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趣玩 | 日本茶道的綜合藝術我們喫茶去

《大學》中說:“知止而後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人生莫如這段艱難困境,吃茶而心靜,心靜則自然涼。 茶隨著遣唐使來到日本,平安時代(794–1185)的僧侶和一部分貴族們首先開始了飲茶。前往唐朝的留學僧“最澄”將帶回的茶種在京都的比叡山種植的傳說,至今還有流傳,並記載於《日本後記》中。

到了鐮倉時代(1185-1333),在宋朝學習臨濟禪的“榮西”禪師將抹茶的飲茶法推廣到日本,將《喫茶養生記》(1214)作為養生良方進獻給當時的大將軍“源實朝”,方中主要強調了茶的藥用價值。隨後又將茶種贈予華嚴宗的“明慧上人”在高山寺種植,於是茶便在日本各地得到了普及,飲茶也在上流社會中散播開來,這便是飲茶文化的開端。

茶道乃茶之藝術,日本茶道作為體現日本傳統文化的象徵,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不單單吃茶入口那麼簡單,也是重視精神的綜合藝術。換言之,茶道隨著季節變化,趣向、待客的道具、料理和果子的選擇、懸掛的卷軸、裝飾的茶花等都有所不同。在綜合考量之上,主人的選擇讓來賓能夠身心愉悅,五感共同體味主人的用心良苦。

“茶室”是近代人附加的新詞,在室町時代常用“喫茶之亭”、“會所”、“茶湯間”、“茶禮席”、“茶屋”等代稱。“茶室”實質是由“露地、待合、本席、水屋、廚房”等茶事所需的一連設施共同構成,但今日甚至難以達到各設施齊備,簡略了許多。整個茶室的氛圍對賓客理解茶道尤為重要,所以對茶室的大小、柱子、地框、壁色、天井、窗、出入口等處的設計都十分講究。

飛石則是茶室入口的踏石,通常會有比較小和比較大的兩塊組成,一小一大供賓客拾級踏石而入茶室,它的存在凸顯露地深層的雅趣。

蹲踞是石質水缽,起到從露地中入茶室前清手的作用。在接受主人迎接之後,客人右手執柄杓從蹲踞中盛滿水,用一半水清洗左手,之後,再用剩下的一半清洗右手,再次用右手執柄杓盛滿水後,倒左手手心,漱口清嘴,隨後將柄杓直立,用剩下的水清洗柄杓,安 靜的把柄杓恢復原位。這個過程在茶道中用意深重,有洗脫凡塵之意。許多神社寺院前也都設有蹲踞,取相同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