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茶聖陸羽的傳奇茶葉人生

提及陸羽,人們自然就聯想到茶。因為,後人尊稱他為“茶聖”。陸羽之前,茶字總被寫為“查”或“荼”。有了陸羽,茶字和茶學才真正被社會公認,茶的原意“人在草木間”和茶道的本質“天人合一”才被廣為流傳。


陸羽西元733年出生於竟陵郡,即現在的湖北省天門市。唐代的竟陵郡河渠縱橫,是“處處路旁千頃稻,家家門外一渠蓮”的魚米之鄉。然而,出生于魚米之鄉的陸羽卻一生飽滿坎坷。也正是不同於尋常人的經歷,鑄就了陸羽傳奇的一生。

陸羽曾是一個被遺棄的孤兒。西元735年的一天清晨,竟陵龍蓋寺住持智積禪師在湖邊散步,忽然聽到一陣雁叫,轉身望去,不遠處有一群大雁緊緊相圍。他匆匆趕去,只見一個棄嬰捲縮在大雁羽翼下,不停顫抖。智積禪師念了一聲“阿彌陀佛”後,快步把棄嬰抱回寺廟。智積禪師為給他起名,就以《易》占卦辭,引用“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為儀”,給他定姓為“陸”,取名為“羽”,字鴻漸。


在智積禪師的扶育下,陸羽學文識字,習誦佛經,煮茶伺湯,但堅持不願削髮為僧。智積禪師為使陸羽聽從,就用打掃寺院、清潔廁所、練泥糊牆等各種雜務來磨煉他。陸羽備受勞役,卻依然不肯就範。由於一直在寺院採茶、煮茶,陸羽對茶學早就發生濃厚興趣,並有志於撰寫一部茶學專著。11歲時,陸羽乘人不備,逃出寺院,到一個戲班子裡作了“優伶”。雖然其貌不揚,而且還有口吃毛病,但陸羽憑藉詼諧善辯的特長,在戲劇中扮演丑角,深受觀眾歡迎。

當演員只是一段插曲,陸羽的一生註定要與茶葉相伴。唐代宗李豫喜歡品茶,宮中也常常有一些善於品茶的人供職。有一次,竟陵智積禪師被召到宮中。宮中煎茶能手,用上等茶葉煎出一碗茶,請他品嘗。智積禪師飲了一口,便再也不嘗第二口了。皇帝問他為何不飲,智積禪師說:“我所飲之茶,都是弟子陸羽為我煎的。飲過他煎的茶後,旁人煎的就覺淡而無味了。”皇帝聽罷,急召陸羽。

皇帝見陸羽其貌不揚,說話口吃,但交流中發現他學識淵博,出言不凡,甚感高興,當即命他煎茶。陸羽立即將帶來的清明前採制的紫筍茶精心煎後,獻給皇帝,果然茶香撲鼻,茶味鮮醇,清湯綠葉,真是與眾不同。皇帝連忙命他再煎一碗,讓宮女送到書房給積公品嘗,智積禪師接過茶碗,喝了一口,連叫好茶,於是一飲而盡。他放下茶碗後,走出書房,連喊“漸兒(陸羽)何在”。皇帝忙問:“你怎麼知道陸羽來了呢?”智積禪師答道:“我剛才飲的茶,只有他才能煎得出來,當然是到宮中來了。”

西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陸羽隨著流亡的難民離開故鄉,流落到名茶產地浙江湖州。這一時期,陸羽搜集了不少有關茶的生產、製作的材料,結識了著名詩僧皎然,並與詩人皇甫冉、皇甫曾兄弟結下深厚友誼。在文化的薰陶下,陸羽自然地把茶與藝術結為一體。經過多年努力,28歲的陸羽終於寫出了我國第一部茶學專著《茶經》的初稿。之後,陸羽又對《茶經》作了幾次修訂。完成《茶經》的全部著作任務,前後歷時十幾年。

在我國封建社會裡,研究經史子集被視為士人正途。像茶學、茶藝等學問是難入主流的“雜學”。陸羽卻持之以恆地研究茶學,並終成大器。陸羽所創造的一套茶學、茶藝、茶道思想,以及他所著的《茶經》,歷經千年而不衰,為中國茶文化史的發展與繁榮做出了舉足輕重的貢獻。因為陸羽,茶真正從草藥中擺脫各種束縛,一舉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的健康飲料和文化縮影。

陸羽的茶學研究讓人推崇,其個人品格更值得崇敬。為報達恩師智積禪師的養育之恩,陸羽創作了至今仍為人們所傳頌的《六羨歌》:“不羨黃金盞,不羨白玉杯;不羨朝入省,不羨暮登臺;千羨萬羨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詩中深刻體現了陸羽鄙夷權貴、不重財富、酷愛自然、堅持正義的獨特個性和高尚品格。可見,茶聖既是對他精湛學問的贊許,也是對他高尚人格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