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木傢俱雕刻也是門“中國功夫”
過去很多高手,就是農民、車夫、匠人,沒什麼學歷,也練成了功夫,練出了智慧。
“中國功夫”講究剛柔並濟,內外兼修,既有剛健雄美的外形,更有典雅深邃的內涵,蘊含著先哲們對生命和宇宙的參悟。而雕刻裝飾在傳統的紅木傢俱上,賦予了傢俱新的審美含義,是對紅木材質的珍惜,其紋案也是對歷史的記載。儘管隨著機械雕刻大規模運用,提高了傢俱雕刻的效率,但是作為一種傳統的藝術形式,只有手工完成的雕刻作品才能包含著雕刻者的思想,表達傳統文化的精髓。同樣具有內外兼修之功力,交相輝映之氣質,所以,紅木雕刻儼然也是一門“中國功夫”。
紅木傢俱的製作非常精細,其中最關鍵的榫卯技藝是紅木傢俱製作中最能展現木匠技能的。紅木傢俱的製作工藝一般都是師徒相傳的模式。一個初入茅廬的木匠可能需要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磨練研究,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匠人。
在古典紅木傢俱的製作工藝中,雕刻在裝飾手法中佔有首要地位,論其技法可分為:浮雕、透雕、浮雕與透雕相結合、圓雕等四種。其中,以浮雕手法使用最多,同為浮雕,又會因花紋的突出多少、由淺至高而分多種。一般而言,一幅雕刻作品需要30幾把不同的雕刀結合使用才能創作出栩栩如生的圖案,至於圖案的美感及藝術水準,全在於雕刻師的技術功底。
從古至今,無論經歷多少藝術形式的演變,雕刻工藝的魅力從未因歲月的更替而褪色,反之變得越加珍貴。回歸到古典紅木傢俱,手工雕刻所賦予傢俱器物的靈與魂永遠無法被機雕所取代。
匠人精神才能讓傳統雕刻走得更遠
機雕傢俱作品在工藝上是無法與手工比擬的,前者是流水線產品,考量的是各種技術參數,是冷冰冰的無心之作,後者是雕刻師傅的原創性製作,考量的是雕刻師的品質技藝,是熱乎乎的心智所在。由於機雕製品以電腦描圖軟體描繪原作,然後經自動雕刻機輸出,故細節之處顯得整齊劃一,但每一處看上去都如出一轍,畫面造型就顯得呆板無生氣。相反,手工雕刻會更精緻和富有創造性,落刀之處線條粗細不保證均勻,看上去“絕對沒有兩片樹葉是完全相同的”,毛碴痕跡明顯,無論是人物花鳥還是風景,都栩栩如生、張力十足,充滿著動感和生命力。批量生產出來的雕刻作品只能算是“商品”,而雕刻師傅精雕細琢的作品,才算得上是一件“藝術品”。
雕刻題材的創新
每一件古典紅木傢俱都是有個性、有靈魂的,這不僅表現在它的骨骼上(整體製作工藝),更表現在它的細節上(如雕刻裝飾)。在中國古典紅木傢俱上所呈現的雕刻受中國書法和繪畫的影響甚深,尤其是中國繪畫,它給中國古典紅木傢俱的雕刻提供了無限的題材和傳神的境界,也正是因為這種跨界的借鑒,才使得中國古典紅木傢俱能夠在今天依然擁有良好的中國古文化韻味的傳承,才能夠讓我們的後代更多的從今日的古典紅木傢俱中品讀中國幽遠傳統文化的藝術之美。
雕刻題材的選擇取決於審美價值的取向
雕刻題材有很多,
如何選擇取決於雕刻師自身的審美價值
作品的題材的喜好
也是取決於自身的審美價值
今天,可以從古典紅木傢俱中體味中國傳統文化之美,我們勢必要感謝那些將雕刻藝術活化於傢俱之上的默默工作者——雕刻師。是他們讓我們得以欣賞到又一門“中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