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魚 | 被譽為餐桌上的軟黃金
鮑魚|餐桌上的軟黃金
鮑魚,直至現今,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多次國宴及大型宴會中,鮑魚經常榜上有名,成為中國經典
國宴菜之一。被人們稱為“海洋的耳朵”、“用鹽醃制的魚”。
鮑魚,屬於單殼軟體動物,位居四大海味之首,也是中國傳統的名貴食材。
《食療本草》記載,鮑魚“入肝通瘀,入腸滌垢,不傷元氣。壯陽,生百脈”。主治肝熱上逆,頭暈
目眩,骨蒸勞熱,青肓內障,高血壓,眼底出血等症。
中醫稱鮑魚功效可平肝潛陽,解熱明目,止渴通淋;主治肝熱上逆,頭暈目眩,骨蒸勞熱,青肓內
障,高血壓眼底出血等症。
鮑魚的身體外邊,包被著一個厚的石灰質的貝殼,它的貝殼是一個右旋的螺形貝殼。鮑魚的單壁殼質地堅硬,殼形右旋,表面呈深綠褐色,殼內側紫、綠、白等色交相輝映,珠光寶氣。
另外在鮑魚的貝殼上都有從殼頂向腹面逐漸增大的一列螺旋排列的突起。這些突起在靠近螺層末端的一些貫穿成孔,孔數隨種類不同而異。在中國北方分佈的盤大鮑有4~5個,南方分佈的雜色鮑有7~9個。我國古代,給鮑魚起名叫“九孔螺”,就是從它的這種特徵而來的。
軟體部分有一個寬大扁平的肉足,軟體為扁橢圓形,黃白色,大者似茶碗,小的如銅錢。鮑魚就是靠著這粗大的足和平展的蹠面吸附於岩石之上,爬行於礁棚和穴洞之中。
鮑魚的足部特別肥厚,分為上下兩部分。上足生有許多觸角和小丘,用來感覺外界的情況;下足伸展時呈橢圓形,腹面平,適於附著和爬行。我們吃鮑魚主要就是吃它的足部的肌肉。
歐洲人早在年前,已把鮑魚當作一種活鮮食用,譽作“餐桌上的軟黃金”。中國在清朝時期,宮廷中就有所謂“全鮑宴”。
據資料介紹,當時沿海各地大官朝聖時,大都進貢幹鮑魚為禮物,一品官吏進貢一頭鮑,七品官吏進貢七頭鮑,以此類推,鮑魚與官吏品位的高低掛鉤,可見其這味享有“海味之冠”的價值。
鮑魚的營養價值極為豐富,含有二十種氨基酸,每百克鮮鮑魚肉含豐富蛋白質23.4克,脂肪3.4克,無機鹽鈣32毫克,鐵還有相當量的碘,鋅,磷和維生素A,D,B1等。
肉質細嫩,鮮而不膩;鮑魚和河蚌、田螺的營養價值相當接近,蛋白質、脂肪、鐵、B族維生素的含量差異也不大。100克鮑魚中蛋白質的含量是12.6克,脂肪含量依次是0.8、0.2和0.8克。可見,它們都屬於低脂肪的食品。
天然野生原味即食鮑魚保留之營養價值勝幹鮑。製成幹鮑方法及烹調方法必定流失大量有價值之元素,失去原來味道及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