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買喜糖?
商量到結婚的話題,我的母親表現出了強烈的母愛。她總是把婚禮細節化、具體化。深夜,想起媽媽在婚禮上提出的各種細節,我都會被深深感動。我總覺得,這輩子無論如何也無法回饋父母給我們的無私的愛,我只能盡最大可能傳承這樣的無私的愛。
昨晚母親拿出了她近期參加多個婚禮收集的喜糖,有費德羅巧克力2粒裝,有好時kisses之吻6粒裝,有各種喜糖的混裝版等等。媽媽問我,你婚禮喜糖怎麼選啊?這個問題讓我大吃一驚,主要是我真的還沒有詳細去策劃婚禮,更不用說細小到婚禮上發給朋友們的喜糖。我的第一反應是回應了我媽一個問題:為什麼非要買喜糖?
為什麼非要買喜糖?我問這個問題的時候,把自己嚇了一跳。我什麼時候變成要追求與眾不同了?我時刻都在督促自己不要成為與眾不同的人,那樣不僅異類、另類,各種類,更多的是各種累!在中國傳統的社會中,保持穩重、老練、普通、平凡,其實是最大的捷徑,省錢、省心、省事。
可是,我回想起參加過的無數婚禮,似乎真的想不起“喜糖”的存在感?進門的時候新郎新娘塞給我們的喜糖大家是怎麼處理的?不准小孩子吃太多糖,或者挑最好最貴的吃,剩下的就遺棄在桌子上,或者揣回家遺棄到自家的桌子上直到進入垃圾桶?喜糖已經成為喜事的代名詞,“我想要吃你們的喜糖”,早已成為一句祝福的話。
可是,沒有喜糖成嗎?我跟我媽說這句話的時候,瞬間也說出來一個替代方案,我說把喜糖換成姚姚思齊書友的書簽送給賓朋行不行?我媽畢竟太瞭解他的兒子了。她根本就不會順著我的思路往下接話,她的下一個指令是讓我看一看京東上這種費列羅2粒裝賣多少錢,她想抽時間去批發市場比對一下。哎呀,媽,我是在說京東上的事嗎?
諸如此類的問題不勝枚舉,諸如此類:為什麼非要辦婚禮?為什麼非要照結婚照?為什麼非要請婚慶?為什麼非要在眾賓客面前走一走套路(俗稱婚禮流程)?
我只是一個愛問問題的人,我知道我左右不了這些約定俗成的思維定式,我也不想去左右。樂在其中也許最好。我想父母們每天都在幫我們策劃如何節儉而得體的組織一場平凡的婚禮,也許這就是普通人的平凡生活。
也許你會提出很多諸如:既然意識到了,為什麼不去改變?你也可以不走套路啊,與眾不同多酷啊,你可以試一試嘛。朋友們,算了。傷不起。
我記得高三那年我很不適宜的讀過一本小說——王海鴒《中國式離婚》:“結婚從來不是兩個人的事,是兩個家族的事”。
我們的態度是:聽媽媽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