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素食,是好?是壞?
一、長期吃素食的危害
1 、素食含熱量低,蛋白質,脂肪不足,長期以素食為主容易引起營養不良
中國人飲食結構以碳水化合物為主,蛋白質、脂肪攝入量遠比西方國家低。研究表明,多數人飲食中蛋白質、鈣和核黃素普遍缺乏。營養學家認為,增加蛋白質攝入量是改進我國飲食結構的重要內容。
2 、缺乏蛋白質、脂肪和不飽和脂肪酸
蛋白質是建造和修補人體細胞組織的主要原料;脂肪產熱量很高;不飽和脂肪酸更有“人腦的食糧”之稱,對促進智力發育十分重要。經常吃素的少女往往月經來潮推遲。
3、 影響維生素的吸收
食品中脂肪缺乏會影響脂溶性維生A、D、E、K 的吸收。缺乏維生素A 易得夜盲症和呼吸道感染;缺乏維生素D 易患佝僂病和骨質疏鬆症;缺乏維生素E 會引起溶血性貧血、脂溢性皮炎和氨基酸代謝障礙、免疫力降低;缺乏維生素K 易引起各種自發性出血;長期食素還容易引起維生素B12 缺乏症,導致惡性貧血和神經退化。
4、 缺乏微量元素
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如鋅、鈣、鐵等主要來自葷食。鋅的主要來源為動物性食物,飲食中80%的鈣來自奶類,80%的鐵來自肉類和蛋類。素食中鋅、鈣、鐵含量很少,卻含有較多的植酸和草酸,會阻礙鋅、鈣、鐵等微量元素的吸收。
5 、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
長期素食會導致低膽固醇血症,膽固醇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也是人體細胞膜、性激素、皮質醇等的物質基礎,對白細胞活動起著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血液中膽固醇含量過低時,死亡率會增加4倍,低膽固醇易致腦出血性中風,這是因為缺乏膽固醇者血管的脆性明顯增高,容易破裂出血,特別是在有高血壓的情況下。
6 、增加抑鬱症的發病率
國外醫學研究表明,長期素食或葷素搭配不合理的人群,由於血清膽固醇含量低,出現抑鬱症的相對危險性較大。低膽固醇可使腦內血清素再攝取速度加快,血清素有明顯的抑制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的作用,因此低膽固醇血症直接導致或加速抑鬱症的發生。
二、給素食者建議
1 、素食者最容易缺乏維生素B12、維生素D、鐵、鋅、鈣。吃素的人應經常注意自己是否有腳氣病、夜盲症、牙齦流血等現象,若是能夠增加菜色的變化,每天補充一粒綜合維生素和礦物質補充劑,就可以避免微量營養濕度的生品質及添加成分。
2、 深綠色葉菜、堅果、核仁等天然食品是維生素和優質蛋白的最好來源。豆漿、豆腐則是加工食品中最受肯定的素食營養品。至於豆雞素肉,在選購時最好要特別注意其製造過程的衛生品質及添加成分。
3 、在烹調食物時,最好慎選烹調油,並儘量以生菜沙拉、水煮、清蒸、涼拌等方式處理,如此更能保持素食的原有風味。若煮食方法以煎炸為主,再加上大量用油,可能會令膽固醇增高。
4 、吃素的人要經常運動、多喝水、曬太陽,幫助身體更有效利用素食的營養成分。
5 、最好能接受奶和蛋,即不嚴格素食,以避免營養不足,特別是兒童、孕婦、哺乳的母親最好不要堅持嚴格素食。
6 、要獲得充足的鐵元素,要經常吃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如青椒、菜花、綠葉蔬菜、番茄等,讓膳食當中的維生素C促進鐵吸收;烹調時注意用鐵鍋,多用醋和檸檬來調味,幫助鐵的溶解和吸收;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如棗、柑橘等。
7 、要獲得足夠的鋅,需要經常吃一些堅果類、油籽類食品,如葵花子、榛子、黑芝麻等。維生素B。
8 、含鈣多的食品,如奶類及乳製品、豆漿、豆腐、深綠色葉菜。
小結:從營養學的角度看,以“素食為主,並搭配適量的肉、蛋、奶”保證均衡飲食才是健康的關鍵。