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萌寵|姥姥對貓說有一個地方只有我和你知道

中秋回家看姥姥。

姥姥家後院有片小院子。

老人腿腳還靈便,就在小院子裡種了些花花菜菜。

這次回去幫姥姥澆菜,發現,姥姥一個人去澆菜時,身後多了一隻小貓咪。

小貓咪很雞賊,我和姥姥一起去澆菜,看不到它;但姥姥一個人時,它就不知從哪兒冒出來,屁顛屁顛迅速跟過去。

很多人都養過貓。

我們交流關於養貓的經驗。

我們家裡的那些貓,並不介意被人養,但也不怎麼喜歡被人養。養貓的人大抵都有這樣的經驗,有時候無論你怎樣呼喊它名字,它永遠都是一副愛答不理的樣子。作為它們的主人,我們訕訕地笑著,說或者是因為比較懶,或者是因為它根本辨別不出是否是主人的聲音。

有人po出過一項研究,說東京大學的研究人員選取了20只長期家養的貓,先讓三個陌生人在貓的視線後面呼喊貓的名字,然後再讓主人重複這一行為。研究人員通過攝像機,監視瞳孔、耳朵以及尾巴的運動變化來記錄貓的反應變化。

實驗結果顯示,絕大部分貓其實都可以清楚地辨別出主人的聲音,但……重點是……沒有任何一隻貓站起來走向主人,也沒有什麼明顯的回應——它們頂多……用眼睛瞄了一眼主人罷了。

貓的這種行為特徵,與狗明顯不同。我們樂觀地安慰自己,貓也並非一直不鳥主人,它當然也會回應,比如肚子餓了的時候。

研究人員說,今天的家貓,依然保留了那些野貓的絕大部分基因特性,也保留了大部分的野性☆禁☆行☆禁☆為,它們隨時準備著殺戮弱小、尋覓食物和水、牛叉的夜間視覺、不介意在公共場合自☆禁☆慰、不能適應素食。以及拒絕被馴化的特性。

幾萬年的進化足以改變很多事情,比如讓狗進家門,讓高大的猛獁象滅絕,讓珠穆朗瑪峰的高度改變幾十米,讓地球的平均溫度上升或下降5度。

但不足以馴化貓。

我問姥姥,你什麼時候養的這只貓咪?

姥姥說,沒有啊,它自己跟過來的。

亂說。貓不會主動找人的啊。

姥姥很淡定地用手一指。唔,它媽媽在前面那個棚子裡生下它,養了它一個月,就不見了。它餓了好幾天,被我看到啦。

“我就給了它一碗水。”

就這樣,之後,小貓咪認定姥姥是它家人。姥姥出門,它也出門;姥姥澆菜,它也澆菜;姥姥回家,它把姥姥送回家,自己再溜達到沒人知道的地方。總之,姥姥一出現,它一定會發現,並且跟上來。

天然的野性還在,它從來不搭理我們。

貓咪只認姥姥,不認別人。

我覺得貓沒有善良的基因,拌了肉食給它,裝作很真誠地看著它。

我說,貓咪,吃飯呀。

它看都不看,轉頭就走。

不甘心。跑去問姥姥。

“你平時都在哪裡喂它?”

“那不能告訴你。”

“憑什麼?!”

“我喂它的地方,只有我們倆知道。”

這個老小孩得意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