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繕|和歷史的心靈交流之旅
器,以用為先叫鄧彬手藝人其實不完全準確,實際上金繕只是他玩得很好的愛好之一,他還擅長版畫、漆藝、古代傢俱修復,本職工作是在江南大學教授美術。他的工作室就在校園裡,書籍堆得小山高,喝茶的老桌子低調雅致,工具不規則擺放著,桌面上一排排金繕瓷器、紫砂、陶器實在讓人眼紅,不過他說,這些大多是別人委託修復的。
他一邊喝茶,一邊以空間內的事物舉例。在他看來,做任何事情都應該以人為尺度。這個人可以是使用者、閱讀者、觀看者,而不是製作的人。“一個好的製作者要懂得體會使用者的心意。”
“中國的傢俱,在你家裡的時候是僕人,而不是主人。因為器物是為人服務的,不能搶主人的風頭。所以當你步入家居空間的時候,它不會那麼顯眼,只是靜靜地出現在角落裡面。一旦你需要用它的時候,你會發現它是很有品質的,張開懷抱,歡迎你去使用它。”這是器物的道理,也是生活的道理。
“喝茶的時候,如果一個漂亮的茶杯放在你桌上,它會一直很突出,搭你的眼睛,干擾你的視線,就稱不上一個好茶杯。器物是為人服務的,那麼茶桌上的東西應該是讓你安靜的。如果它過於喧鬧,不能好好地為人服務,也就違背了被製造出來的初衷。”
鄧彬說,今天的時代不缺少個人主義、處處彰顯個人特點,而古時將人只考慮自己在做的物品是否好用,沒有人去思考自己能不能被人記住這件事情。它不會去刻意打造作品的辨識度,只從器物滿足使用目的的基礎出發,卻不知不覺中糅合進中國文化的精神氣質。
“工藝呈現方式和工具、材質都應該是互相匹配的。我們看慣了工業製成品,用欣賞工業品的眼光去看到手作品,你看到的就不是流暢而是暇疵。但人心是活物,你會願意靠近人所能達到的極致,你被感動不僅是由於器物本身的美,而是製作者的用心,這些都經由手作品的點點痕跡被記錄下來。任何一種材質都有性格,不要強硬改變,逆著它的性格來做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