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這10類媽媽養的孩子能成大器,你上榜了嗎?

中國大多數家庭教育主要是由媽媽來承擔,所以媽媽的一切行為都會在不知不覺中始終影響她們的孩子,甚至會影響到孩子的人生。以下這10種媽媽培養出的孩子更容易成大器,你上榜了嗎?

第一類:用心工作的媽媽

很多職場媽媽因為無法長時間陪伴成長中的孩子,而常常湧出很深的愧疚感與罪惡感,認為自己做為母親是失職的,有的甚至想離職回家帶孩子。

研究說話:經過對50年來關於“婦女工作是否會影響孩子健康成長”這個課題的所有研究進行分析,可以做出結論:在3歲以前媽媽就重返工作的孩子和被全職媽媽照顧的孩子相比,學習成績絲毫不差,也沒有出現嚴重的行為問題。事實上,在某些情況下,前者表現得更好。這和大家普遍理解的全職媽媽付出的時間越多,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越好恰恰相反。

因為大多數全職媽媽都付出了自己所有的時間和精力帶孩子,這就像把寶都押在了孩子身上一樣,因此會特別在意自己帶出來孩子是不是會比別人的好、在意大家對孩子的評價是否高,假如沒達到預期,比如孩子說話比隔壁家的晚,英語沒親戚家的流利,都會成為她的壓力來源,長期在這種狀態下,不僅自己會變得很焦慮,也讓孩子倍感壓力。

媽媽參加工作給孩子樹立了一個展示努力工作、自立、家庭寬裕價值的正面形象。的確,他們看到了一個生機勃勃、勇於拼搏、勤勞實幹的媽媽,這對孩子來說不是一種身教勝於言傳、最好的教育嗎?因事業帶來的獨立感和成就感也讓她們對生活更有激情,如因上司認可而升職,因業績出眾而加薪,因社交廣泛而朋友眾多…這些都將成為職場媽媽們自信和快樂的來源。所以很多職場媽媽的孩子反而更有趣,畢竟有趣的媽媽才能“孕育”出有趣的孩子。

第二類:鼓勵孩子犯錯的媽媽

有一位醫學領域有過重要發現的科學家,記者採訪他,問他為什麼會比一般的人更有創造力,究竟是什麼方法能使他超乎凡人時,他說自己能有所成就,和母親獨特的教育方式是大有關係的。

一個故事:他說在他2歲時,有一次想從冰箱裡拿一瓶牛奶,但是瓶子太滑了,他沒抓牢,瓶子掉到地上摔破,牛奶濺得滿地都是。媽媽看見了,但是她並沒有對兒子大吼大叫,也沒有懲罰他,反而說:“哇!你製造的麻煩真是棒極了,我還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大的一攤牛奶呢!反正瓶子已經摔破了,那麼在我們把它打掃乾淨之前,你想不想在牛奶中玩幾分鐘呢?”

一聽到母親這樣說,他簡直高興極了,立刻就在“牛奶海”裡玩了起來。幾分鐘後,媽媽對他說:“好了,現在你要把它清理乾淨,並且要把每個東西都恢復原狀。那麼你打算怎麼做呢?我們可以用海綿、毛巾或者是拖把來打掃。你想用哪一種?”他選擇了海綿,然後和媽媽一起把滿地的牛奶清理乾淨了。

等母子倆打掃完之後,媽媽又跟他說:“剛才你想用你的一雙小手拿起大牛奶瓶子的嘗試已經失敗了,現在我們到後院去,把瓶子裝滿水,看看你有沒有辦法把它拿起來,而不讓它掉下去。”他很快就發現,只要以雙手抓住瓶子頂部靠近瓶嘴的地方,瓶子就不會從手裡滑掉了!

“這真是一堂很棒的課!”記者感歎道。科學家也說:“是啊,從那次以後,我知道我不必再害怕犯下任何錯誤了。因為錯誤往往是學習新知識的良機。科學實驗也是這樣,即使實驗失敗了,我還是可以從中學到很多東西。

看到這裡,大家是不是很羡慕他有一位如此寬容、可愛又有智慧的母親?

“鼓勵孩子犯錯”的觀點會受到許多中國父母的排斥,他們會覺得這樣不可理喻。當然,這裡的“錯誤”並不是指違法亂紀等原則性的錯誤,而是孩子在求知過程中因認知能力的稚嫩導致的失敗、經受的挫折和多走的彎路。

然而,少有父母能夠意識到這一點。每當孩子犯錯之後,成人輕則一番痛心疾首的指責,重則一番懲罰和打罵,讓孩子幼小的身心飽受摧殘。試問,這些做法真的是為了孩子好嗎?

每一個孩子都應該在孩提時代多犯一些錯誤,小時候犯錯是為了保證孩子在踏上社會後少犯致命的錯誤。

明智的父母會在孩子的能力範圍之內,引導孩子去掌握某些技能,鍛煉孩子動手的能力,給孩子創造機會去實踐。如果父母處理得當,錯誤就會轉化成對孩子成長有益的條件。

第三類:“懶”媽媽

有人說,“中國媽媽”是世界上最累的媽媽。我們不僅要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擔心孩子的安全問題,還要操心孩子的學習。早上給孩子做好早餐,催促他起床,幫他整理書包,送他去上學;下午接他回家,陪他讀書,給他檢查作業,輔導功課……

媽媽們為孩子忙前顧後,累得心力交瘁,但很多時候,孩子並不領媽媽的“勤”,依然我行我素,調皮貪玩,成績沒有起色,自己倒累得心力交瘁,孩子的成績與自己付出的勞動不能成正比。

究其原因,根源還是出“勤快”的自己身上。由於你太勤勞,反而養成了他的惰性,由於太關注他的學習,他反而變得沒有責任感和自覺性,學習目標不明確,以為是為大人學的,對大人產生依賴性。

凡事親力親為的媽媽,未必能養出高分的寶寶。我們常常發現,身邊有些孩子都4歲了,還是家長在餵食。為什麼?因為你不喂他就不吃啊。等孩子大一些,就會經常聽到媽媽抱怨自己的孩子:為什麼你不幫忙?其實,這是你自己造成的啊。每個媽媽都對自己寶貝一萬個不放心,就怕有個閃失,怎麼能輕易地說放手呢。但是,如果不這樣做,孩子又怎麼學得會獨立呢?

其實,當懶媽媽很容易是麼?其實,答案是否定的。你覺得說不管就行了,讓孩子自己去做,但是,前提是你得確保他們的安全。你要讓孩子學習自己完成,前提就是要先去教會他,孩子的理解能力可能需要你一次次地反復地教,很多媽媽就在這裡放棄了。

怎麼放手養?不是不管他們,而是在安全範圍內儘量地讓孩子來幫忙,這樣不僅能讓他們進步,也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這讓我想起了一句俗語: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其實,培養孩子也是一樣的,真的,當孩子養成了好習慣之後,家長就可以輕鬆很多了。

第四類:愛老公勝過愛孩子的媽媽

聽的人有點失望,這算是經驗嗎——對老公比對孩子還要好?這似乎違背了一般人生活中的常識,很多人都是反著來的,對孩子比對伴侶要好得多。因為孩子小,需要照顧,需要寵愛,而伴侶都是成年人了,不必太上心。

有很多孩子媽媽,她們有了孩子就把老公甩在一邊,白天圍著孩子轉,晚上陪著孩子睡,可憐的男人只能獨自睡在小床上。她們都覺得這挺正常的,有的媽媽甚至當經驗出來講,證明自己是多麼偉大的媽媽,為了孩子甚至能夠犧牲夫妻之間的“娛樂節目”。不可否認,當女人不僅僅是妻子,而多了“母親”這一角色時,她的愛難免會傾斜,給孩子的愛太多,從而忽略了丈夫。

但這樣做,真的符合孩子的利益嗎?如果在成長中,孩子終日看到的是一個無微不至的母親,一個被排斥、置身事外的父親,那麼即使他能夠得到物質的滿足和生活的穩定,他對婚姻和情感的認知也將是殘缺的,這一定會影響到他對自己婚姻的經營。他很難成為一個好的合格的伴侶,因為他沒有機會去學習和模仿。他被圍困在一個狹小的情感世界中,無法懂得愛的真諦。

每一位元母親都會深深感受到與寶貝間那種需要和被需要的情感是多麼的強烈。但是,這些卻並不意味著你們要把夫妻二人關係放在次要的位置上。因為,夫妻之間的關係其實是整個家庭的基石。

在夫妻關係親密的家庭裡,孩子才會體驗到更多的歡樂、和諧、信任、合作、安全感、尊重和愛,這樣的家庭環境有助於孩子形成積極樂觀的性格和正確的與人相處的方式。

夫妻關係如果出現問題,孩子通常會成為最直接的受害者。如果父母間經常冷戰或者爭吵,很容易造成孩子敏感、自卑、膽小甚至暴力等極端性格,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與別人的相處。

因此,當你一門心思放在孩子身上時,別為無暇顧及二人世界而找藉口,因為,只有夫妻感情健康,寶貝的成長環境才會是幸福而明朗的。與伴侶分享彼此的愛,讓這份愛來滋養你們的小家庭,這也是你能為孩子所做的最好的事情之一。

第五類:幽默的媽媽

很多媽媽在心煩的時候容易將怒火傾瀉到孩子身上。在這種硝煙彌漫的時候,幽默就派上用場了。幽默能緩解僵局,幽默可以把一場爭吵瞬間轉化為一場嬉鬧,幽默更是可以把尷尬變成會心一笑。

一天,媽媽在給上一年級的孩子檢查作業,發現他有3道數學計算題只做了2道。然後,媽媽問道:

媽媽:你的數學作業留了幾道題?

兒子:三道題。

媽媽:那你怎麼只做了2道題呢?

兒子:第一道做了,第二道也做了,第一加第二不就等於第三嗎?

媽媽明白,孩子是故意不想做數學題,於是什麼也沒有說。過了一會兒,媽媽買來兩塊雪糕,對孩子說:

媽媽:爸爸吃一根,媽媽吃一根,你就吃第三根吧!

兒子“”就兩根,哪來的第三根啊?

媽媽:第一根加上第二根不就等於第三根嗎?

聽到媽媽這樣說,孩子“撲哧”一聲笑了。然後,孩子馬上回到書房,去做那道剩下的數學題了。

媽媽正是運用了幽默的溝通方式,觸動了孩子活潑的天性,不僅讓他主動自發地做完了數學作業,而且也避免了母子之間不愉快的發生。

孩子喜歡活潑幽默的媽媽。在孩子面前做媽媽的也應該是“孩子”,會玩會鬧。媽媽和孩子在一起時不必總是一本正經、不怒自威,媽媽應該有幽默感,雖然這可能是爸爸擅長的。必要的幽默技能會使孩子感受到媽媽特有的智慧與寬容,他們的心會與媽媽靠得更近。

如果媽媽時常用幽默的方式與孩子溝通,就有助於把他培養成一個幽默的人。這樣不僅可以讓他在面對生活中的不愉快時保持樂觀的心態,而且可以讓他把快樂帶給自己和身邊的人。可以說,具有幽默感的孩子會擁有更快樂、更積極的人生。

第六類:“笨”媽媽

一個故事:某天,一位身為大學教師的朋友跟我聊起他那上小學三年級的孩子,夫妻兩個都是博士,朋友的妻子還是“海龜”,可兒子的成績是班級倒數第一,他問我為什麼,我說主要你的夫人太能幹了。他還以為是開玩笑呢,認為我在指他夫人忙於事業,就說,沒有,我老婆每天陪他寫作業呢!

大家可能會覺得難以置信,為什麼媽媽聰明孩子卻會這麼笨呢?原來她每次陪孩子寫作業時都沒有耐心,覺得自己的孩子笨,然後忍不住給孩子說思路,孩子根本沒有思考的時間,也習慣了學習不思考的模式。

不少媽媽以為在學習上幫助孩子越多,孩子的學習就能更上一層樓,這其實是非常錯誤的。你幫孩子越多,孩子將以更多的“依賴”回饋,不僅扼殺了孩子的自主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還會將孩子養成一個隻會單方接受資訊的“木偶”,而不是一個會自主思考和尋找答案的人。

當孩子問出一些問題時,媽媽不妨把問題重新拋給孩子。如果孩子答不出來,可以採用其他手段來幫助孩子解答,比如說帶著孩子一起從書裡找答案。

“媽媽,這個字怎麼念?”

“媽媽也不懂,我們一起去查字典吧!”

“媽媽,1+2等於多少?”

“媽媽也不懂,要不我們拿筷子來比一比看?”

“媽媽,小紅帽為什麼會遇見大灰狼?”

“媽媽也不懂,我們到網上尋找答案吧!”

“媽媽,這個球怎麼拍才能彈得更高?”

“媽媽也不懂,我跟你一起多個角度拍拍看?”

這比直接告訴孩子答案好多了,不僅可以幫助孩子開發腦筋,還能培養孩子的自主性。

假如希望自己孩子將來能夠超越自己,那麼,再能幹的母親,在孩子面前一定要表現得表現得“笨”一點,表現得“遲鈍”一點,表現得“和風細雨”一點,這樣的話,孩子會很有成就感地感到他比他媽媽“有知”、“聰明”和“敏捷”,他覺得他每天都在超過媽媽,直到有一天,他真的超過了媽媽。

從今天起,做一個“笨”媽媽,你的孩子會更優秀哦!

第七類:愛閱讀的媽媽

其實孩子越來越大,我們能教他的越來越少,而書籍,才是可以永遠為他答疑解惑、給他無私幫助、向他展示大千世界的良師益友。

小幫經常聽到不少媽媽抱怨說:“我的孩子不喜歡閱讀怎麼辦?”說自己的孩子寧願花大量時間看電視、玩電腦遊戲,也不願意花時間去閱讀。每次聽到家長抱怨這些的時候,我都忍不住反問對方:”你自己喜歡閱讀嗎?”。每當我拋出這個反問時,家長都是很無奈地搖搖頭。無可置否,媽媽:你自己都不喜歡看書,怎麼又能一味的把問題歸結于孩子身上呢?一個父母從不閱讀的家庭,孩子很難知道閱讀為何物,更無法體會到閱讀的樂趣,因此也就無從“愛上閱讀”。

我們常說“書香世家”,可見我們相信,書有香氣,可以侵染整個家庭的氛圍。媽媽愛讀書,孩子也會好奇是什麼這麼吸引媽媽,自己也會跟著效仿,找到讀書的樂趣。

前幾十年代在農村,有很多淳樸善良又實在的母親,她們的確也愛孩子,但苦於沒有學識,只能做一個純粹的母親照顧好孩子的生活,卻無法在孩子的人生道路上給出啟發和建議。這是那個年代的貧窮所致,是不可抗因素,但現在這個時代改變命運的時機太多,已經沒有理由再讓自己變得無能。

你解決問題的每一種方式,孩子都會看在眼裡。你對人粗暴還是溫柔,寬容還是小氣,歧視還是公平……這些他都看在眼裡,遇到同樣的事情,他會模仿你的處理方式。

所以,無論處在哪個年齡段,都不要停止閱讀、學習,因為那是你智慧和氣質的支撐。

第八類:愛美的媽媽

很多媽媽有了孩子之後,生活的重心也隨之發生改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照顧孩子的偉大事業中去了。有的媽媽認為,為了孩子自己甘心付出一切,哪怕沒有私人生活,哪怕熬成“黃臉婆”,只要孩子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所有的犧牲都是值得的。豈不知,有調查報告顯示,注重外在的母親會讓孩子在生活中比別的孩子更有自信。

孩子們喜歡美美的媽媽,還真是有孩子在媽媽去開家長會的時候會說:“媽媽,你要穿什麼衣服去學校,不要太嚇人好不好。”那些穿著得體,很有自己品味的媽媽也會得到孩子們更多的關注,她們的孩子也會覺得臉上有光呢!

愛美是女人的天性,實踐證明,美麗會讓女人變得自信、開朗。這裡所說的美麗並不僅僅指的是容顏的美麗。美麗是一種對生活的態度、是一種對美好事物的追求。

媽媽的生活中可以不只是有孩子、有家庭,媽媽們也可以過自己的生活。平時注意日常的皮膚護理,不做“黃臉婆”;偶爾畫個妝,給家人一個驚喜;有時間和姐妹逛逛街,有自己的生活樂趣;媽媽們還可以培養一些自己的興趣愛好,豐富自己的生活,享受自己的生活。生活過得精彩,媽媽自然會樂觀、開朗,孩子也會受媽媽的影響,變得活潑、自信。

在中國大多數家庭由媽媽承當教育孩子的主要責任的模式下,媽媽的一切,包括媽媽的形象、媽媽的做人原則、媽媽的思想......都會在不知不覺中始終影響她們的孩子,甚至會影響到孩子的人生。也許很多人不會認真地思考和承認這個問題,但是這確實是一個不能否認的真理!

第九類:孝敬長輩的媽媽

我們常常聽不少媽媽抱怨,平時自己對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孩子病了,心急火燎地為其四處求醫。而自己病了,孩子競連倒上一杯水都想不到,實在令人傷心。

那我們來回想一下,在你們家,每天吃飯時,第一筷子菜是夾給誰?這是個看似無關緊要的問題,卻影響深遠。孩子和父母、爺爺奶奶一起吃飯,很多媽媽往往將第一筷子菜夾給孩子,說:“寶貝快吃!這是媽媽特意給你做的。”第一口菜不見得比第二口、第三口菜營養更多,卻讓孩子學會了自私,認為自己是家庭中最重要的人。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像他會有多大的成就。孩子對待父母的態度, 直接受父母對待長輩態度的影響。

從前有一對中年夫婦對年邁的父母很不教順,他們把老人攆到一間破舊的小屋裡居住,每頓飯用小木碗送一些不好吃的東西給老人。一天,他們看到自己的兒子在雕刻一塊木頭,就問孩子刻的是什麼,孩子說:"刻木碗,等你們年紀大時好用。"這時,這對中年夫婦猛然悟,把自己的父母請回正屋同自己一起居住,扔掉了那只小木碗,拿出家裡最好吃的東西給老人吃。小孩因此也轉變了對他們的態度,從此一家三代和睦生活。

《說文解字》中對“教的:“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教子始作善也”。

媽媽在言行方面應為孩子做出孝敬長輩的表率。如當家中有老人生病時,媽媽應主動為老人捶背、穿衣、做飯、喂藥;當老人愁眉不展時,媽媽應熱心地向老人問長問短……天長日久,媽媽的一言一行會深深打動孩子的心,在孩子幼兒的心靈深處埋下“孝”的種子。

在中國大多數家庭由媽媽承當教育孩子的主要責任的模式下,媽媽的一切,包括媽媽的形象、媽媽的做人原則、媽媽的思想......都會在不知不覺中始終影響她們的孩子,甚至會影響到孩子的人生。也許很多人不會認真地思考和承認這個問題,但是這確實是一個不能否認的真理!

第十類:精彩做自己的媽媽

為孩子犧牲,把全部的時間、精力、感情,都投入到孩子身上,為他而活,是一部分中國媽媽的現狀。可我想說,這,並不偉大。

如果你一味的為了做個"偉大的媽媽",而放棄了自我。你全部的追求和焦點會不斷的向孩子傾斜,生活會逐漸失去平衡。固然,孩子的快樂會給你帶來快樂,但是那並不能讓你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

當林鳳嬌對兒子傳遞出,我這輩子就是為你活著,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包括我現在的所有,將來也會留給你。實際上,她傳遞的一個資訊就是,我是一個沒有生命尊嚴的人,我放棄了我的生命尊嚴。而當一個母親放棄了自己的尊嚴,她親手帶到的孩子就不會知道什麼是尊嚴。

我們希望放棄自己,來成就一個健康、快樂、幸福有尊嚴的孩子。但很遺憾的是,孩子活出的,不是我們希望的樣子,而恰恰是我們本身的樣子。有心理學家認為,孩子往往會活出我們最真實的一面。

我見到一個非常溫柔善良隱忍一切的媽媽,她帶出來的孩子反倒特別自私。因為孩子愛媽媽,他自覺不自覺地會與你一起承擔這種痛苦,你長期壓抑著的欲望和情緒,也都會在孩子身上得到釋放。孩子從小就意識到, 母親在這種壓抑的生活裡,並不快樂,他把母親沒有表達的對外界的憤怒,甚至對父親的憎恨表達了出來。

小S曾經說過“我覺得,當一個好媽媽不代表要完全放棄自己,我們可以在愛孩子的同時,也愛自己。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並不代表膚淺,讓自己開心也不用有罪惡感。但當你真的讓自己過得開心之後就會發現:你的親人和家庭,你周圍的世界,並沒有因為你的"自私"而變得糟糕。相反,正因為你活好了自己,他們也分享了你的快樂、幸福和成功;你所能給予家人和這個世界的,反而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