△火爐內有一千多攝氏度的溫度,火爐旁也是熱氣逼人,三伏酷暑僅靠一個風扇降溫,三九嚴冬只穿背心勞作,即便如此林鐵匠還是長年累月地堅守在爐火邊,揮汗如雨。

打鐵不僅累,還容易受傷。第一次見到林鐵匠,他的背心上面破了好多個小洞,褲子和鞋上也是千瘡百孔,胳膊上大大小小的斑點全是傷疤。這都是被燒紅的鐵末灼燒的。照片上林鐵匠這件藍色襯衣是他為了拍照特意換上的。

林鐵匠的手藝在當時小有名氣,有不少人慕名而來,還有遠在日本的華人特意找到他鍛打菜刀。“那個時候一天能打26把鋤頭”,說到紅火的年月,林鐵匠還是很興奮。當時,他身邊有3個學徒跟著,手下有十多個徒弟,即便如此還有不少年輕人慕名前來拜師。如今,鐵匠鋪只剩林師傅一個人,最小的一個徒弟也在2009年的時候放棄了這個行當,外出打工。

對於老手藝的蕭條,林鐵匠直言,如今的城市建設太快,特別是大型的商場、超市已取代了很多本地加工的行當。“社會進步了,現在去城裡逛一圈,什麼都能買到,超市里一把菜刀就3-50塊錢,還是不銹鋼的,我們這種土菜刀越來越沒有市場了。”隨著武陵區圍繞“建設以現代服務業為主要特徵的現代化中心城區”的發展定位,先後引進了一批國內外知名企業和品牌、重點龍頭專案、總部經濟或區域經濟和戰略投資商。萬達、友阿、和瑞·歡樂城、步行街、老西門都成為了新的城市地標和購物休閒新去處,居民們的生活也更方便、更舒適、更和諧了。幾年前,林鐵匠的兒子大學畢業,並沒有接下家傳的手藝,而是在下南門找了一份穩定的售後服務工作,收入不錯,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這個鐵匠鋪也許是林鐵匠的最後一個檔口,如今他打聽的最多的是河街的建設,他想把鋪子開到河街上去,想把這門老手藝變成一種文化和景觀,流傳下去。

△不久的將來,鐵匠將成為一種城市記憶,流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