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國內第一部精神病訪談手記: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一】

你可曾想過,有創造力的天才和想法怪異的瘋子之間有著怎樣的聯繫?

從亞里斯多德到莎士比亞,歷史上就有許多偉大的思想家認為,富有創造力的天才和舉止怪異的瘋子之間存在著相同的特點——都有著天馬行空的想法和無拘無束的情感。他們之間的相似性甚至還被科學研究所證實:

在瑞典的一個大型研究中,研究人員就發現,不管是患有精神疾病的雙相障礙(屬於心境障礙的一種類型)患者,還是本身健康的精神分裂或雙相障礙患者的兄弟姐妹,其從事創造性職業的比例都高出其他人群;然而患有抑鬱的患者及其有血緣關係的親人則沒有這種現象。這也提示我們,精神分裂、雙相抑鬱與創造力之間的確存在關聯。

之所以會做這麼一個調查,正是因為今天推薦的書籍與精神病患者有關。如果細細品味一些精神病人的話,也許你會發現那些看似瘋狂的語言其實是頗有趣味的創新。當然,除了病患的家屬,普通人一般是不大可能有機會接觸到這類群體的,畢竟在世人眼中,他們是一群危險的人。

【二】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為了開啟瞭解精神病人的新世界大門,精讀君今天就推薦大家閱讀一本具有人文情懷的精神病患訪談錄《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以瞭解我們平時接觸不到的群體。

這本書是一群誤入歧途的天才的故事,也是一群入院治療的瘋子的故事。作者高銘耗時4年深入醫院精神科、公安部等神秘機構,和數百名“非常態人類”直接接觸後,以訪談的形式記錄了生活在社會另一個角落的人群(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礙者等邊緣人)的所思所想。

從上圖得知,這本書在豆瓣的評分高達8.4。2010年首次出版時,該書的部分內容因故未能收錄。今天介紹的“完整版”則集齊了此前的全部內容,新增的10個解禁篇章占全書篇幅達1/4。

這本書究竟因何暢銷?北青傳媒常務副總裁執行董事曾做出過這樣的評價:

這是常常會被當作報告文學來閱讀的文字,但它其實遠遠高於報告文學。當你從一個正常人的角度看待精神病人這個群體時,“精神病人”也在審視著我們“正常人”這個群體。感謝作者讓我們有機會站在精神病人的角度審視自己。

在跟隨作者的筆觸閱人無數之後,你會驚訝地發現,許多哲學家、物理學家才會去想的問題,原來精神病人也在想!他們中的許多人在邏輯思考上近乎完美,並且能以從未想到的角度觀察著這個世界,清晰地解釋一些我們所不能理解的事情。這也許就是為什麼很多人認為精神病人是難以溝通的原因吧!

【三】

天才和瘋子或許只有一線之隔

這本書中的訪談錄看似一個個病例,實則也是一個個生動的故事,提示著我們這些“正常人”許多未曾深思玩味過的問題——時間,死亡,色彩,信仰,文明,篤定,虛妄……下面,精讀君就截取書中的精華,與大家分享一二。

①關於死亡

“生命和死亡只是我們起的名字罷了,生命本身並不見得是好的,死亡也不見得是壞的。這些都只是必須的某種階段。現在,被我們稱作是生命的這個階段,是某個巨大環節中的一個段落,之前我們經歷過其他階段,之後還會經歷另一些別的什麼,但是我們不清楚那是什麼。”

死亡並不是真的死亡,只是我們這麼說,它只是生命這一段的終結,所以,有時候自殺只是想提前結束某一個環節,看看後面的環節是什麼。

② 關於哲學

你以為你是你,其實你早就不是你了。因為新陳代謝的作用,身上舊的細胞會死,新細胞取而代之。唯一不會更換的就是神經細胞,就是這個,承載著你的意識。可是所有細胞全都換成新的了,有些甚至換了許多代,而幫助你感受和認知的,不就是那些新的細胞嗎?

打個比方,小時候去過一個院子,你會覺得院子裡的物體很高大,但成年後再去,那些物體就沒有想像中那麼高大。因為你長高了。而如果你不再回到那個院子,記憶就不會被刷新,你還是會認為那裡的一切都很高大。所以記憶並不可靠,而因為意識依託在記憶之上,所以意識也不可靠。不會更換的神經細胞卻依靠其他換掉的細胞來認知,此時,記憶和因記憶產生的意識也變得毫無意義。

③關於時空

其實我們都是四維生物,除了空間外,在時間軸上我們也存在,只是必須遵從時間流的規律,也就是所謂的因果關係。比如我們要先按下開關,錄音才會開始,如果沒按,錄音不會開始。所以,我們並不是絕對的思維生物,我們只能順著時間流推進,不能逆反。

而絕對思維生物不同,它身體的一部分不是三維結構,是非物質的,我們看不見,只能靠感覺。想像一下,如果把時間劃分成段的話,那麼在每個時間段人類只能看到它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四】

擁有第六感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在作者接觸的精神病患者中,除了那些擁有天才思想的病患,也有一些生來就天賦異稟的患者,而這些人或許本不該稱之為病例。在“飛禽走獸”這個故事中,作者所描述的可愛少女就是這樣一個特殊案例。

少女第一次看見作者的時候,是一副驚呆了然後傻笑個不停的表情。不因為別的,只因她看到的作者是一隻大蜘蛛。因為在散瞳的狀態下,也就是少女所說的虛著看,她就能把每一個人看成是一種動物。在她看來,爸爸是一條魚,媽媽是一隻貓,而自己則是一隻鼴鼠。這並不是憑空想像,而是確實都對應了每個人的性格特徵。

訪談過程中,作者每次思考,都會被少女看成是在織網,然而人們都無法解釋這樣的現象。只有這樣的醫學記載,說的是有一種生物器官叫鼻犁器,那是一種特殊的感知器官,動物可以通過它來收集飄散在空氣中的殘留化學物質,從而判斷對方的性別、危險程度,甚至可以用來追蹤、預知地震。也就是人們常說的 “第六感”。

這樣說來,少女的這種驚人天賦被當成精神病的症狀似乎並不合理,參加閱讀實驗的精讀讀友“還好”就在他的讀書筆記中寫道:

別人覺得她有臆想症,所以把她當做異類,那倒更像是在嫉妒她,嫉妒她有這種特性。

或許,何為正常的標準本來就不清晰,當你以“正常人”的角度看待精神病人時,他們也在以同樣的眼光審視著我們。就像書本開篇提到的一個問題:這個世界,到底是什麼樣的?

道說:這裡是人間;

佛說:這裡是六道之一;

上帝說:這裡是天堂和地獄之間的戰場;

哲學說:這裡是無窮的辯證迷霧;

物理說:這裡是基本粒子堆砌出來的聚合體;

人文說:這裡是存在;

歷史說:這裡是時間的累積。

所有的解釋都在這裡。看來,這個世界是有無數面的不規則體。

精讀君認為,讀完書中的一個個小故事,我們有可能跳出慣常思維,以一個個全新的角度審視並思考自己關心的一切——世界的本來面目以及生命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